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舜水在日本的汉语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为日本培养了众多汉学人才,同时也推进了日本的史学研究,对日本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都有比较重大的影响.朱舜水将中国文化系统地传播到日本,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日本文化的内涵,对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事业而言,朱舜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日本政府将“酷日本”打造为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挖掘并开发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作为日本文化资源载体的日语教育,为出版业走向海外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础.文章分析了日本出版业“走出去”的时代演变,通过阐述“酷日本”战略背景下日本出版业的若干特点,总结出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是我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国家经济实力强健、科学技术水平发达、投资融资渠道多元、知识产权保护有力、产业集聚特色鲜明、文化输出能力超群等前提条件的满足.探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嘉煦 《出版广角》2015,(12):40-41
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功,对本国社会经济的促进和文化弘扬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研究日本动漫图书出版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日本动漫产业链的操作模式及动漫图书出版的价值与地位,探讨日本动漫图书出版对我国动漫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毛睿喆 《青年记者》2016,(20):64-65
从我国电影产业发展伊始,首先成型并享誉世界的类型片题材可以说是武侠片,最早进入外国观众视野的国产电影(主要为当时的香港电影)绝大多数也是此类型.“功夫”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的代名词.随着近百年来的发展,我国电影武侠片的数量飞速增长,电影工作者为了避免与其他作品雷同,开始对国外文化元素进行借鉴.其中,以借鉴日本文化元素最为常见.这与日本文化在中国的流行度以及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宗同源、容易相互结合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多领域交流也日益深入,而文化对外传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实践表明,文化对外传播不仅能够提高民族文化凝聚力,而且能够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全球文化产业大国,日本始终致力于采取多元措施突破现实困境,以确保其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国际优势.日本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日本文化的海外输出规模,以此赢取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这已经成为日本政府的战略共识,并通过长期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世纪以来,面对新的国际文化环境,日本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立国"战略,并构建了法律保障、战略设计和行动落实环环相扣的保障机制,有效确保了日本文化高效对外传播.笔者从战略设计与落实层面入手,探讨日本文化对外传播的战略要点,以期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唐代经济文化繁荣,中日交往密切.唐代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日本古代文明的建立与进步.着重从政治、语言文字、教育、史学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回顾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当今世界的动漫王国,日本动漫中兼收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正是这种文化的兼容性,使得日本动漫在跨文化传播中长盛不衰.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与日本有着相近的人文背景,更以其源远流长的文化深深影响着日本,这种文化的交融更是为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通途.  相似文献   

9.
周广 《出版广角》2019,(9):43-45
圣地巡礼文化伴随着日本动漫文化和动漫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日本社会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形式,圣地巡礼以深度体验为模式,参与巡礼的动画粉丝关注的不是当地风景本身,而是风景和日常生活中的动漫元素。圣地巡礼是旅游、动画作品和信息交流深度融合的过程,是融合了现实空间、虚构空间和信息空间三个空间的观光行为。  相似文献   

10.
岩波茂雄的出版活动与出版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丽影 《编辑之友》2015,(4):109-112
岩波茂雄从经营旧书店出发,把不起眼的岩波书店建成蜚声海内外的日本知名出版社.他不仅仅把岩波书店当作一个出版社经营,更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力争做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与国民精神需求的引领者.岩波茂雄在书店发展的不同阶段,顺应时代的潮流,出版了《哲学丛书》、岩波文库等一系列高质量的书籍,吸引了很多追随者,推动了日本出版界的发展,提高了日本文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动漫作品的创作上采用了与美国不同的发展模式,制作了大量表面上看文化比较中立,以图削弱种族、道德乃至于文化上的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日本动漫作品成功地打入国际动漫市场,特别是欧美动漫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日本的动漫创作者还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为源源不断地创造新的作品开辟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徐萌 《今传媒》2013,(5):57-58
随着日本ACG在国内的广泛流行,日本ACG语言也逐渐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流行开来.但日本ACG语言在中国语境下出现误读这一显现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从日本与中国文化积淀、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以及日语与中文在某些“同字异义”词的使用上的差异入手,同时附带分析ACG文化背景对ACG语言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对于这种误读出现的根源、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就这些词语进行正确定义,以还原其本身面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日本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为了帮助我国青少年正确认识日本文化,吸收日本文化的优秀之处,摒弃其糟粕,国内有不少学者编写了与日本社会文化相关的著作.由王静编写、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文化》一书,详细讲述了日本的礼节观、着装饮食文化、职场礼仪、婚丧习俗、审美倾向、祭祀文化等诸多社会基本元素的文化内容,其内容基础而富有趣味,适合我国青少年阅读,弥补了我国青少年读物在日本社会文化基础读物方面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少年漫画是日本漫画的主流类别之一,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成长模式".而21世纪以来的日本少年漫画显露出新的发展趋势,出现了后现代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后现代式的拼贴、恶搞以及对宏大叙事和传统模式的解构,这一嬗变体现出当今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言说和身份认同,具有自身的文化含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姜滨  朴彦 《新闻爱好者》2011,(12):42-44
日本动漫作品中有着极具类型性的特征印象化技法,被称为"漫符"。以鼻子、眼睛、吐息、汗、泪、数码脸孔等元素构成的日本"漫符"的衍变与发展,也正是日本动漫对文化受容、时代要素以及消费需求所进行回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日本动漫作品中有着极具类型性的特征印象化技法,被称为"漫符"。以鼻子、眼睛、吐息、汗、泪、数码脸孔等元素构成的日本"漫符"的衍变与发展,也正是日本动漫对文化受容、时代要素以及消费需求所进行回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人文化产生于日本,日本青年的单身率逐年增长,随之在日本社会的单身经济中衍生出一系列的单身文化.一人文化是指十分珍惜和享受一个人的生活,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也要活得精彩,这样的一群青年也叫“一人族”.社交媒体的普及发展,给我国青年文化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人族”青年会将自己的单身日常上传到社交网络平台,记录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马春花  方亭 《传媒》2016,(4):61-63
动漫是日本文化工业的核心产业,是其文化全球输出的重要内容.得益于网络的发展,日本动漫十几年来在中国日益盛行,形成了以动画、漫画、游戏为主的ACG文化圈,衍生出轻小说、声控、配音等小众群体.其间,散布网络的民间字幕组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邓少云 《大观周刊》2011,(48):41-41
日本的企业文化很好的与本民族的传统理念、民族精神相融合和嫁接,这是导致了日本成为如今的经济大国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给了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及其理念上的参考。但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情,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特点,走的路都有所不同,我们不可能去仿效日本,那么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怎么走?本文力求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构建的分析,对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做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的文化产业大国,日本始终致力于采取多元措施突破现实困境,以确保其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国际优势与地位.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日本通过全面的策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其文化的海外输出规模,以获取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这已成为日本的发展趋势,并通过长期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动画产业的输出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