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较好的发展,儿童的社会化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我们应该采用角色游戏的方式来对儿童进行社会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父性角色直接影响着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与成熟度。现实生活中,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家庭父性角色缺失,影响了儿童在性别角色、认知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正常社会化。回归与提升父性角色,才能从育人观念到方法有效促进儿童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佤族儿童人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试,对佤族9至15岁儿童进行人格研究。结果表明:9—15岁佤族男女儿童具有内向倾向和情绪不稳定倾向;精神质倾向不一致;在回答问题时存在掩饰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自我效能感与儿童社会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教育探索》2000,(12):47-47
一.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  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2.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班杜拉(Bandura)主要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不论是准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建立在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与生理状态这四种信息之上。  第一,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因为它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失败的经验会降低效能感。但更为复杂的是成败经验还受个体归因…  相似文献   

5.
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社会化影响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在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并从这一角度剖析了某些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使其服务于当前的心理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6.
系统发展观:儿童社会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发展观是当代儿童发展理论中一个重要理论模型,它把发展看作是动力系统相互调节的结果。这一观点强调儿童发展受生活环境中多个水平的影响、系统水平的循环因果性、以及系统的动态特征,因此在当代的儿童发展研究中,特别是儿童社会化研究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家庭系统中的儿童社会化作为分析范例,试图揭示系统发展观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其所属的社会中人们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父母将适合儿童接受的社会信仰,价值观念等社会  相似文献   

8.
李星 《时代教育》2010,(6):82-82,84
父亲在儿童成长中扮演着与母亲不同的角色,发挥着独立而独特的作用,对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也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文章综合了有关父亲角色的各种研究,着重探讨了父亲角色对儿童的性别角色、个性品质、人际交往、道德行为等社会化进程的独特而巨大的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中父亲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佤族传统生态文化由于受其环境和宗教的影响,其生态保护观念与行为在许多层面透射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有效地维持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共存。解析佤族传统文化,展示其中蕴含的丰富生态保护观念与行为,不仅可以保护传承其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其研究也将有助于为当代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智慧启迪与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佤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和学校教育,青少年的教育只能在家庭及村寨内,以言传身教的形式进行。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佤族的教育已经从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型到现代意义的学校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侗族传统抚幼习俗与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的传统抚育习俗是侗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凝练并延续下来的,它既是侗族儿童社会化必经之路,也是侗族本体和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侗族传统的经验性抚育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儿童的社会化过程遭遇了传统与现代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政治社会化是培养政治人,维持政治系统稳定的重要机制。多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又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维护祖国统一的重任。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入手,简要分析了多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和特点,并结合多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尝试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推动我国多民族地区的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和举家齐迁使得流动儿童的规模逐年递增,流动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扮演各种角色时产生了许多问题从而影响其综合成长,这些问题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应该针对问题采取哪些相应措施,都是现阶段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出发,对流动儿童社会化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严重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家庭方面主要表现为家庭结构不完整、心理环境不佳、家庭教育主体素质较低及教养方式不当;学校方面主要表现为教育理念的偏差、物质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不良、学校教育主体素质较低;家校合作形式主义严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凸现。单亲家庭教养方式的错位,学校教育的误区,社会关爱的不足,导致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中健全人格缺失。对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单亲家庭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治认同是一个既敏感又艰巨的社会话题。在民族历史的发展中,它的艰巨性尤为突出。佤族在近代社会的反帝斗争中,一方面彰显了保家卫国的民族责任感,另一方面促成了佤族社会与中国的政治认同。班洪抗英事件的爆发,在多民族交往中有利于民族融合,在佤族社会形态的演变中达成了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主体之一,在个体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回顾了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以此分析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方面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