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璟 《上海教育》2010,(10):5-5
4月27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子课题结题会在普陀区陆家宅小学召开,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主办。来自苏浙沪的8所子课题项目学校分别就招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后形成的新学生文化、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如何进行分类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有效眭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为融合教育的实施开启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研究十多年。近年来,学校积极履行特殊教育主体责任,深入推进融合教育,在建好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基础上,于2021年5月加入“苏台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指导服务”项目,针对3名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展开个别化教育实践研究,进一步推动幸福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创设融合教育环境,推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江苏省丹阳市于2021年成立了“丹阳市融合教育集团”,以集团化办学推进区域融合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全市每一所普通学校都能更好地接纳特殊学生,让每一个特殊学生都能就近接受公平、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融合教育需要融合学校和融合教育师资,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需要有适应融合教育的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必须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性质、结构内容和课程资源建设各方面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特点,以区别于普通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和“特殊(聋、弱智、盲)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并把这门课程纳入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江苏省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学校坚持以“普特共赢”为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特研普”为路径,开展乡村学校高品质融合教育实践研究,2022年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融合教育示范校”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6.
“龙头”课题是指以学校整体发展为依托,全面带动学校工作的课题。学校力图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合理地定位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地实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迫切希望能形成一个比较核心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全面带动学校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而“龙头”课题的选择和确立就是把课题研究与学校改革融合起来的最佳方式,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指导性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扬州中学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名师专项课题《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科教育研究》(以下简称《融合研究》)的主体学校之一,几年来,一直围绕发扬“树人”传统,弘扬“正直向上,热于求知”的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优良校风,开设科学与人文融  相似文献   

8.
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融合教育的倡导实施、原有课程实施方式使得培智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对该校与社区互动的原因、历史、具体举措、效果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课程方面培智学校都有其与社区互动的机制。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有:“双赢”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基础、“利益共同体”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表现形式、“改革发展”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动力。要更好地促进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不仅需要协调学校内学科课程与社区课程的冲突、突破学校改革和质量发展的瓶颈,更需要处理好学校、社区、家庭、政府在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中的支持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9.
要提升农民工子女教育质量,使他们在城市里不但“有书读”,而且要“读好书”,就必须关注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在此过程中,学校大有作为。学校要建设设一种新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农村传统文化,也不完全是城市现代文化,而是以主流文化为基础,融合了农村传统文化和城市现代文化优秀因子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郑珍  范颖 《辽宁高职学报》2023,(5):13-16+20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医药类高职院校要建设“产教融合+智慧教育”长效机制,搭建“学校智慧教育”与“企业智慧教育”的双向平台,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加深产教融合建设深度,优化现阶段医学职业教育模式,助力医药高职院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能必将做出相应的转变,特殊教育学校作为资源中心的功能将日益强烈.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定位,成为融合教育的支持者;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从单一教育功能转变为多重服务功能,即为特殊儿童提供评估服务,承担起“资源教室”功能,成为融合教育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培训中心”,发挥“巡回指导”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由单一教育者角色转变为兼具“教育者”、“合作者”、“协调者”和“督导者”的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在学校重构课程体系,促进“文理兼容;”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落实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强化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以适宜融合为目标”的政策导向下,越来越多的特殊需要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融合教育实施中,班主任要做有效的组织者,构建融合班级支持体系;要做主动的参与者,带头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还要做积极的受益者,在推动融合教育发展中实现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5.
建设“融合型学校”是帮助乡村教育走出现实困境、实现转型发展的可行之路。“融合型学校”主要体现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方式、发展功能等方面的融合,其重要价值在于体现了大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生态观、广义的教育质量观以及自强自救的主体发展观。建设“融合型学校”需要乡村学校深挖潜能优势,探寻可行路径;发挥主体作用,建立融合机制;开展宣传研讨,形成价值共识;实施行动研究,推动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结合赴日留学的考察,对日本“学社融合”的特点、实施意义和基本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学社融合”是学校和社区所结成的新教育系统,“学社融合”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目标同步实现,“学社融合”期待第三方组织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指出,日本“学社融合”促进了学校和社区的双向互动机制的建立,提高了终身学习的可操作性,促进了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为了实现“学社融合”,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之间需要实现公有性及协作性,并且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间建立弹性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学社融合”是日本在其终身学习发展过程中摸索出的一项切实可行的策略。本文通过总结其“学社融合”的实践经验,提出对我国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的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重点结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探索“与企业融合、与开发区融合、与首都经济融合、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融合”的多途径多形态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道路过程中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办学机制、育人机制和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增强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例,论述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社会”这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融合式”美育就是以美学原理为核心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按美的规律运转并与美融合在一起 ,以便形成完善的健全的教育。实施“融合式”美育 ,一是要把审美素质作为 2 1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认真落实 ,二是充分发挥美育在其它各育实施中的促进作用。“融合式”美育实施的基本思路是 :学校的一切活动———包括教育活动、教学活动都与审美活动融合 ,教师的教育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成为审美过程 ;学校的各科教学都要把“美学法则”作为其灵魂 ,按美的规律运转 ;创设美的背景 ,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在美育背景下开展。一、美育与德育融…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是学校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强化“一流格局”,全力构建“三个一流”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五级科技教育综合课程体系”;强化“大中融合”,认真开展科学教育的示范实践,全力推进“超级特色教师养成计划”。学校长期坚持“科技”办学定位和特色属性,科学教育工作扎实,成果显著;长期坚持充分依托厦门大学科教资源,确保软硬件全面支撑;长期坚持海洋特色教育,海洋科创蔚然成风,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标杆。学校深入探索科学教育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