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近年来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转型升维的重点方向,战略传播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全球风险社会到来之际,需要对现有的外宣理念和机制进行全方位革新。对此,应当从主体、场景、渠道和平台四个维度入手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推动从国际传播到战略传播的语境适配和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创新我国国际传播的历史使命中,要重视中国叙事的构建。这其中既有对我国国际传播任务的新定位,又应当进一步明确中国叙事体系的独特性。同时应当理解,在世界议程中构建中国叙事,更需要从"世界之中国"这一维度入手,将融通中外的概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媒”是国际传播领域的创新理论之一。“以人为媒”以社会关系网络、平台化思维与用户生产内容为理论基础。从受众层面来看,国际传播要从受众思维向“传受一体化”思维转型,推动海外受众的再创造、再传播与互动交流;从传播角度来看,引入“人格化传播”模式,打造个人化传播主体,构建个性化人设,创新生活化内容,借助社会化传播,实现国际传播的传播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4.
受经济增速放缓、俄乌战争等影响,国际石油供需呈区域不均衡态势,油价将延续高位震荡走势。面对复杂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作者从当前石油开发企业经营预算管理面临的矛盾分析入手,从管理上创新突破,强化预算战略目标,做好谋划、畅通路径;创新预算管理模式,优化调整、提质升级;突出预算风险防控,守法依规、全程受控,积极发挥预算价值引领和经营统筹管控作用,助力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谭振江 《文化学刊》2012,(4):169-172
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曾将汉字视为要废除的陈腐对象。如今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笔者认为宜由“破”而“立”,从语言文字入手。从文字语言入手是确立文化自觉、自信的基础;从语言文字入手才能把握中华文化的形态特征;从语言文字入手是深入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根本路径;从语言文字入手才能找寻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精神源头。因此,当今时代要保护好传承好汉语言文字,这是重振中华文化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文化消费特性是个性化。为适应文化市场需求,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创新发展传播新形式,满足小众文化个性需求。本文从小众文化产生及其特点;满足小众文化需求,创新文化传播形式的意义;创新文化传播形式,促进小众文化需求发展;传播小众文化需求应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满足小众文化需求、关注创新发展传播形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共享服务模式"的概念逐渐在国内集团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域传播,并且有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实施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文章从应用环境以及中国企业集团自身急需解决的管理问题入手,提出了现阶段更适合于中国集团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但现今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用于高校发展,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完善教学手段,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的创新。本文从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希望对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网络对教育影响的基本表现入手,通过分析网络传播中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变化,详细阐述了网络传播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对于这些深刻变化的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充分体现在对外传播研究成果之中。纵观2012年的中国对外传播研究可以发现,在对外传播技术背景方面,从传播技术范式转移到微博外交兴起均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对外传播的国家导向方面,国家重点在于统筹两个大局和创新传播机制;在对外传播的核心主题方面,主要侧重透视国家形象的他塑、自塑困境,以国家形象研究、外交传播研究、军事对外传播研究、边疆对外传播研究、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等为重点,确立立体的对外传播研究架构;在对外传播的媒介形态方面,注重建构多元传播主体,准确传递中国影像;在对外传播理论维度,则注重贯通历史现实,重视实践前沿的发展。未来,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还将不断进行深入、系统的对外传播研究,以满足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科学、创新的对外传播理论的迫切需求,并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成果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全球媒体有关广州的报道,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全球媒体影响力开展实证分析,并从强化政府主导、畅通参与渠道;融入国家战略、提升传播层级;推进科技创新、塑造崭新形象;发展数字产业、夯实传播基础;布局未来传播、增强舆论引导等方面构建提出了增强广州城市形象全球传播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医院管理的现状,将精细化质量管理模式引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可以更好地指引医院进行人力管理创新。为此,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软件工具,积极完善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医院人力资源开展精细化的管理。基于此,文章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角度入手,对于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吴岚 《职业圈》2007,(12):196
文章从网络对教育影响的基本表现入手,通过分析网络传播中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变化,详细阐述了网络传播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许家伟 《中国名城》2023,(12):50-55
技术变革不断催生新的媒体形式,也塑造着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传播格局。新媒体语境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传播出现了传播主体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传播平台从水平式向纵深式转变、传播模式从广场式向渗透式转变。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城市形象成功转型。洛阳通过挖掘城市文化符号和创新引流元素内容,场景将流量变留量,破圈变网红为长红,加快观光体验转变,促进文旅文创融合,以颠覆性创意为引领,抓牢沉浸式体验风口,构建媒体传播矩阵和强化移动端口传播力,关注年轻化消费需求和以移动端传播热点等,助推了洛阳城市形象实现成功“出圈”。西安、洛阳、淄博主要经验为发动参与者主体,表达新集体征象;建构符号化特色,创新载体化叙事;嵌入行动者网络,转译代言人生成。  相似文献   

15.
吴岚 《职业圈》2007,(6X):196-196,129
文章从网络对教育影响的基本表现入手,通过分析网络传播中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变化,详细阐述了网络传播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管是中国人走出去还是外国人走进来,“网红外宣”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中国国际传播工作的新共识和新平台,在实践、话语及理论层面呈现出超越乃至重构建制化国际传播的巨大潜力。然而,(跨国)数字平台的网红群体及其传播行为带有极强的流量经济色彩和虚拟群集倾向,其与国家意志主导的国际传播和文化社群主导的跨文化传播并无内在关联,既有正面促进的机遇,也有负面消解的可能,这给面临地缘政治壁垒和深受流量思维影响的国际传播工作创造了实践和想象的空间。这一创新悖论需要从国际传播和“网红经济”的本质差异入手进行解析,进而回归国际传播的舆论领袖,而不是流量节点这一根本性的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1月12日,"国家传播创新峰会:传媒新生态与国际传播力"暨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系列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团队在会上发布了《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6)》(国际传播蓝皮书)。同时,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企业与中国城市的国际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传播日益走向社会化、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非政府组织等纷纷加入其中,成为国际传播的新生力量,与政府主导的官方媒体、机构协同运作,互为补充,由此推动国际传播拓展领域,完善功能,创新路径,增添活力。从国际经验看,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传播采取政府机构与商业路径并行的双轨模式,  相似文献   

19.
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满族的主要聚居地,其拥有丰富的满族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开发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受到国内、国际游客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但仍存在开发深度不足、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开发缺少创新及亮点等瓶颈问题。该文从深挖满族文化资源,赋能发展潜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满族特色鲜明的旅游集聚区;创新文创产品,提升文化软实力及文化传播力3个方面入手,探索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旨在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辽宁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是文化之根中最紧贴生活生产方式且带有仪式感的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冠疫情到来之前,高校及大学生可以通过许多传统线下方式来进行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活动,然而新冠疫情的暴发与蔓延,使其传承发展更添难度。为此,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视角下民俗文化传承现状进行问卷设计及调查,从调查数据入手分析了在疫情传播下民俗文化传播的现状,从认识、意识和路径3个层次进行调研分析,探索出大学生视角下传承民俗文化的创新路径,倡导大学生坚持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