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但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有关.
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翻跟头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鲍亚民 《青苹果(高中版)》2009,(4):37-38
书痴指古代专心读书之人。如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书库指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相似文献
3.
《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2006,(7):60-60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发:古时儿童未成年时。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束发:指青少年。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及笄:指女子15岁。破瓜:指女子16岁(64岁也称破… 相似文献
4.
5.
6.
7.
古代酒器、兵器、农具、家具注商五则周照明一。"斗后酒"的"斗后"应如何理解?高二册《鸿门宴):"奉尾酒为寿"。课本注"尾酒"为"一杯酒"。《教参》的译文是"一大杯酒"。"则与斗后酒"。课本注:";!-,大的酒器。"《教参)仍译为"一大拓调"。而对樊啥... 相似文献
8.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鉴赏这一道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此题对整个语文分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此题中常常涉及一些意象影响着做题的思路,或者说这些意象对做题有直接的帮助。下面就将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晏青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59-62
我国的酒器种类繁多,仅以先秦酒器为例,所出土就有20余种。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酒器的造型和功能,可以直观地学习先秦的饮酒礼仪。文章参照《殷商青铜器通论》等书,结合先秦典籍中的文献记载,对先秦酒器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付祥东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11,(11):48-48
青鸟传书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派青鸟给汉武帝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酒的国度。酿酒历史之久,饮酒人数之多,古今酒风之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由此形成了源远流长、灿烂缤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要酿酒、盛酒、饮酒,就离不开酒器,因此,酒器是伴随着酒的发明酿造而产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的酒器生产已经有了七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酒器是一根继承、发展的无尽链条,有着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最早的陶器、角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至秦汉时的漆器、瓷器、玉器、玻璃器等,魏晋至隋唐时期,随着制造业的日益发达,瓷质酒器增添了许多新的器型,并出现工艺精湛的金银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水平的提高,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逐渐有了剩余。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偶然发现:发酵的谷物能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于是,先人开始探索酿酒的方法。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我国人民已掌握了酿酒技术。当时,陶鬶、陶罍、陶壶等成为普遍使用的酒器。酒精有麻醉致幻的作用,是古人眼中的最佳“通神工具”。所谓“礼以酒成”,祭祀、社交时常常要以酒助礼。因此,酒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礼器之一。时光流逝,酒的起源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只 相似文献
14.
15.
张连举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40-43
《诗经》时代饮涵蔚为风气,酒具器皿也就精关多样,从盛酒之器尊、壶、鲁、觥、卣、缶、瓶到温酒之器爵、聋,从舀酒之器斗、匏、瓒到饮酒之器爵、觚等等,凡饮酒过程所需器皿都有所描写。《诗经》形形色色的酒器描写反映出了当时的酿酒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它标志着时代的文明与进步,体现着当时人特定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同时也折射出了绚丽的民俗文化风貌、政治社会风尚及其等级尊卑的人伦意识。透过它还可以想见其工艺之精美,甚至依稀可见先秦时代活泼生动的生活场面。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中学数学月刊》2005,(9)
2004年高中联赛向量题的别解及空间推广吴爱龙胡国胜熊全发(江西省丰城中学331100)题目设O点在△ABC内部,且有OA+2 OB+3 OC=0,则△ABC的面积与△AOC的面积的比为().(A)2(B)23(C)3(D)35文[1]运用三角形的重心性质给出其一简解及推广.本文另辟蹊径给出其另一简解,并由此将其予以空间推广.图1简解如图1,由OA+2 OB+3 OC=0,知12BO=14OA+34OC.因41+43=1,故在线段AC上必存在一点D,使OD=14OA+34OC,且有12BO=OD.进而知点B,O,D三点共线,且BD=3 OD.于是S△ABC=3S△AOC.选C.这里,巧用三点共线的充分条件使问题轻松获解,且易于…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数学月刊》2005,(10)
正余弦和差化积公式的向量证明吴爱龙余建国(江西省丰城中学331100)曾兵(江西省丰城市第一中学331100)文[1]利用面积相等关系给出了正弦和差化积公式的一种构造证法,本文再给出正余弦和差化积公式的向量证法,供参考.图1证明如图1,设OA=(cosα,sinα),OB=(cosβ,sinβ)(0<β<α<π),则OA+OB=(cosα+cosβ,sinα+sinβ);OA-OB=(cosα-cosβ,sinα-sinβ).又以OA,OB为邻边作OACB,因为OA=OB=1,所以四边形OACB为菱形,作OE=BA,设AB与OC相交于D,则BA⊥OC,∠COB=α-2β,∠COx=α+2β,∠EOx=π2+∠COx=π2+α+2β;OC=2·OD=2c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