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和平 《职业圈》2007,(4X):68-69,71
标题是英语新闻的眼睛,它以其高度精练的文字告诉读者新闻要点。文章从标题入手,分析了新闻英语在时态、语态、标点符号、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以期对英文报刊的读者以及从事英语新闻翻译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信永华 《职业圈》2014,(21):122-123
科技新闻写作不够通俗甚至枯燥难懂、读者不爱看的问题历来饱受垢病。要使科技新闻走近大众,走近百姓,必须走通俗化的路子。在科技新闻写作的标题拟定、导语选择、主体撰写、背景使用中,充分考虑广大读者的接受能力,在通俗化方面下工夫,着力增科技新闻报道的通俗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才能很好地保证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翻译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新闻编译在本质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符号转换的行为,是一种集英文写作、文学翻译、新闻编辑为一体的创作过程。该文用翻译符号学理论对汉英新闻编译中出现的文化差异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编译策略,说明译者在编译的过程中必须了解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熟悉英语新闻的传播规律,这样才能对中文素材做出正确的取舍,以西方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吸引读者并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界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熟悉中外社会与化、并且具有良好英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一大批国家级新闻机构对高级英语新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5.
英语《上海日报》创刊十年来,已经成为上海对外宣传的重要甲台,每年被境外主流媒体转载新闻数量达13,000到15,000条,在外籍读者中树立了及时准确、版式新颖、英语纯正和图片生动的口碑,成为他们在上海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6.
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一般由三个方面构成:好标题、好导语和好的结构(倒金字塔)。在这个排列中不难看到,标题是新闻稿件之首,起到提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的作用。毋庸讳言,目前,新华社对外中文稿的新闻标题,与一些国内对外新闻机构和海外报纸采用稿件后所改的标题相比较,有着一定的差距,仍存在公式化、套路化的弊病。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可报道的领域不断扩大、经济报道占对外广播的比例不断上升时,表现在经济新闻标题制作上的距离尤为突出,对外播发的稿件大量采用国内通用的新闻标题,诸如新趋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节目1986年底开播,当时只有两个外籍雇员,负责英语文字把关。现在,英语新闻频道(CCTV NEWS)的外籍雇员接近250人,遍布所有工作岗位。从两个到两百多个,哪些因素促使外籍雇员大规模、全方位介入中国国家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呢?从CCTV NEWS27年的发展当中我们或许会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周三首次以漫画形象亮相国家媒体,漫画上的习近平身穿简单的灰色拉链夹克和蓝色裤子。这则标题为《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发布在北京市政府下属的千龙网上。中国媒体报道称,这是政府的新闻机构首次以漫画形象描绘习近平。这条周三发布的新闻用了几幅图片来展示习近平的走访活动,介绍了他自从去年3月份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如何在国内视察了十几个地方、以及在五大洲访问了14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地方新闻是我国新闻对外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掌握不好外国读者兴趣和阅读习惯、目标受众针对性不强、写作手法平淡,地方新闻往往流于内容空泛、主题零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达不到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标准。如何以全球视野挖掘地方新闻资源,从具体、典型的人物和事件中反映中国的社会生活真实状况,“以小见大”吸引和打动读者?英国《每日电讯报》的网站文章《面对危机,东莞并未放弃希望》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网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始建于1997年,是一个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韩文和世界语10个语种11个文版对外发布信息的“超级网络平台”,其读者分布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网坚持以新闻为前导,以国情为基础,向世界及时全面地介绍中国,是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的“网上百科全书”。中国网连续多年成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独家网络直播发布单位,也是获授权进行“两会”直播报道的三家重点新闻网站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民网和新华网就是新闻网站阵营里的"通才型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新闻产品和新闻服务。新闻网站陷入了一个悖论:把自己的新闻让商业网站转载,则失去了自己的部分读者;如果不与商业网站合作,那么自己的影响力和"声音"就越来越小,"沉默的螺旋"将消失在互联网。毋庸置疑,新闻网站是商业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类别网站的产业链的上游重要的供应商——新闻信息产品提供商,这才是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一些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一些地方新闻媒体在行使和开展舆论监督时,因为新闻报道失实,竞吃上了新闻官司,有的还以败诉告终,新闻侵权案件时有发生.文章从新闻职业道德入手认真探讨防止新闻侵权的问题,对记者和采编人员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对新闻媒体防范和解决新闻官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闻评论的特性,就是代表媒体的立场和态度.实际上就是找出与其他新闻形式的本质属性上的差别,或需要特别强调的人与事,从而以全新的方式和独具的特性告知大众群体.文章具体阐述了新闻评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里,新闻被称作“故事”。其实,优秀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是生动的故事。一些突发事件或现场新闻报道,由于存在大量人物、细节和曲折的情节,容易写成生动具体的故事,而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如有关会议、政策法规或措施的报道,如果在写作中不分主次,大段引述材料原文,就会使新闻报道显得板起面孔,枯燥生硬,可读性不强。  相似文献   

15.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周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 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  相似文献   

16.
陈旭光 《职业圈》2013,(36):95-95
一、供电企业新闻策划内涵 新闻策划是发掘事件的新闻价值或使不具备新闻要素的事件成为新闻的策划。供电企业新闻策划应属于新闻策划的范畴。它和新闻策划一样都是新闻从业人员对新近客观事实的报道策划,遵循重要性、时间性、新奇性等原则,符合传播学的原理并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个新闻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为:新闻类别管理、新闻发布管理、图片处理、新闻查询、网友评论和系统拥护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的显性表征,力图进一步廓清民生新闻的报道对象、报道题材等基本性概念,审视和揭示其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特性所在,从而在整体上对民生新闻的内涵进行界定,对其在理论认识上的一些误解和实践上存在的农民话语权缺失、背离新闻特性、同质化等误区进行进一步辨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问题 作为全球第一本专门探讨数据新闻的著作,《数据新闻手册》这样对数据新闻下定义:用数据报道新闻。自2013年中文版的“数据新闻手册》在网上面世以来,国内业界和学界纷纷展开对其的关注和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对数据新闻的理解。章戈浩认为,“数据新闻又称为数据驱动新闻。它指的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过滤,从而创作出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洁从新闻呈现形态、新闻生产流程和新闻行业的发展三个角度对数据新闻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归纳。文卫华认为“数据新闻是记者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挖掘等技术手段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最后以形象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以图表、数据为主,辅之以少量文字的客观、系统的报道以及良好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20.
新闻美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内兴起的一门新闻边缘学科,而对新闻语言的审美分析有助于完善该学科的理论框架.当代西方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把艺术的审美形式分为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新闻语言属于表层,新闻作品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简洁美、准确美、形象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