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历来是雕刻家和艺人们喜爱的创作题材,在寿山石雕中它常常被赋予聚财的含意,如"刘海戏蟾"或"蟾衔金钱"等。高级工艺美术师黄宝庆近日创作的寿山石雕《刘海》,在表现手法上别出心裁——初观之,似无特别之处,细品之,方能见作者独运匠心。  相似文献   

2.
国家邮政局于2004年元月14日发行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继《杨柳青木版年画》后的又一力作。如果单从邮票上的4件作品看:4幅年画基本上保持了桃花坞年画的韵味。美中不足的是4枚邮票除第二枚“麒麟送子”基本上是原作的全貌外,其余3枚都只是原作的局部。第一枚“琵琶有情”和第三枚“刘海戏金蟾”都只取原作的一半内容:但不知“琵琶”弹给谁听,“情”又从何而来;“刘海”又去戏谁去。特别是第4枚“十美踢球图”,只取原作很小的一部分,画面上成了单人独踢,和所取票名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孩童的天真烂漫、稚气活泼常成为人们艺术创作的题材,宋人苏汉臣就最善于画"婴戏图"。另外,由于玉材的温润莹嫩能把童婴凝脂般的肌肤、稚拙活泼的神态表露无遗,"童婴"也常成为玉器雕塑的题材。造型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的玉雕童子是宋代世俗化玉  相似文献   

4.
王照烽 《收藏》2014,(6):123-127
本文通过大量的举证和对“嘉定第一竹雕高手吴之皤”雕刻艺术技法的剖析,结合作者自身多年从事竹雕实践的经验,探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御题诗竹雕刘海戏蟾图笔筒刻款之真伪,并将其与吴之瑶其他竹雕作品进行艺术风格比对。虽为一家之言,亦颇有值得关注之处。  相似文献   

5.
梁正君 《收藏界》2012,(10):58-63
神话人物故事图是瓷器装饰中人物纹样之一,多为佛、道等宗教人物,如观音、八仙、麻姑、财神、福禄寿三星,以及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如刘海、仙女、牛郎织女、和合二仙、钟馗等。神话人物在瓷器上的出现不早于魏晋时期。两晋时期,飞天最为常见,多贴饰在青瓷莲花尊的颈部。唐代瓷器装饰艺术高度发达,人物题材得以初  相似文献   

6.
陆克勤 《收藏》2001,(11):62-64
脸谱,亦称面具,脸谱艺术常用于戏剧、年画、器皿、泥塑、根雕及织物之上,也被邮票,火花、烟标、商标、年历卡和门券等列为重点题材。脸谱种类繁多,可分为镇宅、戏副、礼仪、节祭等门类。由于脸谱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故引起收藏者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胡焕英 《收藏》2012,(17):80-88
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制玉技艺发展到宋代,工艺更加成熟,玉器的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赏器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品种,玉雕童子就是在宋代出现的,被当时的人们喜爱,其后历经元、明、清时期仍持续发展。宋代玉童以持荷题材最多,其次为攀枝、抱盒、抱球等多种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明、清时盛行吉祥、喜庆的题材,如麒麟送子、张仙送子、婴戏等,使玉童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以崭新的面貌显示出民间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玉文化进入世俗化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杜文 《收藏》2006,(12):76-80
在耀州窑历代陶瓷上保存有大量写实的儿童形象,从窑址发掘品和海内外馆藏品中不难看出,儿童纹样是耀瓷人物装饰中表现最突出的题材。这类儿童题材装饰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婴儿、孩儿、婴戏图等,它们主要是以儿童持莲、攀花、嬉戏、游艺等活动为绘画题材,真实地保留了下古代儿童形象及社会风俗画面。  相似文献   

9.
俎少英 《收藏》2009,(1):60-61
磁州窑根植于民间,祈求多子多福、丰收安康的婴戏图被大量绘在瓷枕上,这一装饰题材在金代达到鼎盛。  相似文献   

10.
突击效应     
刘琦 《体育博览》2008,(2):56-56
《士兵突击》火了整个2007年,就是那样一部没有爱情戏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吸引了全国无数的"兵迷"痴痴的一遍一遍的看,听一个叫许三多的小兵一遍一遍的讲"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而那句"不抛弃,不放弃"更是深深的激励了80后的一代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话剧艺术表演家,他有一个尚未实现的愿望:演一部以中国足球为题材的戏!  相似文献   

12.
淮北汉画像石与汉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汉画像石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品位较高,其中许多内容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淮北两汉时期体育项目主要有射箭、武术、马戏、博戏、舞蹈、投壶等;体育文化特点是:娱乐体育发达、受楚文化影响深、体育文化形态多样等。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杂技剧剧目数量的增多,技艺与剧情之间的融合问题越发突出,进而出现了两个较难统一的问题:一方面,如果技艺完全服从于剧情,那么难免出现因技艺"支离破碎"而无法展示杂技技艺精彩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剧情完全服务于技艺,又必将受困于杂技连贯展示将技艺推向高潮,会打断剧情连贯发展,进而导致"跳戏"的问题。长期以来,大多数杂技剧为了保持杂技的特点,采用了单一简单叙事的方式,即为了迁就技艺的充分展示,而选择非常简单的故事,通过旁白或独白、字幕等方式辅助观众对剧情的连贯理解。此外,杂技以肢体技艺为主,具有"善抒情而拙叙事"和大多数技艺高难远远超越了现实生活的特点,大多数创作者也因此选择超越现实的神话题材,或较为诗意化的浪漫题材,似乎这种题材能够为技艺的应用和发挥提供更大空间。在以往的创作中,现实主义题材的杂技剧仅有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其中不乏在技艺和剧情有机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迎接第16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到来,57岁的河北吴桥民间艺术家庞国祯用1年时间,创作了200余块杂技题材的画像砖,献礼杂技节。独台戏、角抵戏、魔术、马术、顶缸、转碗、三仙归洞、黄镇杂技庙会等图案刻镂在一块块青砖上,古朴、抽象,凹凸有致,传神写意。在创作画像砖之前,庞国祯将篆刻肖形印与吴桥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美术中,以儿童为题材的绘画被称为“婴戏图”或“货郎图”,它萌芽于战国,盛行于宋元明清。  相似文献   

16.
滑冰,这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古时称做“冰嬉”,或叫“冰戏”。史书多有记载。《宋史·礼记》就有“幸后苑观花,作冰戏”之说。直到清兵入关后,滑冰运动方在北京兴盛起来。而且由军队中练武渐渐发展为供皇宫帝后校阅观赏之用的典制——“冰嬉之制”。“太液池冬日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  相似文献   

17.
《鬼谷子》中的《本经阴符七术》是中国传统仿生类养生理论的一个重要源头。《鬼谷子》的仿生理论对庄子产生影响,即产生了《庄子》中的"两戏";而西汉时的《淮南子》出现的"六禽戏"很可能是受《庄子》中"两戏"的启发;至于华佗的"五禽戏"则直接继承并发展了《淮南子》的"六禽戏",是《鬼谷子》仿生理论间接影响下最成熟的养生功法。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第12期《集邮博览》刊登了李近朱先生《让邮票离我们更近—2014新邮纵横谈》一文,提到了邮票的"重题材"和"轻题材"。李先生说,2014年邮票的选题中,拜年、网络生活、水果、酒、孝道等这一类贴近百姓生活化的轻松选题(俗称"轻题材")是历年发行邮票中"未曾见过的"。李先生  相似文献   

19.
张卫东 《收藏》2001,(8):64-65
1840年邮票问世以来,无论艺术家把她打扮得如何婀娜百态,但总体是以方方正正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故有“方寸”之说。随着集邮活动的开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标新立异,一些国家的邮政部门出于商业利益的需要大量发行邮票,除题材新颖、印刷精美外,还在形状、材料、齿孔上不断创新,各种异形邮票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0.
戏外有戏     
<正>当"火车进站"轰轰地吓到了巴黎人,当"战舰波将金号"中婴儿车跌落,当"教父"的枪声响起……活动影像在百年来成为人们重要的集体记忆。此处尘世纷繁,不如我们将自己置身于暗室之内,让胶片转动迎来戏里的爱恨情仇,也去欣赏戏外之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