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抓住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来培育90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效性,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及培育和弘扬90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剖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在90后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在90后大学生中提升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内在要求,是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和首要任务之一,而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从整体上看,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比较棘手的问题。认清和把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所处的困境和具有的优势,采取有效的途径和对策才能使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汪洪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6):125-127,13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人文素质培养计划,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发现与培养先进典型,重视人文环境和网络平台建设是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实践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仍存在着重视理论灌注、轻视实践教育的现象,使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未能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升华。因此,高校应该从提高认识、拓展社会实践、精心组织策划、认真总结提高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教育,发挥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潘灯 《闽江学院学报》2005,25(4):123-126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积极探索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是高等教育更好完成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经。  相似文献   

7.
围绕十六大报告精神 ,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即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综合国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现实紧迫性。提出了当前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当重点抓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支撑。新世纪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高校应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9.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大学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教育目标极度功利化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 ,其中民族精神是民族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弘扬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是大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下降,民族精神缺失的现状,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阐述了在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副刊刊载文艺作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面貌和发展现状,生产出海外读者所需要的中国文化知识和国家形象与民族认同的语言文化符号,进而通过传播展示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国家形象,增强华侨华人的族群认同、归属感和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弘扬民族体育 促进全民健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几千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在强身健体,治愈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强调了体育运动的宗旨是增强体质.从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概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性.说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象征、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所在;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征.并指出只有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结合才是提高人类素质,搞好全民健身运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1938年至1940年,教育部对全国国立大学和独立学院先后施行过三届统一招生考试,考试按地域和交通划为12——15个考区举行。昆明考区(含香港)由在滇各大学校长蒋梦麟、熊庆来等组成"招生委员会",特聘西南联大著名教授张奚若、闻一多等组成"命题委员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圆满完成了招生工作。其中1939年为防"泄题"之嫌,蒋梦麟先生等断然以西南联大"预拟考题"代替"部颁考题",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混乱。关于这三次统考及其与西南联大的关系,前人鲜有深入涉及。本文主要以相关原始档案为依据,考证其过程,申说其意义,希望对大学考试制度和西南联大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受一定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我国高考制度是在民族文化传统和高等教育发展影响下形成的。民族创造力的发展,受思想文化传统、教育模式、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不应将现阶段我国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民族创造力的某些缺失,片面地归咎于高考制度。高校招生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变革,能够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国情研究与国情教育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国情涵义的界定及研究为国情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内容。国情教育也不是完全按照国情研究的成果进行教育,国情教育研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当国情教育内容与国情研究的客观实际不相符合时,国情教育就需要加以改进。国情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国情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人们对国情分析重要性、自觉性的认识,同时又可以使人们科学地认识国情。国情认识与国情教育的辩证关系,表明国情教育研究的开展必须依靠客观国情的考察,而客观国情的考察则更是要通过国情教育为民众所知。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更加深入发展的今天,文化作为国家利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文化安全问题也成为各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各国文化相互激荡、互相交融及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下,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鉴于此,只有加强交流与对话,吸收西方文化当中的精华,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袭,才能共建全球文化体系。中国要摒弃华夏文化中心论或西方文明中心论,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要继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不但要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同时拓展国家的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17.
朱磊 《湘南学院学报》2021,(1):37-42,53
以国家视角思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多元"与"一体"的辩证统一,也是"多点"与"一核"的辩证统一,"多点一核"强调在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的领导下,中国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大一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深厚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现状,就民族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阐述,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育,对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意识以及民族凝聚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广西位于祖国的南疆 ,沿边沿海 ,山川秀丽 ,历史悠久 ,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具有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地方民歌。在广西民歌中 ,不仅可以看到巧妙的构思 ,质朴自然的语言 ,也可以看到赋、比、兴的运用 ,还有丰富的韵律和节奏 ,这都是广西各民族民歌共有的特点。虽然广西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歌 ,但是有多少中小学生了解、喜欢广西民歌呢?当前 ,许多中小学生只喜欢一些港台流行歌曲 ,崇拜港台歌星 ,在学生中形成了“追星族”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担忧。为了争夺音乐教育的阵地 ,我在音乐教学中有意识渗透民族音乐 ,配合课堂教学的内容 ,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