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特定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学地理“主题学习”的概念、实施和实践意义,以期开阔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主题阅读教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蔡亚 《江苏教育》2023,(9):91-94
<正>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喜欢儿童文学。我的学生特别喜欢阅读“儿童小说”。“儿童小说”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的、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小说。我和自己、我和学生、我和同事就是在“儿童小说”的阅读与分享中,在儿童的小说与现实的世界里不断相遇、相知、成长,去领悟生命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初中“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由“浅读”到“思读”到“精读”的教学实践过程的一个良好契机和开端。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逐层、深入阅读小说,掌握小说阅读应该具备的知识,将个人的阅读感悟转化成自己的人生成长经验,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教师也应该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改进教法、丰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骆冬青教授在《情性人生:心灵美学讲稿》中提出“心软”的重要性.而传统的中学小说阅读教学,往往忽视引导学生以“柔心”走进小说人物,而多是以客观的理性分析为主.以《祝福》为例,它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首篇,也是鲁迅作品在全国普通高中语文各版本教材中选用最多的文本.传统教学,对祥林嫂悲剧成因的解读,往往注重外在因素的理性分析,而忽视对主人公“哀莫大于心死”的多重感悟.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三问,寻找鲁迅与学生之间的生命契合点、连接点,构建精神通道,引导学生从祥林嫂的心灵视角去探寻其沧桑心灵背后的深沉悲剧.由此启发学生到文中寻找相关词句,再循文入里,一步步探知祥林嫂的内心体验.从“心灵美学”视角感受祥林嫂,不但使人物由“藏在字里”变为“跃然纸上”,更使得读者与小说人物之间建立了心灵审美的阅读通道,形成心灵的深度共鸣,感受艺术的深度感染,提升小说阅读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阅读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说阅读所需思维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文本,读懂文本,更要读懂文字背后作者所要传达的深意,但这恰恰是初中学生欠缺的能力。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阅读小说浮于表面,不愿意或不会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究,常常是自以为是的阅读体验,因而导致阅读的肤浅和错误。因此,在小说教学中,笔者尝试使用“元认知”理论,引导学生调动“自我”,发挥“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次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渐趋理想。因此,笔者认为“元认知”理论对提高学生小说学习中的深度思考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较为关键的内容,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而“读中学写”这一方法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继而实现学生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读中学写”方法的实质性作用,论文简略阐述了当前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读中学写”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阅读、写作教学和深化落实读写结合两方面着手,提出了优化“读中学写”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旨在为初中阶段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2003年“考纲”和2002年“考纲”之比较(一)删除的内容虽在情理之中,却也引人注目。1.“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条目中,“常见文言虚词”由2002年的20个减少至2003年的18个,删去了“然”和“矣”两个虚词;“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条目中删除了“并提取”三个字。2.“现代文阅读”部分“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条目中,删除了“并解释”三个字。3.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中,“能识记文学常识”条目下的三条:“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8.
一个成功的人物是一篇小说成功的基石,一个成功人物的言行刻画往往是解码这个人物的关键.本文尝试从小说人物言行中较常见的“人称”入手,通过“还原法”与“比较法”,对小说中不同的人称使用进行分析,引领学生走进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寻找到一条师生都较为容易掌握的常态化的“小说人物阅读”之路.  相似文献   

9.
课改后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删除了“繁、难、偏、旧”的知识点,突出了对学生思想品质、心理健康、德育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的培养;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应如何围绕课程改革后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找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呢?一、设问启发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引导。设问启发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一些富…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于学生的阅读有着明确的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优化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品位,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人物”是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要素,传统的小说阅读对“人物”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作用等方面。2018~2020 年语文全国卷中的小说阅读对“人物”这一要素的考查呈现出了从重知识到重能力、从重“静态”到重“动态”的转变。这些转变和特点启示当下的小说阅读教学应注意指导学生培养“关键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知识背后深层次的动态路径;创设生动情境,关注文本细节,引导学生科学地树立“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课本中节选的古典小说篇幅长,容量大,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呢?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中学生读小说,往往停留在"看热闹"上,比较喜欢追求小说内容的趣味性和刺激性,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学习鉴赏小说的起点.所以我的方法便是:  相似文献   

13.
统编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编排了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情节、关注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大语文观”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阅读小说可以使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涤荡心灵,健全人格。文章从把握故事线索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体会环境描写揭示社会背景、创编生活故事迁移写作方法四个方面分析小说阅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倪志敏 《广西教育》2011,(10):43-44
以往提到“阅读”,我们会自然联想到语文课堂上教师以声传情的范读,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课下学生对精彩小说的“目治”……忽略了数学学习同样需要阅读。因此,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思考,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眼下,数学阅读正悄悄“升温”,为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重视。那么,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我们该注意哪些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番“冷”思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课本中的“语气词”和中学课本中的“语气助词”并无实质差异,只是专家体系有别而已,不必过多地纠缠于此。而“的”、“了”的词性,采用删除、添加一些相应词语及整体意义分析等方法,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便可清楚判定。  相似文献   

16.
教学改革的动因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层次。作为中学与大学本科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预科教育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桥梁作用,预科语文怎样跟上中学、大学教学改革的步伐,这是每一个从事预科语文教学的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预科部自在各民族高校设立以来,语文教学课程一直采用《阅读与写作》,贯彻“加强阅读,促进写作”的教学思想。根据预科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采用与中学基本相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水平为目标。教学内容上,沿用中学教材的体例,按照“记叙文”、“散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等…  相似文献   

17.
吴红 《湖南教育》2022,(2):66-67
<正>小说阅读是一种偏叙事性的文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钟爱的语文风格。教师要借助小说阅读文本的这种优势,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学习。在株洲中考语文中,小说阅读常考的一个考点是“情节梳理”,通常出现在阅读的第一道大题。从历届中考试卷中,笔者梳理出关于“情节梳理题”的类型大致有三种:“流程图题型”“表格图题型”“‘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题型”。下面从这三种题型入手,结合教材和部分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设计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特征:以“设计”为主要手段,以项目学习为载体,驱动学生深入文本,活学活用,既打破了小说教学常用的套路,也突破了学生阅读小说的惯常方法与思维局限,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平淡”走向“兴味盎然”。“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意义重大,但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制约,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形音意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用”中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小说教学往往拘泥于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教学内容的落点停留在小说的表达内容上,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小说阅读观片面而滞后,学生无法真正进入小说的世界,感受作家的心灵.小说阅读要从体察学情出发,抓住“这一篇”小说的体式特征,在语言的本体上深耕细作,传授学生解读小说的方法,打开被旧知识所遮蔽的部分,用新知识重读小说,从而看到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