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的内在意蕴在于对法律的信仰。其中,正义和融入民情是法律得以信仰的最重要的两个条件。自然法对西方法治的影响启示我们:发掘中国法律传统的有益元素,将其融入社会民情,是培植社会民众法律信仰的极其重要的途径。而适度加强道德法律化,是对我国法律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法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地推进法律文化认同,可以培养更加广泛的公众法律信仰和树立法律权威,所以做好现代化法治建设中法律文化认同的探讨和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解法律文化认同的内涵出发,就法律文化认同在现阶段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于新时期法律文化认同的特征以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目的就是要探讨有效而全面的法律文化认同实现路径,从而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涵丰富,其中许多优秀法律文化对当今中国法治事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保障当代中国法治价值的实现,需要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继承其中有利于现代法治发展的内容,避免法治建设误入歧途,使人们收获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发展本土法治文化提供植根的土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顺利进行及和谐发展。吸纳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人伦道德、反腐倡廉、和谐安定等有益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曹红卫 《职业圈》2008,(6):119-120
在当前实施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当中,大学生作为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其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努力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实施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当中,大学生作为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其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努力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公民的法治认同对新时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公民对法律的遵守和服从、对良法的赞同和拥护、对法律活动的积极参与构成了公民法治认同的内涵,而推动公民法治认同有助于推动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国家的建设。公民法治认同的实现有其内在机理,主要表现为利益导向、价值导向、能力导向。当前,我国需要围绕法治认同的内在机理强化公民的法治认同,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树立法治的威信,激发公民的情感动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公民广泛的价值认同;积极引导公民参与法律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加快建设现代法治体系的过程中,吸纳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理念,这些理念是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原生力量:德主刑辅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内容,新时代法治建设对该思想进行改良,并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策略;国家在规定纠纷解决方式时,汲取了我国传统的"息讼"思想,充分发挥了调解制度的作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传承了传统法律文化中"治国先治吏"思想;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一直受到当代学者的好评,立法者在法治建设中也对我国刑罚体系进行反思,制定了一系列注重保护人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家强,文化繁荣发展对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力量,建设我国法治文化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全面开展,这四个方面文化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能顾此失彼。建设法治文化需要政府加强领导和管理,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才能促进我国的法治文化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司法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无论司法主体的行为方式,还是社会公众对司法活动的心理感受,都构成法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视觉作为民众感受司法直接的首要方式,其本身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法律文化信息。研究司法视觉文化有助于反观中国法治文明的演进步伐,特别有助于研究群众性司法运动与死刑执行方式等重大司法事件,明确对民众造成的视觉乃至深层心理方面的影响及其规律,从而从法律文化学层面推动我国的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   

10.
刘咏冬 《职业圈》2008,(36):39-39
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法律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时,对于我们自己的法律传统也应该给予重视,文章特对法家的法治思想作一些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法律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时,对于我们自己的法律传统也应该给予重视,文章特对法家的法治思想作一些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吴茜  黄宇  程智 《职业圈》2014,(15):126-127
上访制度作为一种游离于法律与政治之间、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进程。上访制度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者怎么的角色,应怎么改革上访制度?本文就上访制度的弊端与当前我国息诉止访模式进行了简要探究,以期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能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治要求良法之治,法律至上,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最高价值目标,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自由、民主。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髓与现代法治的"良法之治"、公平正义、民主理念及"以人为本"的精神相契合。同时,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立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建设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我国面临社会失范的危机现状即国人信仰匮乏、宗教信仰的难规范以及道德信仰式微,使法律信仰承担了规整社会失范行为、填补国人精神空缺、维系国人精神纯正的重任。培植国民法律信仰成为一种必要。法律信仰的培植需要明确法律信仰的基本要求:塑造法律可被信仰的静态和动态品质、符合具备法律信仰的心理基础以及契合法律信仰与传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道路坎坷曲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法律意识淡漠和行政文化缺失。在现代化背景下,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让人们遵纪守法、严格执法,善于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首要任务。笔者从行政文化方面入手,阐述行政文化的传统特征,提出重构现代行政文化的必要性与途径;从政府和民间、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法治行政合作两方面提出现代化背景下国家行政法理论基础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存在缺失,本文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以提高大学生法律知识素养和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7.
首届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峰会2013年1月2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来自法律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如何促进新闻和法律学科的沟通与融合,如何促进新闻监督在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展开研讨。据悉,本次峰会由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监督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法治周末报社共同主办。大会以"法治中国、新闻法治"为主题,针对新闻法治、新闻监督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陈惜珍 《职业圈》2007,(8S):8-8
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必须以法律,以法治为主,以道德,以德治为辅。文章主要阐述我国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解决目前困扰社会生活的诚信、信用危机的社会治理难题和信用需求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现代社会信用系统。社会信用虽然需要道德加以规范,但是更需要法治予以约束,而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精粹就在于法治与道德相结合,这不仅是世界独树一帜的宝贵法系,而且还是中国古代先进法律文化的象征,也是现代社会信用系统建设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着司法改革,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中华法律文化精华的司法制度,而本土性是中华法律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离开司法制度的现实条件和中华法律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谈论司法制度建设与完善是虚妄的,是对社会生活的强行割裂。经过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司法制度建设时,有必要将司法改革置于理想与现实、理性与传统这一矛盾中予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