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以增强体质为主的体育观,随着社会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求,正向着生物、身心、社会化的多维观发展。提高学生的心量素质、德行素质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目前在校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生活条件较优裕。由于受家庭、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在练习和生活中经不起风吹雨打,缺乏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在小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已从单纯的生物观向全面教育观转化。本文从寓德育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体育常规、教材内容和媒体教学四个方面,说明体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良好渠道。  相似文献   

3.
一、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 1、课程目标越来越强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体育课程目标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转变。这也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作为体育科学方法的一种新观点已被人们所接受。运用三维体育观来鉴别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就会发现,所突出的主要是增强体质的生物功能,而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学校体育教学不仅应该具有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强身健体的生物学功能,而且还应具有促进学生由传统的人向现代人转化的社会学功  相似文献   

5.
学生体育价值观中普遍存在着科学精神而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及教育的改革,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同时也是体育价值观转变的动因。因此,学生体育价值观面临着工具理性体育价值观向人文体育价值观、生物体育价值观向人才体育价值观的两大转变。面临这两转变,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以"三维健康观"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育观;体育教学与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体育观;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培养终身体育观;加强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体育观。这四点即是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全方位审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在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须实现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的转变,使未来体育课程真正重视发挥学科自身的情感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
王广云 《考试周刊》2010,(53):154-155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活动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态度和情感及完善人格等全面教育观转化.那么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王军 《天中学刊》2007,22(5):109-110
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单纯地由教师编制新的教材,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学生观,必须坚持健康第一原则、学校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学生发展为先原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 ,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国突破了学校体育单一的生物观念 ,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学校体育观转变 ,从而引起对学校体育认识的巨大变化。新近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将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在新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任务同时 ,也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研究 ,对学校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问题———学生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从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对在高校开展体育舞蹈选项课的价值作了初步的探讨,发现体育舞蹈有良好的健身价值;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而提出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中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姜全传 《培训与研究》2007,24(6):110-111
本文是一份体育选项课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对学生的满意度,身心健康的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是:满意度较高,运动效果较好,快乐感、自信心都有显著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校开设健身气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种独特的身心锻炼方法,在中国养生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终生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依据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着重阐述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的意义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不仅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发展价值,而且应为学生将来成功组织和实施幼儿体育教学奠定相关知识与能力基础.然而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对体育课兴趣不高.为此,教师应通过提高学生对体育课价值的认识、选择符合学生兴趣与需要的体育内容与项目、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与方法、建立和维持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途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高新科技队伍的健康水平和秆技效益,长期以来人们把身心健康仅仅理解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长或忽视,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状况,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及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更是一个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体育活动与“身心”紧密相关,具体地表征着生理与心理的内在统一性。从体育活动与人的心智发展关系上来思考,则更能看清楚体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个体身心全面健康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将从体育对国民健康的保障作用和精神完整的维系作用两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和探讨.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论述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有效提高个体心灵协调与精神完整程度,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融合,进而为体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全民健身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毅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2):137-140
在阐明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对全民健身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作用作了综合的分析,认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健身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运动调节身心健康的"安全阀"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全民健身运动娱乐身心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全民健身运动的交往功能对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运动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的身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袁敦礼是我国优秀的体育家和教育家,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反映在对体育本质及功能的教育学视角,以及体育对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体育与教育的关系的独特的思想认识上,他的体育思想的许多部分对于指导我们今天体育教育的发展,弄清体育理论中的一些模糊概念,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