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的体操发展到今天,其内在联系和根由只有回到历史中去才能看得清楚;世界体操的未来,也只有站在历史的根基上才能看得真切。为此,体操史的研究不仅要在资料的挖掘和整理方面有所进展,还要在史评、史论方面有所突破,即要从历史研究中出观点、出智慧,以引导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去认识体操、了解体操、展望体操的未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体操特别是近代体操与体育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而不是模糊的了解。本文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的尝试,旨在通过对近代体操与体育的历史概观,客观地再现体操与体育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于(於)”、“诸”、“乎”等介词在上古的使用情况,证明了上古汉语某些常用介词具有一词多能的特点。又以三种功能的介词为例,通过它们在上古、中古及近代10余种语言资料中出现频率的变化分析了上古汉语的多功能介词逐步为功能较单纯的新兴介词所替代的过程,从而证明了汉语介词在发展中存在着功能专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汉语历史语言学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在许多领域里普遍被接受的汉语史模式很少,特别是与历史语言学相关的已经变得脱离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中国人实际口语形式的研究,取而代之,几乎都集中于理论系统的评注或语言资料的“系统”。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法,这种方法集中反映这个领域的恰如其分的目标———对中国人口语进行比较的和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摘要:口述史以口述的形式追忆历史,以口语化的形式表述历史,以口述者的经验与学识讲述历史,让后人能从“人”的角度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知历史,从而传承历史与其承载的文化。武术家口述史研究,聚焦武术家这一武术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群体,为中国武术史补充口述历史史实,使武术史“见事更见人”,这是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关键路径。以新中国武术发展和个人经历为主线,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经制订提纲、初访交流、正式采访、文字整理、史实考证等步骤,访谈整理了武术家张山先生的武术经历及其参与的武术史事,旨在推进新中国武术史研究与建设。内容包括:国家级武术裁判员的产生、学校武术开展情况、武术外交工作、散打运动的试点、1980年武术座谈会和1982年武术工作会议、武术科研工作、国际武术联合会技术委员会、武术段位制、主编及参编武术教材、武术研究院成立、文革时期的武术、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竞技武术工作等。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欧化现象是鸦片战争以来英汉语言接触的产物。借助汉语语料库对“被”字结构在不同时期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可以验证以往汉语欧化研究中对“被”字结构的各种讨论。欧化对汉语本体带来影响,汉语语法欧化的实质就是欧洲语言形态成分在汉语中的借鉴和使用,其结果就是造成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复杂、冗长的句子,而这种语言特点已经成为汉语的一种不得不接受的变体。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保定军校研究继续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既有介绍性文章,亦有专题性论著,同时某些相关资料也得到整理出版。总体而言,近十年来有关保定军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定军校师生、近代中国陆军军校比较、保定军校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着力发掘、整理保定军校的直接或间接资料;开拓研究视野,革新研究理念与方法,寻觅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并深刻挖掘保定军校军人精神的价值,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增速助力。  相似文献   

7.
谈谈“中国体操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体操学校”是我国近代创办较早、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一所体育专门学校。它的创办,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研究这所学校的创建过程及办学情况,不仅是研究我国近代体育发展史的需要,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借鉴历史经验,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专业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言要素之一的词汇,在漫长的使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致使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出现了很多差异.其中重要的差异之一,就是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双音节为主.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之一.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对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有重大理论意义.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现象,人们早有认识,但是对产生这复音化的原因,人们的认识却有分歧.概括起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语音简化说”,认为“汉语同音词太多,耳治易生误会,所以除了用后起的四声别义的方法加以补救外,较古一点的区别方法就是把单音词化为复音词,”这种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对汉语史的研究.另一种观点截然相反,认为“词语的双音节化才导致了语音系统的简化.”而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则同时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方面,王力先生认为:“汉语的复音化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是语音的简化,第二是外语的吸收.”另一方面,王力先生又认为:“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必然越丰富越纷繁,即使语音不简化,也不吸收外来语,汉语也会逐渐走上复音化的道路的.”对同一语言现象,竟有如此多的分歧这势必影响对汉语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有必要澄清这一理论问题.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对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出售语义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语义场中各成员在上古、中古、近代汉语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描写的基础上分析该语义场的历史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代汉语发展研究的重要语料,明清小说《镜花缘》由于其成书的年代,多方面体现了近代汉语发展演变的痕迹。但是,历来对其语言进行阐释的除了少数方言方面的研究以外,可谓寥寥。本人试就小说中的两个副词"毕竟、再"从古今对照的角度略作解释,试图从中找寻到近代汉语向现代语言演变痕迹,以求有识者商榷。  相似文献   

11.
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我国敦煌变文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里程碑著作,探讨该书的释义贡献不仅可以明确该书的价值所在,对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期,尤其是近代,安徽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无论当时,还是之后,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安徽自然灾害史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除了一些专题性的资料整理与学术研讨外,主要是散见于全国性自然灾害史的研究成果之中.本文对20世纪以来安徽自然灾害的研究状况进行考察与梳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的英汉语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是语言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语言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运用不同的语法理论展开语序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语法学界在做了大量零散的研究工作之后,从80年代起,尝试建立自己的语法体系,用以指导语序问题的研究.20世纪以来,英汉语序的研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存在着不足,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开展英汉语序的研究是英汉语序问题研究的新趋势.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指导开展英汉语序问题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汉语语法体系的完善,也有利于双语等值交换的实现和对外语言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语言单位问题是语言及语言教学理论中的关键问题。"字本位"理论的提出正是基于否认汉语"词"的存在这个前提。词的问题客观上已经影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因此,站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从"词"的心理现实性等方面讨论汉语"词"的问题,并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字""词"关系、"词"的地位等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熟语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是历史的传承,也是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申小龙主编的《现代汉语》和潘文国所著《汉英语言对比概论》这两本汉英语言对比权威教材中熟语的汉英对比部分的比较研究,总结汉英熟语对比差异,并由此得出对汉语熟语翻译的审美启示。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文化日渐得到重视的大时代背景下,熟语的翻译也将越来越普遍。本文在汉语熟语翻译的审美研究方面为相关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性。  相似文献   

16.
外来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着对外文化交流的背景,记载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当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时,语言始终站在冲击最为强烈的前沿。因此,对外来词的选择、吸收、调整和改造,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待外族文化的历史态度。文章通过分析汉语中的外来词,透视了中国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吸收外来词时对待异族文化的三种态度,并对如何正确对待外来词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汉语音韵以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探讨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的构成以及发展变化状况.语音是稍纵即逝的,它不同于词汇、语法的独特性决定了汉语音韵自身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特之处,体系性、独立性强.同时,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主要依靠古代的文献材料以及谐声系统的文字.这种状况造成了汉语音韵的艰涩难学.于是,这一学科被视为“绝学”而使许多人对它望而却步,造成学古汉语而不学汉语音韵的状况.事实上,汉语音韵在古汉语学习和古典文学的研究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一年级,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掌握正确的汉语知识,对今后影响极大。字、词、词组又是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对学好汉语很重要。因此,我们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字、词、词组的区别,使学生正确掌握汉语基础知识。黄伯荣先生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中,给字、词、词组的概念下了明确的定义。他说,“字是记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中使用的语言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从宏观的角度对《金瓶梅》中俗语的运用体例、分类分析、语言形式、思想内容、来源及其在俗语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力图阐释《金瓶梅》中的俗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面貌以及对近代汉语俗语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初,汉语推广由对外汉语进入汉语国际教育阶段,基于对外汉语时期的汉语推广经验,在海外进行汉语国际推广,但汉语国际教育有着不同于对外汉语的特点,语言推广的环境差异决定了国内汉语推广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海外的情况,如教学法、教材、教师的"三教"问题尚待解决,以及面临其他语言竞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