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棋谱     
《围棋天地》2006,(15):17-17
棋谱,是艺术品。一位画家说,电视围棋节目中的终局定格画面——亦即棋谱——“好看。这就是一幅画。”  相似文献   

2.
漫长的一天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87年,当时正是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倒数第二场比赛,武宫正树对聂卫平。那段时间不知道看了多少盘棋,总而言之“三耳先生”精神特别集中,感觉拥有十分强大的力量。聂卫平胜出后,整个北京体育馆激情澎湃,棋迷们的欢呼声经久不息。  相似文献   

3.
刘斌 《围棋天地》2005,(19):69-69
我今年六十岁,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棋龄的老棋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开始购买围棋杂志,当时全国只有《围棋》月刊一家围棋刊物。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本1966年8月号的《围棋》,前半本是文革动员的“战斗檄文”,后半本才是围棋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围棋事业蓬勃发展,围棋图书出版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特别是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十一连胜,掀起了神州大地上的第一次“围棋热”。一时间,我们当地大小书店里的围棋书籍竟然要排队购买,而且还经常脱销。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2000,(1):37-39
10月初至11月底,网上进行的联众一聂卫平围棋道场的10人擂台对抗赛吸引了众多棋迷、网友,在联众游戏网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创下了围棋网最高同时在线人数1300人,同时同一局棋的人数达到400人的纪录。几百人同时聊天的热闹场景(屏幕翻滚不停)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棋谱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11,(21):M0001-M0002
第16届三星杯八强赛,韩国罗玄一鸣惊人,击败孔杰打进半决赛。相信广大的棋迷非常希望看到这位15岁小将的棋,天地也计划在本期详解罗玄与孔杰的对局。为此我们特地向罗洗河九段约稿,让他对“本家小弟”的棋进行讲评。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07,(6):17-17
若要问起职业棋手的追求,最多的答案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段嵘 《围棋天地》2001,(6):30-31
本届棋圣赛,聂九段在昆明快胜罗洗河八段,王群八段,顺利进入半决赛,此番遭遇棋王俞斌,两虎相争,谁能晋级决赛?惹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汝南 《围棋天地》2007,(19):91-91
推进中国围棋事业的发展,有很多实际的工作要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加强围棋文化包括各种古代、近代、现代棋谱的研究。这项工作的开展现在还很不系统、深入,需要更多的有识者、有志者给予关注和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围棋棋谱作为对弈活动的记录具有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属性.围棋活动更多的属于艺术创作而非单纯的体育竞赛,棋谱能够通过记载对弈过程表达对局者的思想和感情,双方对局者在对弈过程中的独创性也可以借助棋谱得到充分的体现.围棋棋谱在权利保护方面要注意对作品的新闻报道和汇编整理,而在权利限制方面对于依照棋谱下棋的行为可以作为侵权例外加以排除.在棋谱的管理上可以采用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方式提高管理效益,也可以对根据棋谱作品形成的数据库给予著作权保护,从而为充分开发棋谱著作权的经济价值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基本图一:此局面10位托角的手法马上让我们联想到了激动人心的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对藤泽秀行决赛时的场面,现在过了20多年学生们也寻着前辈的路去探索——黑13变着。对此,白14粘不妥。  相似文献   

11.
请重视细节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9):74-76
我是祖国西北边陲——新疆阿勒泰草原上的一位棋迷。大学期间火热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影响着我学会了围棋。多年来工作在边远的地区,苦于无师请教,自己坚持自学,棋力长进不大。幸好,近几年网络围棋的兴起,给我带来了对弈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围棋天地》2006,(6):13-13
这一天是属于依田的,这一届比赛是属于依田的。岁月加上胜利,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比如依田的形象,2月24日这一天,这名绰号“老虎”的壮汉,以棋坛巅峰一场40岁的胜利,留下了精彩的棋谱,同时留下了无尽的“余味”——这比三国擂台赛上旷日持久的“韩人连霸”被终结还有意思吧?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围棋这个浪迹异乡的游子终于重新回到中国的土地上,从吴清源到“南刘北过”,在战争的残垣断壁下幸存的围棋火种早已失去了昔日盛唐乾清时期皇恩浩荡下的尊贵容颜。相比同期的日本,中国无论在实战水平、棋士厚度还是理论研究、文化积淀上都落后甚远,六、七十年代中国围棋就是在与日本不成比例对抗的阵痛中写下一部蘸血的悲怆史。  相似文献   

14.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3,(21):100-107
任何一个时代的围棋人对于围棋的认识都是自有其独特的体系的,那些站在现在看去似乎是有些特殊,甚至怪异的存在,其实在相应的时代,都是与当时的理论和思维方法相契合的,是当时围棋知识范式的合理产物。本文将从明代棋谱入手,尝试观察和分析当时的中国古代围棋知识范式。  相似文献   

15.
迷上围棋的年头已多矣。现在的铁杆棋迷绝大多数都是当年中日擂台赛培养出来的,擂台赛到今天也二十多年了,那么我接触围棋也有二十年了。这么多年来,我也只是逐渐达到业余3段的水准,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围棋天地》2006,(5):22-22
他们在同年龄时期的成就无一可以与现在的陈耀烨相比。  相似文献   

17.
亦住 《围棋天地》2001,(5):52-52,53
还是在中日围棋擂台赛热火朝天的时候。当时聂卫平九段创下十一连胜的惊人纪录,国人无不欢欣鼓舞,神州大地掀起一股围棋热潮。  相似文献   

18.
童刚非常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棋就是书房棋; 这书房棋的“书房”二字,绝非浪得虚名——他收藏的围棋书籍至少也有四、五百本。和许多棋迷一样,童刚真正步入黑白世界也是受到了擂台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我与围棋 我是广西百色市人。百色,就是电影《百色起义》描写的当年邓小平削木为兵,揭竿而起,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那个地方。  相似文献   

20.
棋谱的数量     
十三 《围棋天地》2010,(6):M0001-M0001
杂志正在编辑.而韩国那边.BC卡杯的十六强战还在下.依然是为照顾电视直播而每天一两局的频率.不过坊间已经没有了去年那样强烈的反应.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大家都由不满变为满意,而是因为已经习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