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与美国外语教育中的外语教育政策、课程标准、评价手段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通过借鉴美国外语教育经验,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外语教育水平。我国的外语教育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要注重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统一性,组织统一的机构进行政策制定,使各学段外语课程标准之间能够有效衔接;注重外语教育方法的本土化,探索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方法;优化外语教学评价模式,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交际能力,减少终结性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思性外语教学发展很快,它不但已被用于日常外语教学中,而且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外语教师教育中,形成反思性教师教育模式,并显示出比其他教师教育模式更具生命力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外语实验教学改革中,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的外语实验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外语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验板决;技能、技巧训练板块;模拟与实践训练板块;科研创新板块.自主学习模式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是有效的外语实验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是今后外语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今世界,外语技能至关重要。外语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不容小觑。美国充分认识到外语对其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性,从上世纪80年代就加强外语立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外语教育政策、标准促进其外语教育的发展。本文利用美国教育部官方数据分析了美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外语教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美外语教师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四种,它们分别是:技艺模式(The Craft Model);校本模式(The School-based Model);应用科学模式(The Applied Model);反思模式(The Reflective Model)。该文结合笔者的多年来进行外语教学的工作实践,对中美外语教师教育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庞大的学科教学实践,国内外语教育却长期处于“有课程、无学科”境地。但由于教育技术的介入,外语教学的技术化特征愈来愈明显,教育技术和外语教学突破了限制性和开放性范畴,达到了真正融合状态。随着国内外外语教学和教育技术进一步整合,外语教学已具备学科构建所需的理论和实证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外语教育技术学已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形态呈现出来,实现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已成为外语教学和教育技术整合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美国政府缺乏对外语学习的指导和支持,外语教育一直落后于许多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政府意识到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外语教育已事关民族安全和经济发展,所以先后出台了外语学习标准、外语教师教育标准。同时,将2005年定为外语年,2006年为发现语言发现世界年。本文从美国外语教学法、外语教师教育标准、外语学习标准、外语教学模式及网络电子教学手段逐一进行阐述,试图得出有益于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重视外语学习。美国宪法规定,教育的权利在地方。联邦政府对教育不制定统一的政策,但针对外语教学却制定了一系列的法案。19…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外语教育的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倡导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是世界上制定和实施多语政策的第一个英语国家,其外语教育在语言教育政策、外语教育规划、外语课程指导、外语教学策略、外语教师培训、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等方面很有特色,这对于丰富我国外语教育理论、进一步推动外语教学改革及外语教育未来的发展将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外语教学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发展至今还未将其作为一个独立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分析外语教学、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育语言学三者的关联,可以看出外语教育语言学研究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外语教育语言学学科建立也是势在必行,对其探索和研究将会推动外语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是制定和实施多语言政策的第一个英语国家,其倡导多元文化、加强外语教育政策改革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经历了艰难的演变过程,其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得到了国际上语言学家和政治学家们的高度评价。研究澳大利亚外语教育的现状,对于丰富我国外语教育理论,改革外语教学,推动外语教学的深入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思维是新时代所要求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是求职工作中最重要的七大能力之一.但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在外语教学中整合批判性思维的理由,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批判性思维是新时代所要求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是求职工作中最重要的七大能力之一。但在外语教 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在外语教学中整合批判性思维的 理由,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代,英语悄然走进了我们的世界,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英语的需求不断地加大,致使英语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高校英语专业也是水涨船高。但月盈则亏,由于近年来对英语的重视,在英语教育上走入了误区,外语淡出高考这一改革,让高校外语教育跨入了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外语教育重要性日益突现的今天,对高校外语教育成本和效益的思考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外语教育的特殊性,对当前几种教育产出观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对高校外语教育“产出”的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增长,素质教育要求外语教学学全面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外语能力的获得有赖于相关素质的培养,故培养外语能力须培养相关素质。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经济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在知识经济时代,所有的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面对这种变化,培养人才的外语教育将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  相似文献   

17.
公共外语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涉及学生人数众多,关系到科学、技术及化诸多领域及其发展问题。本主要研究公共外语教育的特点及通过构建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外语教育的模式与内容问题,分析网络教育在整体或个别环境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育,归根到底是文化的教育。我国外语教育既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又要传播本土优良文化,需要有基于主体自觉的文化尺度。构建外语教育文化尺度的思路要清晰,主要体现为:在价值上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文化方向,在方法上自觉践行文化评价尺度,在扮演文化身份中实现主体意识自觉、价值反思自觉、视野拓展自觉。  相似文献   

19.
Fifty-four students were tested at specific time intervals over 10 years to determine best native language (NL) predictors of oral and written foreign language (FL) proficiency and FL aptitude. All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wo years of Spanish, French, or German. Each was administered measures of NL literacy, oral language, and cognitive abi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A measure of FL aptitude was administered at the beginning of ninth grade and FL proficiency was evaluated at the end of the 10th grade. Among the variables, NL literacy measures were the best predictors of FL proficiency, and NL achievement and general (verbal) intelligence were strong predictors of FL aptitud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dices of NL literacy as early as first grade are related to FL proficiency and FL aptitude nine and 10 years later. Finding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connections between L1 and L2 skills, and for speculation that “lower level” skills in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are important for written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oral proficiency in a FL.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留学生对报刊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报刊教学,符合报刊课时效性、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