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赵胜南 《报刊之友》2014,(3):121-122
网络舆论正处于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状态,看似平静的网络环境下却隐藏着一股的“暗流”---“网络水军”,这股暗流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网络舆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以“网络水军”为研究线索,把网络水军的炒作分为人物的炒作、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网络刷票三种表现形式。分析网络水军传播过程中对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娓  阮晶晶 《新闻世界》2011,(5):102-103
本文通过对"网络水军"发展状况、生存土壤的分析,从媒介视角探求"网络水军"形成过程中的媒介因素、媒介反应及对传媒业造成的影响,并探讨了传媒业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罗兵  杨衠 《新闻爱好者》2012,(13):48-49
网络水军涉及客户、网络公关团队、网络水军三个主体,并由此形成清晰的利益链条,迅速发展。网络水军的主要业务是网络营销,有时充当网络打手,其主要传播平台为QQ群、论坛、YY语音,学生、家庭主妇是网络水军的主要来源。网络水军操控网络舆论、制造舆论假象,扰乱了网络的良性发展。整治网络水军不能依靠行政力量,而需要提高媒介素养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是全媒体时代。网络推手的出现及发展是网络技术发达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使草根文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公众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失范。本文试分析网络推手现象对加强其自律以及规范网络推手产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米彦泽  张昊 《新闻世界》2010,(9):157-158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流行的搜索引擎日益受到网友的青睐和追捧,其结果或是伸张了正义,或是演变为"网络暴力"。本文结合"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传播学原理对"人肉搜索"的启动原因及发展流程进行了分析,从而探讨"人肉搜索"是如何一步步将网友从舆论推向行动的。  相似文献   

6.
楼旭东  李斐 《今传媒》2012,(7):18-21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一般受众的信息传播地位,尤其是博客、论坛、微博等的兴起,为受众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平台,同时,网络信息量呈爆炸式的增长。然而网络谣言也应运而生,各式各样的网络谣言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谣言的内涵入手,揭示其特征,梳理其形成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力图对遏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构建文明网络生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网络水军”的形成机制与传播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网络水军"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之中,这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本文旨在从"网络水军"的界定、形成机制、传播效力和治理对策等方面对"网络水军"进行研究。"网络水军"是互联网、新媒体的"畸形儿",它实质上是网络公关营销的一个工具,它带来了一些难以预料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8.
"网络水军"谋求的是公共的注意力和个人的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网民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并非基于理性选择,也无法直接辨别新闻事实的真伪。一些主流网站的编辑不顾舆论导向,片面追求名人效应,给"人咬狗"式的新闻开绿灯,为"网络水军"推波助澜。网络编辑严格过滤"网络水军"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的频度、烈度在加剧。网络舆情何以爆发?本文提出"前10效应"假设,并进行了论证。从而提出,网络的匿名性并没有减轻人们发表不同意见时的社会群体压力,过于自由的言论反而纵容了情绪化和极端化言论的产生。同时,网络舆论整体质量低劣以及议程设置的效应,也造成了网络舆论场的"前10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多种网络应用方式尤其是微博得以充分运用,这大大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立体化、高效率传播。在网络群体传播语境下,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传播能够交织进行,网民的群体意识也得以增强,网络舆情呈现出规模化、强有力的传播态势。同时,网络群体成员的舆情表达常常表现出非理性从众、极端冒险和舆论暴力等特征,从而往往使网络群体传播具有"沉默的螺旋"效应、"群体极化"效应和"网络舆论暴力"倾向。  相似文献   

11.
董慧  靳徐进 《新闻世界》2008,(10):32-33
今天,人们的生活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面对海量的信息,公众如何做出与自己相关的有用的选择?媒介通过设置议程对公众的选择进行引导,但是,媒介在使用其议程设置功能的同时也在实施着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某种程度上使公众在选择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成了“沉默的大多数”。这种悖论亟待解决,唯有此,才能构建和谐的新闻传播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水军"通过"注水"、"发帖"等方式抢占舆论制高点,以此获取商业报酬,甚至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职业。"网络水军"受商业资本的操纵,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目的是影响网络舆论环境。反思"网络水军"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加强对网络不良行为的监管,抵制恶性竞争,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公众意见的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13.
网络水军分两种,一种是自发的喜爱在论坛"灌水"的人或群体,一般称其为"灌水者":另一种是出于商业或私人目的专门组织的网络群体,通过雇用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商品的目的。这类为了商业利益以各种手法在网络上发贴、灌水的人群,被称作"网络水军"。本文所指的网络水军是第二种,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视阈下“网络暴民”成因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由网络事件凸现出来的“网络暴民”现象也成为当前网络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网络暴民”现象的成因,把握“网络暴民”现象的实质,以期找出规避“网络暴民”现象的措施,为净化网络传播环境、建立网络良好秩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上有支队伍,他们特别擅长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发帖、跟帖,迅速吸引受众眼球,制造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形成自编自导的舆论场;他们还经常受雇于某企业,提供品牌推广、口碑维护的服务,迅速删除对己方不利的帖子,同时对竞争对手进行诽谤、栽赃和陷害,通过网络舆论传播,打击、破坏竞争对手的形象,因为他们往往如洪水般来势汹汹,所以被网民们形象地称为网络水军。水军的存在和活跃,使网络秩序的监管问题又一次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杨婧 《东南传播》2012,(7):84-85
2012年2月,"少女毁容案"在网络爆发,从事件初期充斥着极端暴力言词的"一边倒"局面到传统媒体深度介入后网络舆论渐趋平静和回归理性,这一过程体现了网络传播语境下受众心理的一系列特点。本文试从传播学的"刻板成见"、"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三种理论入手,分析此事件中潜藏的网民心理特点,呼吁受众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增强运用媒介及其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发生的若干热门事件引起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进行浅析,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及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沉默的螺旋,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同时从政府、媒体和网民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云雅 《青年记者》2012,(17):14-15
“网络水军”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常常需要成百上千个人共同完成,那些临时在网上征集来的发帖的人被叫做“网络水军”,他们有专职和兼职之分.① “网络水军”参与的各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活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环境,极大降低了公众对互联网的信赖.网络水军的出现并快速发展壮大缘于各种复杂因素,而网络把关人的缺失是导致网络水军泛滥的重要原因.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编辑的权威被解构,把关权被分化乃至弱化,而这就为网络水军生产和传播信息提供了较为畅通的渠道和非常宽松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杨溢熙 《今传媒》2012,(8):23-24
微博作为网络环境下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介相比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多种流变,其在实践意义上的发展也为网络环境下的传播效果研究提供了诸多议题。微博因其独特的follow式订阅方式,用户在浏览信息时对信息源的选择具有了高度的自主性,"把关人"角色也在更大程度上分配给了受众自身,这就形成了微博语境下的受众自我议程设置。在同质化信息高度内部聚合的效果下,沉默的螺旋趋于衰落。意见领袖在微博语境下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水军近年来逐渐成为了影响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进程中的毒瘤。微博平台是近年来出现的重要网络舆论阵地,网络水军借由平台肆意散播诽谤、抹黑、炒作等言论,造成舆论引导失范。治理微博平台上的网络水军成为迫在眉睫的网络社会问题,应该从法律法规建设、网络公关行业与微博服务提供商的行业规范与网民自律等方面来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