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白居易一生创作诗歌三千多首,数量为唐代诗人之冠。他又是一位具有高度音乐修养的人,对乐舞有特殊的爱好。他曾在诗中写道:“本性好丝桐”(《好听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船夜援琴》),经常是“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食饱》),“夜舞吴娘袖,春歌蛮子词”(《对酒自勉》)。白居易一生,曾写过乐舞诗一百多首,其他诗中涉及乐舞者尚不在内。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对白居易的乐舞诗和他的乐舞美学观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2.
刘佳 《中文自修》2023,(23):9-12
<正>白居易这位中唐诗人,名为“居易”,字为“乐天”,隐隐暗示出他知足安分、达观任情的人生哲学。白居易的名和字,分别出自《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和《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作为唐代现存诗歌数量之冠的诗人,我们背诵过他洋洋洒洒的叙事长篇《琵琶行》《长恨歌》,也熟读过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和讽喻诗。此外,在白居易七十五年的生命中,他还创作了丰富的闲适诗,这些作品细密地折射出白居易的日常生活与人生哲学。本期栏目中,就让我们赏读白居易的闲适诗,走进白居易的闲适生活。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11,(13):115-115
一、因诗人的性格或创作风格而起 李白诗飘逸,人称“诗仙”;杜甫诗以典雅著称,被誉为“诗圣”;李贺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白居易吟诗成癖,如同着魔,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人称“诗囚”;刘禹锡性情豪迈,意志坚强,白居易称他为“诗豪”;骆宾王喜爱以数字入诗,人称“算博士”。  相似文献   

4.
一陈寅恪先生在其(《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元白集中俱有新乐府之作,而乐天所作,尤胜于元。淘唐代诗中之钜制,吾国文学史上之盛业也。”如果说,元、白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是中晚唐诗坛现实主义的高峰,那末,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的讽谕诗,则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高潮。尽管这些为“时”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的讽谕诗,历来被不少诗论家讥为“浅俗”而遭到“艺术性不强”的非难,但如果我们试从白集中抽出这些跃动着时代的脉膊、现实性极强的讽谕诗,白居易的作品恐怕将因此而显得苍白无力,很难同他得到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称号名实相副了。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琵琶行》之所以能千载传诵,远播域外,和它艺术上的造诣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本诗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有:1.笔墨含情。这首叙事诗实际上也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饱蘸深情的笔墨叙事,借事明情,因而感人至深。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他认为诗有情自能感人,“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诗人在《琵琶行》中融情于景,附情于事,例如诗中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均因情异而景变,各呈意象:“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江面茫茫,月色溶溶,静影沉璧,反映…  相似文献   

6.
《草》是选入五、六年制小语第三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年),诗人当时年仅16岁。据说,诗人这年进入京都长安,拜见了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望着年嫩的白居易,并没在意,还用他的名字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读了此诗之后,便很吃惊,忙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由于顾况到处赞扬,这首诗也就成了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这首诗原本是一首五言律诗,课本所选取的是前半部分,很像一首五言绝句。原题是《赋得古原草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这个意象可谓褒爱有加,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对“月”这个意象的运用可谓令人击节赞叹。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月”更是情有独钟,他揽“月”入诗: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言志……而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前赤壁赋》融“月”入文,匠心  相似文献   

8.
诗坛上竟有这样的怪事:因为一句诗而名扬千古,永垂不朽;而即使写诗数万首,文学史上却不承认他是“诗人”。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争名》和《携仙录》中,两次提出“不朽才消一句诗”,原以为是夸大其词的说法,未免片面偏颇;但翻阅一些诗话杂录后,居然证明此说符合事理。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爱雕章琢句,白居易批评他“奥博,多溺于  相似文献   

9.
酒,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饮料;饮酒,是中国人民一种古老的爱好。早在殷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饮酒的兴趣:有“腆于酒”者,有“湎于酒”者,有“群饮者”,有喜庆用酒者,祭祀用酒者,酒成了一种生活需要。其后,诗人们把酒写进了诗中,《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都有是作。魏晋时期,以酒入诗之作数量大大增加,然创作诚如林庚先生所说:“酒与诗还是两件事情,酒往往是概念的做为诗的题目”。这种情况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手里才有改变。陶诗借酒为迹,以省净冲淡的风格受到后人称赞。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唐中业著名诗人。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极为服膺。他的许多讽喻诗、怀古诗、咏物诗皆成为传诵之作。明杨慎说:“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灸不下百首矣。”(《升庵外集》卷七六)唐代在元和以后出现的著名诗人很多,刘禹锡能高居上游,与白居易等人相颉顽,并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是由于他在创作上有着迥出于别人之上的独特风格,这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讽谕诗大多作于元和初他被授予翰林学士和被任为左拾遗的时期,主要作品为《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讽谕诗不仅是诗的奏章,也是诗的呐喊、诗的鞭笞,是诗人冒死以诗的形式为民请命。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后世诗人关心政治和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霞 《语文知识》2006,(11):40-41
《追悼》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为悼念亡妻而作,《哭聪娘》是清代中期诗人袁枚悼念其妾新亡而作。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悼亡诗,却因诗人文学主张不同而各具特色:吴伟业创建“梅村体”,他的诗情藏于景.景因情活,无一句直抒胸臆,却处处流露真情: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一生因酒写下了数百首精妙诗篇,这些诗既表明了诗人与酒结下的非同寻常的缘分,同时还揭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在酒的朦胧与醇香中,白居易或喜或悲或愁或叹的情绪起伏和忧伤国事虑念百姓的赤诚之心赫然映于我们眼前.对于白居易而言,酒可谓"知己",酒也是他用以讥讽豪族奢华冷酷的"武器",酒还是他诗情萌发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在酒与诗交融结合的过程中,诗人的个性美以及这些饮酒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哲学意蕴更令我们敬佩.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他写过一首题作《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深受当时名士、大诗人顾况的赏识。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1999年第1期刊载了王会东同志《“春江花朝秋月夜”浅析》一文。文中,王老师把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一诗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理解为“白居易化用了古代名曲《春江花月夜》”,“将‘朝’和‘秋’巧妙地嵌于‘春江花月夜’之中”,构成互文见义的修辞格,以表达“诗人无论春秋还是早晚,一年四季常常是取酒独倾,来排解内心的苦闷之情”。笔者认为这样分析不仅有些牵强,而且也有损于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杨飞 《考试》2005,(10)
诗仙——李白,唐代诗人。其诗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贺知章赞其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故后世称他为“诗仙”。诗圣——杜甫,唐代诗人。其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典范尊,其为“诗圣”。诗佛——王维,唐代诗人。他以禅入诗,开拓了山水田园诗的表现领域,打造出山水田园诗空明净逸的境界,故有“诗佛”之称。诗魔——白居易,唐代诗人。其诗语言流畅,通俗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不是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诗,他曾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见《与元九书》)但这仅仅是比较而言。其实诗人对此诗仍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又有“一篇《长恨》有风情”的自评。诗人卒后唐宣宗以诗吊之,也有“童子解吟《长恨》曲”的称  相似文献   

18.
一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同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现行的几部文学史,之所以把他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或“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要是因为他以自身的文学实践,为继承和发展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白氏同元稹一起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以及他所创作的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饱含着悯怀疮痍、关心民瘼的激进民本主义思想的讽谕诗,无疑是标志  相似文献   

19.
李秋勤 《语文知识》2004,(11):29-29
刘禹锡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酬答他的亲密朋友白居易的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那年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长恨歌》前一部分有讽谕,是客观历史的真实反映与描写;后一部分又有颂扬,是主观感情的投入与虚构。这样就形成了人们所常道的“双重主旨”。我们姑且不论讽谕的一面,专论颂扬的一面,因它字里行间时时渗透着诗人自己生活经历中的恋情。白居易创作《长恨歌》,友人陈鸿在《长恨歌传》中说他有两个重要条件,即“乐天深于诗,多于情”。“深于诗”是言写诗有高超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