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于十八世纪末(1792年),死于鸦片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841年)的龚自珍,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但很不幸运地碰上了"不合时宜",虽有"少年揽辔澄清志"的抱负,却实在是没有实现抱负的用武之地,只好辛酸地"惓矣应怜缩手时",对自己感慨不已.其诗通过"剑"与"箫"两种意象,表现了其极想"狂来舞剑",事实上又只得"怨去吹箫"的慷慨、怅惘、狂豪、幽怨、悲愤、凄惋的无奈心境,反映了那个时代英才寻找自我的艰难及先驱者的痛苦与尴尬.  相似文献   

2.
"中"庸"并称,主要指无过无不及的日用常行.而《中庸》的主题则是"天"、"性"、"道"、"教"之间的关系,即天(天性)人(德性)合一.这种合一是经过人的自我努力与完善而实现的超越天又合于天、即人为又扬弃人为的向天的回归,所以《中庸》具有即日用即超越的特点.日用使超越的实现具有了现实性的品格;超越则赋予了日用精神境界追求的内涵.就《中庸》的内在价值而言,它要求人们效仿天道之"诚",以明善、择善并终身积渐,其目的是导人求善.但它在历史上却扮演了使社会成员求同、求稳、不思进取,从而维护封建社会稳定的角色.今天,如果我们剔除了时代赋予《中庸》的封建色彩,那么它所主张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成己"、"成物"等思想,对于个体的道德修养、敬业精神的培养以及参政议政思想的孕育均有不可抹杀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佚事"四题     
本文对"佚事""轶事"和 "逸事"由于意义相近而通用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以为这三个词语都不同程度地与"失"字相关,并都能解释为"散失"义,故能通用.对个别不能通用的情况,本文也特别指出并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的"和合"思想主要有"太和"、"中和"以及"和平共处"三方面的内容.王夫之认为,"和"是自然界的常态,"太和"则是"和"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太和"之境."中和"是人们修身的最高准则,人们通过"存养省察"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去体验、去实践,就能达到"中和"之境.王夫之主张各民族和平共处,既反对少数民族对...  相似文献   

5.
释"酉"     
张聪燕 《现代语文》2008,(5):104-105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只是简单地用声训的方式对"酉"字作了解释,因此他没能释岀"酉"的本义,并且错误地认为"丣"是"酉"的古文.本文将对"酉"的甲骨文字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物考察,得出 "酉"的本义是盛酒器,"酉"是"酒"的本字,"酉"不是由" 丣"演变过来的.  相似文献   

6.
7.
8.
以孝心教育为突破口,构建德育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孝心教育与传统儒家孝悌教育的区别及其主要特征在于它不是以“父本主义”为基础,而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我们应借鉴新加坡的德育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物理电磁学部分的讲授中,建立"场"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以"力"和"能"这两条线索为研究静电场以至电磁场的出发点,讲清场的物质性和场与能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正确的理解,更有利于正确认识"场"的物质性.  相似文献   

10.
<诗经·硕鼠>"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一句中的"之"永",郑玄笺云"之,往也,永,歌也,乐郊之地,谁独当往而歌号者?"言皆喜悦无忧苦.后世注释诗经者多相沿其说,本文作者不赞成这一传统解释,认为"之"永"并非"往"歌"之意,而分别是"语气助词"长久地"的意思,"谁之永号"是指谁还会这么长久地哀号?  相似文献   

11.
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主要集中体现在"爱"、"铲"、"细"、"恒"和"做好表率".  相似文献   

12.
朱莉 《现代语文》2009,(6):98-100
作为高频助词, "哩"和"吤"在双峰方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普通话里的助词"了"相对应.本文将对二者的分工与合作进行阐述,并归纳出"哩""吤"之间的异同以及二者与"了"之问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文章在"大学科"的发展背景下,根据动态的学科建设内涵,以大连交通大学"四位一体"学科立项建设模式的实践为基础,探讨"四位一体"学科立项建设管理模式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探索学科建设综合管理的有效模式,以求解决目前学科立项建设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说"節"     
本文考察了“節”的本义及其相关引申义,并分析了“節”,“卩”,“即”三字之间的关系,从而认为“節”原来的意义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依据,借助<汉语大字典>和<现代汉语大词典>,具体考察了"着"字的使用和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释"辛"     
此文对甲骨文“辛”字,不同意郭沫若的解释,认为不是黥刀,而是用以剖劈巨木的工具。有新(薪)、析、辟、辨等字可证。引申为刑、法等义,如“大辟”的辟,“辜磔”的辜,也都与剖劈之义有关。比释为黥刀来引申字义更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8.
19.
"温州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温州模式"本身需要自我突破与发展."后温州模式"的定义,必须体现温州模式自我突破的制度变革要义.家族制一旦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它必将发生变革与突破.温州模式发展的背后,实际上是温州人的市场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用"点差法"求解双曲线的"中点弦"问题时,常常会出现"中点弦"时而存在,时而又不存在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中点弦"不存在的原因,同时给出如何运用数形结合判断"中点弦"是否存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