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读书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就是对同一本书反复阅读,即“精读”;“读书破万卷”是博览群书,即“泛读”。无论精读,还是泛读,都要讲质讲量,没有认真深入广泛地阅读,就不能读懂文章,不可能理解含义。  相似文献   

2.
黄琼 《初中生》2005,(18):21-23
[阅读提示] 本文至少读两遍.第一遍:把"选文"、"精读提示"及"精练设计"从头至尾读一遍.第二遍:只读"选文",再做"精读设计".  相似文献   

3.
阅读十说     
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如果按照这种方法品味,我们的大学校长就不会在高层论坛上读白字,著名的行走文化大师就不会让人逗出“石破天惊”的故事,国家级电台电视台主持人播音也不会让好事的网民辑成专集传为“佳话”了。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阅读分为二类:精读和浏览;精读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章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作家茅盾认为,读一篇文章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  相似文献   

4.
读书十说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现代文学家胡适加上“手到…  相似文献   

5.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现代文学家胡适加上“手…  相似文献   

6.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  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  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  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  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粗读知晓大意,精读品味文字,熟读体验情感。那么,怎样进行“读”的训练?我存教学中探讨总结出如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一是读,即读原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写读后感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吃透原文,把握要领,抓住重点。“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二是引,即引述原文。原文是写读后感的基础,写作不能脱离这个基础。引述原文,“引”什么,怎么“引”,这...  相似文献   

9.
名人读书法     
名人读书法茅盾在一九四二年曾总结过他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就读完,这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结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精读式(品味作...  相似文献   

10.
阅读指导“五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由知识因素、智力因素、技能因素等综合构成的。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精读。精读指导的关键是教师的“导”,即选择设计合理的问题或练习作引导。设计问题要抓住课文的“突破口”。布...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相对于“守旧”而言的。 要创新,就要破旧;只有破旧,才能立 新。突破旧说,就是一个创新点。请看下面一篇短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其中“破万卷”是什么意思?传统的说法认为即多读书。如《古代诗词曲名句选》注释说:“破万卷,极言读书之多。”“破:尽,遍。”这样,“破万卷”就是“读遍万卷”之意了。依笔者愚见,“破”字解释为“尽,遍”是欠周全的,也似乎无典可稽。“读书万卷”与“读书遍万卷”又有多大区别呢?“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是极讲究炼字、炼意的,细味杜甫用作诗眼…  相似文献   

12.
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整体性的把握,还能够加深对课文整体的理解和思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以后的诵读、精读、略读、品读奠定基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3.
宋群 《学语文》2002,(5):18-19
诵读是我国古代私塾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诵读的好处很多,而且早已被人们了解和认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精读、多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读书破万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读书呢?笔者认为,其一,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二,读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相似文献   

15.
心路博客     
绿寮(张泽苹)博客地址:http://zeping2.blog.163.com/长期以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处于游离状态:有的变成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变成精读课文的“压缩版”,什么都想抓;有的甚至精雕细琢,使之成为精读课,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工夫便只做得一半。”可见,略读课文并不是精读课文的附属,而有自己独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高考临场作文,考生常犯文思不畅的毛病,陷入下不了笔或“写不下去”的窘境,想要“柳暗花明”,思路畅达,方法很多,这里例说如下:要重视审题构思这一重要步骤,并保证审题要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1.冷静地细读作文题。审题要审清体裁、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最佳角度;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人称、字数等。就给材料议论文而言,角度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找准角度的基本方法是:①精读材料(至少粗读。精读各一遍)明确其主旨;②根据材料主旨找出几个议论角度;③通过比较分析在几个角度中找出最佳角度。最佳角度应…  相似文献   

17.
杨广收  周平 《现代语文》2006,(11):89-89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吉行的记录,共20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是人们了解儒家化的重要资料。作为“四书”之一,它又是儒家教育的主要教科书。建国前,《论语》都是以整本书的形式进入教育领域的;或被列入精读书目,或被列入略读书目;建国后,《论语》是以选的形式进入语教科书的。这就会产生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选和选多少的问题:二是对选如何安排的问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任务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读尤为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始知文律细”。古人对熟读是很重视,经验也是可取的。一篇好文章尽管教师讲得如何透彻,阐发得如何详尽,如果不让学生认真熟读,甚至背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的阅读一般有三种方法:浏览、精读、略读。精读又叫细读,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咬文嚼字。二、把握语境。三、领悟“韵外之致”。其中“咬文嚼字”的能力是把握文学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去年秋季,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每篇精读课文后基本都增设了一两条选做题,用“△”标明。选做题的增设,体现了教育改革新形势中教材的弹性,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