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设计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特征:以“设计”为主要手段,以项目学习为载体,驱动学生深入文本,活学活用,既打破了小说教学常用的套路,也突破了学生阅读小说的惯常方法与思维局限,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平淡”走向“兴味盎然”。“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意义重大,但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制约,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类文本教学中,戏剧教学长期处于边缘位置,加上戏剧这一文学体裁对学生来说是有距离感的,因此戏剧教学的效果不佳。在统编版教材以“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两条线来组织单元的特点下,聚焦“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既关注戏剧的文学特征,又紧扣单元人文主题来设计单元教学,旨在通过这种设计让学生在学会阅读戏剧类作品方法的同时,又能在戏剧作品的阅读中培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鉴赏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作品文本的生命性体验、解读能力和落笔成文的运筹能力.文章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入”与“出”两个方面论证,同时追求鉴赏教学的提高与学生人文素质的终极指归.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开展对话教学,应当引领学生展开与作品的对话体验。无论怎样的教学策略,都应该视教学为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与情感体验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与作品的情意交融和精神同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邓彤老师说:“有一种读书方式叫素读,即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只是单纯通过文字与文本素面相见,从而实现对文本的真实解读。这是一种最朴素最本色的阅读。”我以为,“素读”这种阅读方式首先适用于教师本身。在教学之前反复阅读。作品,发现问题,在教学设计时就会针对学生可能的疑问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能从无疑处生疑并随之解惑,享受“有所得”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镜头”栏目发表了马艳林老师的《“我”眼中的孔乙己》一文.如果单纯从课堂教学设计层面看这一教学片段,确实如马老师所说,她“选择了一个比较巧妙的小的切入口”,抓住作品中的“我”引导学生研习文本,不枝不蔓,重点突出,且操作性较强,教学的即时效果也很好.但如果从现代小说叙事学理论层面来观察,马老师和她的学生对文本所进行的解读,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错误.笔者为此广泛收集有关《孔乙己》的教学设计,惊讶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对文本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如小说中的叙述者以及第一人称“我”的阅读意义与价值尚存在着很多误读的现象,实有匡正的必要.笔者试图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从两个方面对其加以阐释,以此求教于方家,并与马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7.
钟斌  张嘉星 《福建教育》2023,(15):46-48
报告文学既是具有浓厚新闻性的真实的“报告”,又是充分形象化的生动的文学,体裁的特殊性决定了报告文学具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报告文学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文本的选文,除了要考虑作品的经典性之外,还必须注重教学文本的适切性。报告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荒芜”的现状,需要语文教师选择更为适切的文本作为报告文学教学的补充与拓展。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活动中,以文本为依托进行的一种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是“美”,因此,情感教育、熏陶感染是数学教学的任务和途径之一.情感设计要创设情境,激趣提问.调控学生的情感,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活动,通过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步构建,问题教学法已成为一种实现“发展性”教学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要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问题从学生预习“文本献疑”中综合概括而来,从课堂学生的“思维火花”中得来,从教学的重点目标内化而来,从教师对文本的认识中转化而来.把问题设计在教学的关键点上,才能引爆学生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0.
影响有效教学的主要矛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而矛盾的焦点正是:教与学的内容即教材文本.可见全面、正确地解读文本,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设计,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阅渎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对话式教学理念给语文课程注入了无限生机,极大地激活了课堂的“能量”。在具体阅读教学实践巾。如何开展“多元对话式”教学,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下去?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既能融入文本、体验角色,又能跳出文本、超越文本.站在义本之上审视文本、作者、作品人物,发掘文本的深层意义与多种可能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注:本单元教学设计文本(作品图像分解),如同“书架”上的“资源库”(尹少淳语),美术教师、学生根据这一主题的鉴赏学习活动,自己选择资源,整合设计,形成具体的鉴赏教学(学习)课堂实践。大概念(观念)。家乡、思乡、家国、分层法、袪除“污损”。基本问题。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哪些内容表现了“家乡”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3.
张玉新教授在多年的“原生态”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立体化多层次的文本解读方式:在文体层面,从文体特征入手解读文本,使文体知识为文本解读服务;在言语层面,通过生活化的文本细读引导学生融情入境,品味文本丰富的情感蕴藉;在意蕴层面,通过自身的学识还原作品的原初语境,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创作目的与历史背景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在审美层面,注重挖掘文本独特的写作风格,体现了对文本形式的高度关注.这四个层次的文本解读,从文本共性到文本个性,由内部解读到外部解读,由语言积累与运用到思维发展与提升,为学生带来了立体化层进式的阅读体验,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解读文本的正确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邹艳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5):134-135
古代文学史教学中,要做到"史"与"文本"的有机结合.强化"史"的意识的同时不可忽略了文本的意义.先讲"史"后讲"作品",讲授作品时教师要树立"精品"意识,处理好两个主动性同时发挥问题.课堂设计需要花一定的心思,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以“学案”为载体,构建“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开展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最佳途径.“学案”设计大致包括四部分:自主学习平台、合作交流平台、阅后设题写话平台、练习巩固.当然“练习巩固”不要求当堂完成,甚至可以不单独设计此环节,因为学案教学法本身就以问题的设计为线索开展课堂阅读教学.从多年的“学案”教学实践出发,简要谈谈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6.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绝大多数都是优秀作品,但一些作品由于时代间隔,学生对文化背景了解不深,在学习课文时产生许多障碍,对文本感悟不深,情感体验不强,甚至导致对文本的曲解。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如能适时适度地引入相关资料,会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宽文本视野,使“学生思维的双翼不为教材所禁锢”,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17.
面对开放性、多元化日益突出的教学文本,教师对文本的独立解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教师对文本挖掘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我如何解读文本”已经成为决定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临界点。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知道技术层面的“做什么”和“怎么做”,更要清楚思想层面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是课堂教学采取如此策略的基本出发点,它集中体现出教师对教学文本的独特解读和把握。“思想”,指设计者对教学规律的科学认识、对教学文本的独立解读和对学生情况的准确判断等综合性认…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用“鱼骨图”梳理出文章结构,并获得一种快速分析文章和构思文章的方法.2.用“矛盾法”引导学生对文本发问,把握作品主题,鉴赏作品丰富的意蕴.[教学重点]“寒风”和“吹彻”在文章中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作者对生命的虚无认识,以及对生命充满悲情的独特审美.  相似文献   

19.
“疑点反馈”是了解学情的有效途径,它结合学生实际建立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课堂中不可或缺.它需要教师真正地把握教材、吃透文本,这样才能对“疑点反馈”进行甄别,从而设计可操作、层递性的问题,真正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疑点反馈”,要深入地研究“疑点反馈”,为教学助力.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