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鉴于目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无序与低效状况,特来讨论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以期有所助益.这里先来讨论“价值的认知”,接下来还要讨论“价值的所在”与“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一、研读教材“阅读教学”的价值要靠教学实践来实现.而教学实践的第一步是研读教材.研读教材的工作实质上就是把教材的“原生态”转化为“教学态”.这对有的学科可能不太适用,而对语文学科来讲还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解放后五十年的语文教学有很大成绩,阅读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阅读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写”,支持这个思想的,甚至可以说贯彻这个思想的,是已往编写的语文教材。近年来,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逐步深入,阅读教学过程的特点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材编写的新思路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用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师应变“讲”为“导”。“导”,规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的方向、性质、内涵、作用。“导”不是“灌”,也不是“抱”,也不是“牵”,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善导,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那么从何“导”起呢?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历史,“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生内在的财富,“终身教育”正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语阅读教学进入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8.
“问题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而“问题”的“始作俑者”自然是教师。我不知道这是“传统”还是教师的“特权”。在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称之为“师问”。而“生问”是相对于“师问”而言。在此,笔者试图从“生问”这个略显陌生的概念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绘出一幅愿景。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奏,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核心,生本对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这是核心要义,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能走马观花,急于求成,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正如叶老所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方能入情得意。”  相似文献   

10.
樊玉杰 《甘肃教育》2011,(15):67-67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阅读者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多重对话相互作用,能形成"对话场",而营造对话空间,能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空间。学生与文本对话,生成个性化感悟文本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生活的缩影。阅读文本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读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理解文本内涵,感悟表达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过程中,如果“细渎点”选择不当,就会出现师生间对话脱离文本、课堂教学偏离目标的现象,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不能有效提高。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细读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不论怎么改革,总是离不开文本。如何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功力的体现,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语文教师的“元素质”。  相似文献   

13.
14.
施圣贤 《双语学习》2007,(7M):53-53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的素养是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只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而且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创造。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更多地依赖语文教学,它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阅读能力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能力,它不仅是学好语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而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事关语教学及各科教学,乃至整个中学阶段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值得每一位中学语教师认真研究。纵观当前关于阅读教学的研究与探讨,三种常见的对立现象引起笔深思。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重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和讨论时及时给予点拨指导。教师既要避免串讲,把语文课上成内容分析课,又要避免串问,把语文课上成问题解答课。教师角色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学习,必要时铺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点做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范燕玲 《湖南教育》2005,(21):34-34
新编语文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材料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要准确地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能力,在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失为一剂良方。“知人”是指在阅读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思想状况及创作动机等;“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细读文本”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包括教师对文本的细读,也包含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细读。换句话说,就是教师以阅读为起点,仔细研读文本,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和修辞,获得亲历的阅读经验、情绪和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品味言语,开掘言语的内涵,主动并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细读文本离不开教师先行、教师选择和教师指导,可以说“文本细读”的关键在于教师。  相似文献   

20.
"文本"一词中的"本",我理解其中有"根本"的意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文本,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一、目标设定再精准《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