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海安县北凌乡农村体育发展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考察访谈法,研究江苏海安县北凌乡农村体育发展的历程,揭示北凌农村体育发展的特点:北凌乡的农民体育运动会形成传统文化;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农村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村体育组织,完善农村体育的组织基础;修建简易场地,保障农村体育的基础设施;定期开展活动,将农村体育活动与民俗节庆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揣佳凡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6):10-11,17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连云港市农村非体育人口体育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农村非体育人口对体育能增进健康的意识淡薄,缺乏自身投入体育健身的行为,但对体育活动有一定的需求,希望建立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民体育组织管理系统,加强宣传指导,加大对农村体育资金的投入,充分挖掘农村体育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农村体育文化由于受制于基础差、底子薄、欠债多等因素,选择了物质体育文化优先于精神体育文化、节日体育文化优先于日常体育文化、竞技体育文化优先于群众体育文化、现代体育文化优先于传统体育文化的非均衡性发展道路,这极大提高了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水平。然而,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的变革,农村居民对精神体育文化、日常体育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的青睐日益明显。因此,未来农村体育文化应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为指导,转变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观,努力实现农村体育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体育研究领域对农村体育认识存在较多争议,为使农村体育更加明确、统一,运用文献资料方法与逻辑分析方法对农村体育问题作进一步探索.结果显示:农村体育是指在处于部分连接、未连接状态的乡级地域和村级地域以及常住人口在3 000人以下或3 000人以上非独立的各类特殊区域内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政策进行分析,梳理了建国以来农村体育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脉络,认为我国农村体育政策的制定具有导向性与管制性、阶段性与连续性、偏向性与模糊性、非平衡性与非持续性的特点,为今后我国农村体育政策的制定与施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巢湖周边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农村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年龄成两极分化,从业时间较短,非体育专业人员比例较高,经费、场地器材缺乏等等,成为制约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巢湖周边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农村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年龄成两极分化,从业时间较短,非体育专业人员比例较高,经费、场地器材缺乏等等,成为制约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北凌小学,是一所有26名教职工,12个教学班,430多名学生的农村小学。该校借助闻名遇迎的“全国农村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体育示范乡镇”、“江苏省体育十大名镇”的环境优势,深化体育教学,积极创建“学校体育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创建体育特色的过程中,他们着力抓了以下几项基础性工作。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体育教师为主要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豫西北地区(洛阳、三门峡、平顶山鹤壁、新乡、安阳)20岁以上的农村常住人口对体育本质的认知以及日常运动习惯进行调查,旨在探求我国农民体育政策的落实,以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体育健身情况。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体育人口与非体育参与人口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把握当前影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以福建沿海地区的农村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人口和非体育参与者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群的社会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农村体育人口的闲暇时间较多;体育人口比例性别差异不明显、与年龄成U型结构、与文化程度成反比、与家庭人均收入成正比、与家庭成员数量成U型结构、与体力劳动程度成反比;非体育参与人口的比例女性明显比男性高、与年龄成正比、与文化程度成反比、与家庭成员数量成倒U型结构、与体力劳动程度成正比。体育人口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娱乐和社交、兴趣等原因。制约非体育参与人口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缺乏体育设施、缺乏体育组织、没有锻炼伙伴和没有体育指导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推进乡村振兴和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框架、治理主体结构关系、治理困境、协同治理机制和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我国农村体育治理主体由政府单一主体治理逐步发展到多元主体整合协同治理,治理方式由自上而下的非均衡结构治理发展到均衡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治理仍存在治理主体缺位、治理制度缺项、治理资源缺乏等问题,基于多元治理主体诉求偏好,提出协同多层次农村体育治理结构体系、构建多维度农村体育治理评价体系、完善多主体协同农村体育治理机制等治理路径,实现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比较体育学术座谈会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理论学会支持下,北京体育科学学会于六月二十三日到二十四日在北京体育学院召开了比较体育学术座谈会。北京体育学院曲宗湖副院长,体育科学理论学会副主任委员轲犁同志,北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是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从人民公社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各个时期农村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提出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是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从人民公社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各个时期农村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变化阶段性特征,并提出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农村体育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农村体育从计划色彩的组织依托到现当代特征的社团依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符合农村体育组织的发展要求,促进了农村体育组织的现代化。领导重视、制度支撑、组织网络化、骨干力量带头、相关部门配合助力的多位一体化协调与配合,是农村体育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皖西南地区农村中学课外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和薄弱地区,这对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学校体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课外体育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的困境与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弊端、产生的原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农村体育组织设计上存在的先天不足直接导致了农村体育责任主体的模糊与缺失,在农村体育计划层次与组织执行层次之间形成了管理的真空和断层;现行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制约了农村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解决农村体育困境的当务之急是完善农村体育组织系统的架构,特别是要大力加强以文化站和村委会为代表的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将体育行政组织的末端延伸到乡镇一级的文化站,从而促进我国农村体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辽宁省农村中小学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80%左右。从1980年起在抓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了农村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从1985年开始,逐步将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农村。通过全省县级体育教研员培训班、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农村小学骨干体育教师学习班、农村优秀体育教师评选、体育课教学评优等多种活动,促进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健全教研管理机构 1.各县级教委(教育局)设有体  相似文献   

19.
体育考试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湖南省临澧县位于湘西北,属丘陵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完全中学2所,初中20所,90%为农村中学。临澧县实施体胄考试已长达八年(小学考试已四年),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体育考试的基本情况,谈谈体育考试对农村学校体育的影响。 正面影响 一、体育考试促进了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推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从前是“只喊不抓”,现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温州大学体育非师范专业1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当前的体育非师范生面临压力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2)男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女生;(3)来自城市的体育非师范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体育非师范生;(4)经常运动的体育非师范生在耘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不经常运动的体育非师范生;(5)独生子女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6)不同年级段在采取应对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