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记忆就是以图片、文字、影像等媒介形式将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特定的信息方式保存下来.媒介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而文本化是其表现形式.文本是通过文本化来实现的,文本化的过程涉及"记忆"的媒介建构和如何建构的问题.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媒介建构反映的是影视剧文本呈现的历史是"真实"的也是"当下"的,这和我们持有的历史观念以及所处社会情境有关;如何建构反映的是"历史心性",这与影视剧文本生产过程中信息的选择、重估、遗忘以及创造有关.  相似文献   

2.
赵宜 《今传媒》2014,(3):65-67
美国电影《上海之吻》是一部聚焦美籍华裔人群寻找身份之旅的影片,故事发生在上海,作为一座被反复书写的城市和多重文本交织下的"文本化空间",上海在主人公刘的寻找之旅中展示出了多重的面向,并经由刘对这座城市的不同感知和这座城市意识的变化,完成了这段真实与想象的旅程,最终达到了刘的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徐俊六 《文化遗产》2016,(4):128-135
"目瑙斋瓦"是景颇族最著名的口传史诗,是景颇族的民间艺术经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承载着民族历史、蕴含着民族精神。"目瑙斋瓦"吟唱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展演形式,通过对吟唱、吟唱者、吟唱内容与吟唱技巧的理论分析,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访谈调查等方式可以探析"目瑙斋瓦"吟唱具有神圣性与神秘性。  相似文献   

4.
张琪 《青年记者》2020,(14):101-102
<正>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传播过程的"5W"模式①,明确了受众研究的重要性。美籍以色列社会学家E·卡茨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传媒接触活动看作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②。这里所提及的对于受众"特定的需求"的满足,从广告的角度来讲主要指的是广告所传递的信息要与受众的"需求"密切"相关"。美国品牌学家Nick Nanton和Jack Dicks共同提出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文献类专题片的创作中,分析利用传统"史诗"的手法对中国纪录片的融合渗透,彰显了电视文献纪录片的"史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沉默螺旋"理论提出来的年代里,该理论准确的描述了当时的舆论环境 ,但目前人类社会的交流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也随着网络时代里新媒体语境下的特征进行新的发展和补充,在我们观测到的现象里,至少在小范围内,即在某一公共空间内,沉默的螺旋仍在生效,但放在整个中文互联网的视角下,舆论则不再沉默,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下,中文互联网在各虚拟社区呈现"多个螺旋同时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王倩 《出版广角》2018,(12):79-81
《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格萨尔〉翻译与传播研究》一书借鉴民族志诗学与人类学深度描写,对活态史诗《格萨尔》翻译与传播进行研究,探索活态史诗文本翻译的谱系与策略,为当下活态史诗与口头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范例,对推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外翻译与出版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外的“林”“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瑞典等经济发达国家,造纸工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十大支柱制造业之一。它们的“林纸一体化”道路,主要有两条:有选择地砍伐天然林;在科学管理下种植人工林  相似文献   

9.
"沉默的螺旋"理论以多学科视角阐释个体意见表达的社会心理过程,其落脚点在于揭示舆论的一致性趋势不可避免。互联网的发展使该理论的前提假设面临挑战,多种变体模型和概念相继被提出,在我国互联网语境下,学界的探讨诞生了"反沉默的螺旋"与"反向沉默的螺旋"两个概念。"反沉默的螺旋"与"反向沉默的螺旋"虽基于共同的逻辑起点却各有侧重,前者重在驳斥舆论一致性不可避免的铁律,后者旨在揭示劣势意见逆转为优势意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执法缘情的思想,早在西周时期古人就提出了"三典刑三国"的原则,即"三典"理论。在"三典"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各朝代的"五刑"轻重有所差异,分析其间的差异,浅探治世之成败,略有所见,或可有益于当今学术界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宫贺 《国际新闻界》2015,(6):128-149
本文通过梳理公关的理论范式,呈现公关理论的两幅面孔:其一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功能逻辑,以秉持系统思维,效率导向为特点;其二为近十年来显现的"社会一文化"逻辑,以倡导人文思维,意识形态与权力分析为特点。基于文化研究与公关理论的文献整理,笔者尝试提出公关"文化分析"路径的假设:"象征性表达"可以成为公关与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接合点"。此假设下公关或可被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互动主体通过象征性符号系统生产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进而提出"文化分析"路径下公关研究的可能模式。公关的文化分析路径即用文化分析的手段针对公关主体的身份建构、情感互动以及象征性表达体系,依次借助情境分析、仪式分析与修辞分析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拟态环境"作为传播学领域里探析媒介环境与受众关系的经典理论,李普曼借由"拟态环境"理论的提出表达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质疑与批判。本文对新媒体样态下"拟态环境"理论的媒介延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赋权带来的表层舆论复兴掩盖了社会深层的结构矛盾,"客观化"拟态环境的加剧促进了媒介的异化,后现代语境中的"拟态环境"打造造成了符号与社会存在间象征关系的割裂,催生了受众对仿真文化的消费诉求。媒介作为一道楔入在人与环境间的虚拟环境,体现了一种沉浸式的传播观,"拟态环境"理论视域下的媒介实质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邵绿 《新闻传播》2013,(6):19-20
本文从自由主义和公共性的理论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进而对报刊理论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社会责任论进行梳理,最后对公共新闻业与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与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基石为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提出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分法,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学说也为报刊的公共新闻学理论与公共新闻业兴起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面对网络环境下阅读载体、阅读方式发现的巨变,图书馆必须要调整传统导读的内容与形式,寻找数字阅读理论和导读方式的创新与发展。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首先提出的"互文性"理论,其所强调的文本间的网络相关性,十分契合目前的网络阅读环境。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数字阅读和导读研究,既有可能验证和促进"互文性"理论的研究,又可能为图书馆的导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舆情分析的视角,对处于转型期的报业盈利模式景气度进行了研究。2013年,欧美报业数字化改革进入"付费墙2.0"时代,开始进一步与互联网逻辑实行对接,并且逐步向互联网公司的形式转变。第一部分借助词云分析,对皮尤报告中涉及到的美国报业和数字化进程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把从中外文数据库中收集的近300篇评论文章进行文本化处理,通过构建主题词语料库和语义网络分析的方法,围绕"战略"和"模式"这两个中心词,对报纸数字付费计划的景气度进行了评估。最后,提取具有情感色彩倾向的景气词进行词频和词数分析,描述各界的信心程度。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到,如果在未来的内容生产当中能够充分利用互联互通所创造的对接价值,传统媒介就能较容易的进入到互联网新的操作系统、新的平台,继而成为新标准和新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1月2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开幕。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中宣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翟卫华,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我馆馆长吕章申,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詹建俊、侯一民、孙景波等领导和艺术家代表出席开幕式。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孙景  相似文献   

17.
电影《帕特森》从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史诗中获得"灵感",在银幕上极大程度上还原了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双胞胎""帕特森""对白"和"场景"等具象及元素,立足影像本体,进行"诗学"表达,这一显著特征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该片导演吉姆·贾木许坚持独立拍摄完成,其对电影的诗性的追求与实践也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叶隽在《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一书中,依据"侨学"与《易经》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侨易"理论。其大致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二元三维,大道侨易""观侨取象,察变寻异"与"物质位移导致精神质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二元三维,大道侨易"。该主导思想主要从《易经》中"阴""阳"二元和"变易""简易""不易"三维中衍化而来,借鉴了《易经》阐释世界和宇宙的一些思维模式,是对人类因"侨"而"易"与"不易"之一般规律的总体认识;"观侨  相似文献   

19.
赵宜 《报刊之友》2014,(3):65-67
美国电影《上海之吻》是一部聚焦美籍华裔人群寻找身份之旅的影片,故事发生在上海,作为一座被反复书写的城市和多重文本交织下的“文本化空间”,上海在主人公刘的寻找之旅中展示出了多重的面向,并经由刘对这座城市的不同感知和这座城市意识的变化,完成了这段真实与想象的旅程,最终达到了刘的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传播成为新闻传播的热点话题,其中"驯化"概念一经提出成为学者研究国际新闻的重要角度。"驯化"理论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内涵逐步完善,理论不断发展,研究方法也在不断精进,而从概念的产生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对驯化理论的发展进行简单的梳理是理解驯化理论的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