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祝尚书先生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即从1998年开始,将其研究重点逐步转移于宋代科举与文学,并陆续有专题论文刊出,颇得到学界的关注,我也间有研读。现在祝尚书先生将这二十余篇论文结集,正式题署为《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因我过去曾撰有《唐代科举与文学》,祝先生视我为同道,故特邀我作序。我长期在中华书局工作,祝先生于数年前已在中华书局出版其所著《宋人别集叙录》、《宋人总集叙录》,近年来我又因受学界友人委托,计划编纂一套较有规模的《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两宋部分约请祝先生主持,因此可以说,我们确有学术…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即墨的“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是著名的地方望族,家族子弟多以仕宦和文人闻名。其中,即墨黄氏的影响力和代表人物称得上五大家族之首。黄氏家族作为科举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了家族地位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在明清易代之际,“黄培诗案”的发生对黄氏家族产生一定影响,在黄贞麟的努力下,他与其子孙三辈创造了“一门四进士”的科举传奇,重振家族声望。  相似文献   

3.
倪丽萍 《文化学刊》2008,(4):181-183
科举制度自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诞生之后,与中国传统社会相生共存了1300年之久。其影响所及,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教育、社会风尚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形成了深远且巨大的影响,造就了一个科举社会。甚至在科  相似文献   

4.
《汉学师承记》与《汉学商兑》——兼论清代中叶的汉宋之争黄爱平清代学术以汉学复兴为最大特征,故而人们往往用“清代汉学”一语赅而括之。但实际上,汉学的对立面宋学,亦即理学,在有清一代,却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仅表现在理学一直高踞庙堂,形式上占据着学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中,本土化不断成为社会学人关注与着力的方向,中国社会学的起源与绵延之争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群学这一始于荀子的学说,经由严复结合西方社会学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国人面前,经由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论证,到景天魁旁征博引而不断成为中国社会学之本源。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化的全球性分布,尽管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但笼统地说,大致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区分,而完全按照空间(即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则更是学术界所惯常采用的方法。这种“空间分类法”,系指把民族文化及其组合按区域、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系统,从而归纳出地球上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地区。“文化区域”(culture area)或“文化区”或“文化地理区”的概念便由此而来。本文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文化区划分理论进行探讨并作简明扼要的阐释,兼对《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以下简称《文化论》)一书中的若干不妥之处进行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7.
《类姓登科考》,清初盛子邺编辑,是一部重要的明代科举文献。它不仅简要、系统地记载了明代两万四千多名进士的姓名、户籍和科甲状况;而且对出自同一家族的进士皆详注其亲属关系,对官至高级和重要职位的进士还详载其字、谥、官号。为今人研究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尤其是社会流动状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周丽 《职业圈》2007,(4S):197-198
文章以马克思韦伯《论社会与经济中的法律》一书为主要参考素材,从经典著作中吸取法学理论精华,指导我国法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古代丝绸之路策源于中国、绵延于世界,由陆地到海上,相继持续数千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多民族、多区域共同参与的第一次世界一体化经贸大行动,也是全球众多族群文化的大交流和大创造。丝绸之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展示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实践,充满深刻丰厚的人文精神。丝绸之路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全球化来推动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新模式,以“和”为魂,以友好、尊重、平等、包容的心态展开区域、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丝绸之路有力推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与文明成果实现共有共享共融,有效提高了人类整体素质和生存质量。中华民族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积累了和平发展的丰富经验,“和为贵”“天下为公”“以人为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系列思想理念得到推广与实践。古代丝绸之路为目前及未来人类文明的和平发展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叙事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构建一个虚拟的微观空间来影射大社会中的矛盾冲突。秘鲁小说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其代表作《城市与狗》中描绘了寄宿制学校中的百态,将虚拟的学校构建成了一个"微缩社会",折射出当时秘鲁社会的主要矛盾,如教会和军队的支配地位、暴力横行、种族歧视和社会分层等,显示了作品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相似文献   

11.
杨文极 《文化学刊》2011,(3):103-110
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和哲学解放。思想解放唤醒了人的主体性,哲学解放要求哲学范式转变。从哲学思维方式上讲,哲学范式的转变,就是从"主客二元对立"的旧范式向"主客二元统一"的新范式的转变。它主要表现在:从远离人的空洞的抽象的旧范式向"以人为本"的充满人间气息的新范式转变;从领袖的"独白"的旧范式向领袖与群众"对话"的新范式转变;从静态的、横向的、共时态旧范式向动态的、纵向的、历时态的新范式转变,即从联系向发展的转变。这个哲学范式的转变,使近代哲学发展到了现代哲学。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哲学,它已实现了这种哲学范式的转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特别是1924年以后的斯大林主义,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应用直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把对"文本"的应用直接等同于"文本"本身,这样就造成了许多误读和混乱。我们要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改变"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改变斯大林式的旧哲学的观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主客二元统一"的新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2.
宋代中国是古代中国重塑对外秩序的重要时期,政治格局的改变无疑影响了宋代精英士人的对外思想与理念。本文将讨论的是,上层精英对政治局势的直接讨论,如何经由科举制度及其衍生品科举用书,使得在政治新形势下产生的现实主义对外观念与传统世界秩序理念一同成为一般知识阶层的知识与观念,并且如何参与重塑宋代中国人知识与思想中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3.
《明夷》卦喻示着政治昏暗、贤人遭难的情状,蕴含着在困难、黑暗中坚持不懈、生生不息的大易之道。箕子之艰不但是个人命运的蹭蹬,更有国家社稷面临倾覆之艰危,处于特殊历史语境中的明末士人更易于对箕子之明夷产生共鸣。黄道周的生平事迹略近于箕子,其诗文多引用《明夷》卦,其《易象正》对《明夷》一卦亦多有阐发,体现出鲜明的解《易》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借助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将正史记载与民间文献、口述史相结合,重构并解读明清时期河南怀庆寨卜昌村王氏家族的兴衰历史,以及围绕这一家族发生的一系列社会事件.王氏家族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首先由松散的"地缘"组织衍生至严格的"血缘"组织,继而由整合地方社会资源到进入国家权威体系的过程.这一发展历程反映了明清怀庆乃至华北移民社会"人口重建"与"认同重构"的特质性、华北地方社会与国家之间相互倚靠与制约的关系,乃至可能存在于更大范围内的国家与地方之间或合作或冲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受国际形势变化与印度内外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当下的中印关系发展曲折复杂。信息赤字是中印关系复杂性表现之一,直接导致了中印各领域的信任赤字。构建中印命运共同体,将有利于消除信息赤字,推动两国弥合矛盾、促进共同发展。数字媒介作为一种新的结构社会力量,在构建中印命运共同体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中印对话》多媒体平台立足中印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性,通过数字化融合发展,努力建立中印间有效的沟通对话渠道,为构建中印命运共同体发挥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文献,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文献,在对《大学》、《中庸》的关键词进行训诂考证和文献思想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大学》的"明明德"、"格物"和《中庸》的"中"和"天命之谓性"等概念与判断的含义及其与文献思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赜索隐,阐幽表微,深刻揭示了这两部经典的宗教性内涵,系统阐述了在儒家哲学理论框架下,人之所以为人者只有在"天"与"人"的关系之中才能充分实现的根本道理。本文以先秦儒家由原始宗教向人文主义转型的历史脉络为依据,刷新了历代关于"格物、致知"、"中"、"天命之谓性"的各种观点,为现代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去做一个真正有根底、有理想、有道德、有践履的人,提供了重要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8.
杨帆 《文化学刊》2015,(1):85-89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文明促使了城市及城市文化的产生,城市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城市文化资本,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之风险转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在第四章作了详尽的规定.文章对公约的风险转移规则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过失、违约行为、国际惯例与风险交付转移的关系加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李真  吕帅华 《职业圈》2008,(11):104-105
在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之风险转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CISG》)在第四章作了详尽的规定。文章对公约的风险转移规则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过失、违约行为、国际惯例与风险交付转移的关系加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