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联合报》自1959年元旦起,在《万象》副刊上开辟"珍邮漫话"专栏,由刘能超主笔。专栏文章介绍名家集藏、前人经验、邮坛掌故、珍邮源流及中国邮票在世界邮坛的地位等。因作者收集  相似文献   

2.
更正     
新光不旧老中青七五春秋邮会史以邮会友广交流联谊邮坛乐晚年新光七十五周年会庆@施文骥  相似文献   

3.
西南一家省会邮协的会刊上,一篇署名文章断言:“邮票发行量太大”的呼声出于炒邮者的立场,而邮电部领导和部分邮坛精英的类似言论则是步入了歧途。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邮市之所以门庭冷落车马稀,集邮者、投资者之所以弃邮而去,邮协会员之所以大量流失,笔者认为,连续十多年的邮票打折是罪魁祸首。只有消灭打折票,邮坛才能重聚人气。笔者在征求部分邮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六条措施,供邮友探讨和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上海集邮》2007,(2):25-25
题示座谈会于去年12月30日在虹口职工体活动中心举行,区总工会副主席尤兴国、市出协副会长刘广实等80余人出席。虹口区邮协创办的会刊《虹口集邮》已出版23年“虹口集邮茶座”每周活动,已坚持22年,曾有2万多人次参加。《邮坛履痕》为屠松鉴、傅德霖、王松麟集邮选。已届96高龄的老集邮家屠松鉴在会上祝愿邮友健康长寿。区邮协向屠老和已故集邮家傅德霖家属、王松螭家属赠送了《邮坛履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集邮漫画出现在中国,应是上世纪20年代的事情。1927年6月《邮乘》杂志刊出的一幅猛虎从邮票上扑下来咬人的漫画广告,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集邮漫画作品。此后,集邮漫画开始散见于当时各类 集邮刊物上,逐渐被邮人所认识。 二十多年后,自贡集邮学会会长张宇仲先生因爱好美术,对集邮漫画偏爱有加,遂别出心裁地创办了一份以漫画形式来诠释邮坛诸般奇闻趣事的杂志——《邮坛画刊》。张宇仲先生在回忆创办这本杂志的初衷  相似文献   

7.
二、独一无二的集邮漫画专刊1948年7月25日,一份以漫画形式来诠释邮坛趣闻的杂志《邮坛》在四川自贡面世,主编张宇仲。这是我国西南腹地出版的一份独特的邮刊,存世量有限,藏阅者寥寥,值得集邮文献爱好者近距离"一睹芳容"。1.独辟蹊径,独一无二《发刊词》云:"《邮坛》是一本集邮画刊,像这样纯粹的图画集邮刊物,在我国还是首创,也是敝社同人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多年前,在《国粹邮刊》上读到张赓伯写的《施家铎》,印象非常深刻,施家铎的影子时时在脑海萦绕浮现,挥之不去。这倒不是心疼他把早期珍邮包起藏于枕底,致使珍邮粘结一片。我痛惜这位“未来的邮坛大将”青年夭折,壮志未酬。我很想知道,这位寂寞无闻的集邮青年,生前除了买邮藏邮之外,是否也曾研邮和写邮?当时,我除了张赓伯写的“小传”,施家铎的集  相似文献   

9.
今天,人们不得不承认,在市场大潮冲击下,紧张地忙于炒邮投资的人和那些还能有闲心思研究集邮的人,属于两个不同的圈子。前者给邮坛带来的是热闹的场面和膨胀的数字,是被人津津乐道的繁荣;后者给邮坛带来的是文化的品位和传统的延续,是不少人无法  相似文献   

10.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集邮被当作“封、资、修的闲情逸致”遭到批判。面对“文化大革命”那样极端险恶的政治环境,却有一种邮刊诞生了,它就是《一往无前》邮刊,就象一颗流星,发出微弱的光芒,在文化大革命的邮坛上一闪而过。  相似文献   

11.
李梅 《集邮博览》2009,(12):7-8
"盂城驿前吟夕阳,高邮湖上好秋光。"2009年10月28日,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和秋而至。八方邮人再聚"邮乡",赏邮展、访邮踪、论邮事、话邮缘……明代诗人邵宝笔下的高邮城,500年后风光再现,"邮"趣盎然。开幕式像"国庆"10月28日上午,高邮五金城广场彩旗招展,礼乐高奏,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幕式在这里拉开帷幕。600多名海内外嘉宾和全国各地集邮协会的代表汇集于此,共庆邮坛盛事。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阅读了杨耀增先生的个人文集《邮坛闻见录》。这本书是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汇集了杨耀增先生所撰邮文一百多篇,计36万字。  相似文献   

13.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3,(1):3-M0002
读龙年在匆匆忙忙中消失,新年已向我们走来。我愿与《集邮博览》在相知相伴中快乐度过每一天,相信以后的期刊会月月有新意,期期更精彩。我希望《集邮博览》更贴近邮人、邮情、邮事,为读者准备更有味的文化大餐。如果能刊登一些邮市行情、热点播报、邮坛打假等内容,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14.
图书简介     
《甲戌邮票会史话》 文献集邮联谊会丛书之 第一本《甲戌邮票会史话》于 2005年4月问世,该书由中 国邮史出版社编辑出版。甲 戌邮票会是中国早期三大邮 会之一,曾为中国集邮事业 做出过重要贡献,其会刊《甲 戌邮刊》对中国邮坛也颇有 影响。这本史话以大量珍贵 史料记述了甲戌会员对新中  相似文献   

15.
1982.7《北京集邮》创刊,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创刊号为单色封面,32页。刊名为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廖沫沙题字。内容除报道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外,首开“邮票百科”、“邮风与邮德”、“邮学研究”、“世界邮坛”等栏目。刊址为北京南河沿菖蒲河1号。内部发行7000册,每册收工本费0.25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集邮》2000,(12):10-10
11月7日,立冬。一夜北风紧,树叶几凋零。冒着突然而至的寒流,几位活跃在邮坛的京城邮评家按时赶到《中国集邮》编辑部前来参加一月一次的“集邮茶座”。  相似文献   

17.
集邮在香港     
随着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个日子的日益临近,内地邮人收集香港邮品的兴趣正在不断提高。为了使读者对香港邮坛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笔者根据亲历香港的见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的集邮家、邮学家郭润康1917年(丁巳 年闰二月二日)生于江苏丹阳,从药店学徒至贵阳中 医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5岁开始集邮,25岁 开始邮学研究撰写邮文发表。集邮业绩,世人皆碑, 是我国邮坛为人师表的范例。现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 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集邮协会副 会长,国家级邮展评审员。 郭老回顾了70多年对集邮的感受,集邮对一个  相似文献   

19.
办好民间邮会,对发展我国集邮事业有着直接的关系。汪洋大海之所以能浩瀚无边,就是因为它有宽大胸怀,接纳了万千河川细流。华夏邮坛之所以能兴旺发达,就是因为百余年来,各种类型的民间邮会,团结共同爱好的邮人,收集邮票、邮品,进行深入研究,撰写集邮文章,传承集邮文化,组集参展,夺金摘银,为国争功建勋,促进集邮活动的升华。诚望我国各级  相似文献   

20.
影印邮刊     
集邮文献的收藏和研究是集邮活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早期邮刊中,记录了许多邮坛掌故、集邮心得、研究成果,同时也刊登有邮商广告、售品目录、拍卖价格等信息,这些都是研究中国集邮历史的重要资料。然而,这些本来就印刷不多的早期邮刊,在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特别是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