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其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见长,结构和艺术手法考究且富于变化.在其且行且尝人间百味的一生中,杜甫不仅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歌,而且还积极用诗歌表现国土风光、山川之美及宇宙星辰之浩瀚,其中不乏对空间意象的描写.该文以杜甫诗中的空间意象为切入点,对杜甫诗歌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研究,尝...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其被保留下来的诗歌共有1 500多首,大多对我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从小家庭优越,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奈何命运捉弄,使他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使得杜甫的诗中大多反应民生的疾苦、政治的不稳定、官场的浑浊及统治者的腐败等。本文通过对杜甫诗歌的欣赏与分析,从中探究其诗歌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文化记忆的视域下,对日本朝觐仪空间中的长安元素进行解析,对其中的陛阶之"三阶"元素、主殿之"太极""殿阁"元素、龙尾坛之"龙尾道"元素、朝门之"门楼"元素的记忆存续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现今日本,朝觐仪空间作为仍然发挥着实际功能的仪式空间,在对长安记忆有所重构的基础上,仍然延续着对长安的文化传承。长安文化在这一仪式空间中,作为概念型记忆元素,同时作为具有实际空间载体的物理型记忆元素被不断地"想起"与"强调"。从古至今的日本朝觐仪空间将其中对长安的继承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了出来,长安文化在当下仍然影响着日本仪式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唐朝首都长安是举世无双的国际都市,以长安为中心,中国与域外的交通四通八达。唐代是诗歌兴盛的时代,唐诗展现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壮丽画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唐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唐朝与域外国家的交往和交流、长安在国际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在唐诗中得到反映。通过使节、商贾、艺人、僧侣和各种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的活动,长安与当时世界各地国家和民族发生密切联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文化汇聚和扩散之地。唐朝与域外的交往和交流为唐诗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而唐诗作为史料蕴含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信息,承载着唐代盛世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阮攸是越南最为知名的文化名人,他不仅撰写了享誉世界的喃诗传《金云翘传》,还曾担任使臣出使中国,写下大量汉诗。阮攸汉诗取法广泛,但主要以"尊杜"为核心。杜甫对阮攸影响深远,阮攸直呼杜甫为"师"。阮攸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化用杜诗,模仿杜诗的选词用句,对杜诗的艺术手法广泛吸收,还深与杜甫所发的家国离乱之悲共鸣,对杜甫悲天悯人的儒家人格有所承继。由此阮攸的汉诗在内容上多体现着时代悲音,诗歌艺术上体现着沉郁悲凉的美学意象。阮攸推崇杜甫一方面缘于越南深受汉文化影响,中国唐诗在越南的广泛接受,另一方面在于两人相似的家庭背景与人生经历,同时也在于阮攸受杜甫人格魅力的影响与杜诗艺术自身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王安石和黄庭坚分别写过三首题杜甫画像诗。这三首诗作代表了北宋中后期诗坛三代诗人对杜甫的态度,从中也可以看出宋人对杜甫由隐到显、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宋人从诗歌价值和人格精神两方面确立了杜甫的诗歌史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交流密切,韩国一向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其诗歌创作也很早就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韩国古代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本土文化尊重自然、敬重祖先的民族传统,另一方面接受了中国儒教、道教、佛教等文化的影响。韩国古代文人继承并发展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诗歌创造当中,使其诗歌具有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美学意识,丰富了东方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杜甫、严武"睚眦"再考辨>一文就<杜甫与严武关系考辨>对他的<杜甫、严武"睚眦"考辨>一文的辨析提出辩解与反诘.文章认为其辩解与反诘要么避开所讨论问题的着眼点、辨非所讨论者,要么又解读再误,要么将明显的有违情理与逻辑的说法强加于人再事辩驳与反诘.文章对上述问题略作辨析,同时再次略为辨析其作为杜甫、严武发生"睚眦"事件诗证的那些杜甫诗歌,根本无法证实其所信从并欲证实的<新唐书>所记载的严武、杜甫间的"杀而未果"事件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围绕轴线展布是迄于先秦的都城布局理念,自先秦至明清都城布局多有依靠河流、道路等为轴线统率全城的法式。因此,学界一直试图寻找汉长安城中轴线之所在。本文认为,汉长安城兴建之初即确定了以长乐宫、未央宫之间的大街为轴线向北展布的规划。从高祖至武帝,汉长安城沿安门大街自南向北形成帝后住所-后妃、宫女住所-百姓住所及市场这一地位逐级下降的建筑序列,而且由安门大街统率的汉长安城符合汉代崇南尚右的原则。由此,安门大街当为汉长安城中轴线。由于惠帝筑城时城门选点出于已有建筑及传统观念的考虑,安门大街并未完全贯穿全城。自惠帝始,城内建筑多受城门内大街的限制,因此安门大街左右的建筑并不完全对称。  相似文献   

10.
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央视纪录片中心联合推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首次向世界介绍中国"诗圣"杜甫,然而,这部纪录片在国内外遭到的评价褒贬不一。本研究对该片的豆瓣影评进行了量化和质化分析,发现中国受众在解读这部由"他者"参与讲述的中国题材纪录片时,多数采取了对抗和协商的立场,其中原因既有语言的壁垒和文化观念的差异,也有社会背景、受众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杜甫》在中国的多元、分化的接受情况对于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具有颇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唐代重进士科,逐渐形成了进士文化,历来对此多作负面评价。由于科举冲破了六朝贵族文化对庶族人士的桎梏,尊进士而重诗赋,受时代精神感召,为社会风气鼓舞,诗人焕发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对诗歌影响极大。诗人关注社会、人生,改变了六朝的迂诞浮华、“不涉世务”,恢复和发展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建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激发出蓬勃振奋的精神,树立起健康的心态和足够的自信心,使诗歌具有刚健的生命力和雄阔的气象。进士文化改变了传统的道德观,虽“露才扬己”、“轻薄无行”,却德消而情长,仅唐诗抒写的怨情与爱情而言,都真切动人,影响后来之文学至巨。  相似文献   

12.
李白、杜甫对诗歌的见解和主张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诗歌社会作用的看法和要求 ;二是对齐梁文学的认识和评价 ;三是对创作理想和创作目标的倡导与追求 ;四是对艺术方法和艺术风格的见解和主张。研究李白、杜甫对于诗歌的见解 ,比较其理论主张的异同 ,对于借鉴他们的经验 ,发展和繁荣我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和诗歌创作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晋门阀政治有着"皇帝垂拱,士族当权"的特点,这种政治环境对东晋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诸如诗歌此类的文学创作形式是某个时代盛行某种文化的"证据"。本文旨在以东晋门阀政治下兴起的兰亭诗、玄言诗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为佐证,探究东晋的门阀政治对山水审美文化、玄学及庶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细读真德秀的诗,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理学思想,但他关注的不只是道学气象,也有艺术之美。他将理学家所讲的"义理之正"与宋代士人追求的"性情之说"联系起来,认为只要合乎"性情之正"的诗歌,都是被认可的,都可以被称作"正宗"之诗。笔者基于南宋理学盛行的背景,研究真德秀的诗学思想。当然,诗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诗歌中的艺术特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宋型文化"讨论的思想空间,是一个缘起于"唐宋转型"和"华夏文明造极"之双重问题意识的思想空间,而其间的核心问题,则是宋型文化人格和唐宋转型艺境的一体化生成问题。宋代文艺思想体系之建构的核心原理,也正是这种宋型文化人格和唐宋转型艺境的一体生成原理。如此文艺思想体系建构的士大夫精神风貌,典型表现为"迭为宾主"的政治文明意识、"以道自贵"的道德文章自信、"光风霁月"的君子人格气象。与此相应,则有"不问于主人"的艺术生活观、"晋宋间人"的名士风流意态和"景色可想"的诗歌美学追求。深入探询这种同时涵涉政治与艺术、道德与风流、人格与诗艺的学术问题,将大有益于通过宋型文化典型来重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1)  相似文献   

16.
魏笑 《文化学刊》2023,(8):244-247
刘勰指出“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等原因会导致文学评论产生偏差,而其“六观说”能够较全面客观地评价作品。以刘勰《文心雕龙》“六观说”为视角,从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和宫商六个方面,对诗圣杜甫的诗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进行评议,探究杜甫诗歌蕴含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及沉郁顿挫的诗风。以“六观说”为视角评议诗作,对于深入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以及刘勰的“六观说”在文学评论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诗经·蒹葭》为切入口,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咀嚼和文本的细化分析,结合古今大家的释读,找到诗歌本身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尚礼求贤、含蓄悠远、上下求索。同时,笔者通过纵向剖析,以文学作品为佐证,发现《诗经·蒹葭》包含的传统文化密码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后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本文结合相关作品,阐释了《诗经》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阐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华夏文明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歌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使诗人的情思表达更为生动、形象。本文以《致杜鹃》和《宣城见杜鹃花》为例,在概括英汉诗歌中"杜鹃"意象总体差异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杜鹃"意象体现在英汉诗歌中的异同点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以期更好地了解意象、感知英汉诗歌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共识,凝聚了全球智慧,彰显了国际影响力,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一带一路"既是经贸自由之路,也是文化交融之路。广播影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发挥文化载体的独特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大的文化力量推进民心相通,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20.
"长安画派"画家以"不断探索"的艺术追求开创性地完成了对西北地域题材绘画的挖掘,将沉寂千年的西北推向了中国艺术的中心舞台,确立了西北地区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新版图。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图像分析法,对"长安画派"以"不断探索"为代表的艺术精神内核,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为代表的艺术实践方法,以"写意精神"为代表的艺术精神气质作了较为深入的解读,旨在找到"长安画派"艺术精神对当代中国画创作,尤其是对西北地域题材中国画创作所产生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