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圆"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经典内容,对圆的教学有效设计包括建立概念、加深理解和建立数形关系三个方面.概念建立的关键在于激发兴趣和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理解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体验,而数形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有学生心理参与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波利亚说:"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而解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训练手段,其目的包括:知识理解的巩固性目的、能力培养的发展性目的、思维教育的陶冶性目的。学生在解题时,经常出现对概念理解的不透彻、知识掌握的不够完善、思维方法不够灵活等困惑,使解题思路闭塞,逻辑紊乱,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概念的理解、知识结构的完善、情境问题、思维方法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前面我们用了大量的例子说明概念、符号、用语这些数学内容本身存在着共享异义、一词多义现象,这些现象是学生产生理解困难的客观因素.现在我们转换一下视角,从我们思维的角度(即主观的角度)看一下,我们是怎样进行"理解"这项工作的,造成学生理解困难的主观因素又有哪些. 一皇帝的困惑 为了弄清什么是理解,我想从知道、了解、理解这三个词的对比说起.  相似文献   

4.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是小学阶段学生要学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教学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概念,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理解圆的基本性质,能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写作文,学生普遍感到头痛,不知如何写好作文。即使写起来也少不了模仿或按固定的框架来写,毫无生气,缺少自然。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进行习作教学,也感到困惑。如果直接向学生灌输什么是"中心明确",什么是"重点突出",什么是"内容具体",什么是"事例典型",这些纯理论概念,学生听起来雾里云里,  相似文献   

6.
也许因为我在做学生时,也有过视作文为"畏途"的经历,在自己做了教师以后,便特别理解也特别同情我的学生作文时"蹙眉搔耳、咬笔杆,下课急找作文选"的无奈与为难.和我的学生时代一样,我所任教的农村中学的学生也为"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难题所困惑.因此,唤起农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刘仍轩 《山东教育》2012,(28):46-48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建模的现状分析1.重学生接受,忽视素材的提供数学建模的基础是现实背景。在概念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概念本身的接受,强调对概念中某些词语的理解,而对创设生活情境,认识概念学习的必要性等不够重视,从而使数学课堂没有生机,缺少活力,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一位教师在教学"面积的意义"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面积,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8.
《海南教育》2013,(6):114-114
<正>一提到写作文,学生普遍感到头痛,不知如何写好作文。即使写起来也少不了模仿或按固定的框架来写,毫无生气,缺少自然。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进行习作教学,也感到困惑。如果直接向学生灌输什么是"中心明确",什么是"重点突出",什么是"内容具体",什么是"事例典型",这些纯理论概念,学生听起来雾里云里,  相似文献   

9.
客观唯心主义自诞生起,就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主要是因为它把世界的本原和主宰概括为"客观精神"。这一概括看似简单,实则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困惑。比如,精神难道还会有客观的?"客观精神"究竟是什么?这一思想概念从何而来?如果学生对这些问题理解不深刻、不到位,就难以真正把握客观唯心主义的实质,难以理解客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分歧。通过剖析"客观精神"的本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有多种,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其发现、理解、概括出概念,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理解运用,教师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原封不动、简单地"搬"给学生,更不能以能否背诵概念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对科学概念的把握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本质,能够让学生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更清晰、更简洁。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许多科学概念的形成并不能一蹴而就,会经历许多波折,这给教学带来许多困惑,如何消解这些困惑?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方差与标准差》这两个统计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对课本给出的方差的概念、定义感到生硬、困惑、不理解.本文是笔者对上述内容的教材解读与教学实践.方差是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这样一个算式得到的结果,用来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形成这样一个游戏规则的合理性是什么?必要性又是什么?因此有必要对方差和标准差这两个概念形成的原理做个通俗的解释和引导,展示其自然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是什么""有什么用""与其他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个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胡乐雅 《广西教育》2014,(25):74-75
正"相异构想"又称"前概念"(Al-ternative Frameworks),是指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对于儿童来说,这些"相异构想"指的是一些非科学的概念、经验和儿童阶段特有的思维方式等,它与儿童头脑中的旧知图式进行了自然整合,构成了儿童学习新知的基础。本文以上海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加法》教学的困惑及应对的策略,与同仁们商榷计算教学中"相异构想"的价值取向及其解决策略,以做抛砖引玉之用。一、"代课"的困惑:"5位学生学了还是不会"笔者教学的内容为"三位数加法(竖  相似文献   

15.
圆的周长”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掌握圆周长的概念,通过圆周长的测量,揭示圆周长计算公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时,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探索的有效度。   一、类比迁移,主动获取圆周长的概念   课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两只老鼠跑步情形 (如图示 ): A鼠沿着正方形周长跑, B鼠沿着圆周长跑。问: A鼠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 ?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围成 )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B鼠所跑的路程实际上是圆的什么 ?(板书:…  相似文献   

16.
王琳 《中学生物学》2011,27(10):42-45
1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学活动1.1建立核心概念教学意识,明晰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核心概念"生物学核心概念处于学科知识最为本质和中心的地位。所以,帮助学生建构核心概念,关注学生核心概念学习的可持续性,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核心概念",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物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现以《圆的认识》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一、在"找"中感知学生形成圆的概念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感知活动,获得具体形象,并将其抽象成几何图形。因此,我引导学生多次在"找"的过程中感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P85~94,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出示:一头牛被绳子拴着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青草。)看着这头被绳子拴着吃草的牛,如果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欣赏这幅画,你会联想到什么?(牛把能吃到的草全部吃掉,草地上将留下一个圆。)2.提问: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圆的半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大多用语较严密精练,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低,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许多教师在新概念刚给出后,让学生齐读一遍就转入概念的运用。这样做,学生实际上对概念还没有透彻理解,势必影响对概念的掌握。本文就教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谈些看法。一、圈点新概念一旦给出后,对概念的表达形式要逐字逐句地加以分析。可以通过圈点的方法,突出关键的字、词,逐字逐句进行讲解,弄清含义,促使学生理解。如,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哪些字可有可无?哪些字很重要?“只有”是什么意思?“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能不…  相似文献   

20.
圆是几何图形中"最美"的图形,它具有特殊的轴对称性质——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它又具有旋转不变性——绕圆心旋转任何角度,都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在处理圆的有关计算、证明题时,很多学生往往对概念、性质理解不清而会导致一些认识上的偏差,由此导致对这一知识的恐惧.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能够对几个概念的理解要全面,能够运用一些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下面与同学们通过几个典例加以分析:症状一:概念、性质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