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怕毛毛虫、怕狗、怕"怪兽"、拍黑、怕坏人……相信您在育儿时也见识过宝宝各种各样的"怕"吧。因为怕黑、怕"怪兽",宝宝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变着花样要妈妈陪自己睡;因为怕坏人,宝宝在外面见到陌生人就躲到大人身后;因为怕毛毛虫,去公园或者爬山时,宝宝总是缩手缩脚,唯恐碰到可怕的虫子……宝宝为什么会害怕?父母怎么做才能帮助宝宝战胜心中的"恐怖大魔王"呢?为什么会害怕害怕是人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和与生  相似文献   

2.
我曾见过样一个画面:三个孩子在公园扑蝴蝶,看蜜蜂,同时观察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蜜蜂飞过来会发出嗡嗡的响声,而蝴蝶飞起来却悄然无声呢?于是,三个孩子都去问各自的父亲,第一个孩子的父亲说:"你管那么多干吗?你只要学习管好就行了!"第二个父亲告诉孩子:"这  相似文献   

3.
徐宜秋 《班主任》2020,(5):60-60
一天傍晚,我到邻居家串门,邻居跟我说,她上二年级的孩子小玉不仅抄同学试卷,还把这位同学试卷上的名字擦掉,换成了自己的。邻居为此感到非常难过,几天没搭理孩子。小玉却一点都不在乎,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邻居让我帮她好好管教管教这个孩子。于是,我把小玉喊到身边:"我有两个问题不明白,想听你说说。  相似文献   

4.
他是"好人"还是"坏蛋"孩子从一些文艺作品中看到的人物脸谱总是好坏分明的。在实际生活里,他们往往也会简单地以"好人"、"坏人"去将别人对号入座。如小明的父母闹别扭,其父亲态度蛮横,有一次竟动手打了妈妈,事后小明悄悄地问妈妈:"爸爸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时做母亲的在愤怒之  相似文献   

5.
美欣姐姐:你好!我的儿子今年上三年级,他从小就是个极有个性的孩子,不得不承认,他遇事很有自己的主见。可是更多的事情上,我和孩子常有意见和分歧,为此我们常会争论得面红耳赤。我就说他是个不"孝顺"的孩子,因为"孝顺孝顺",首先要顺从父母才行。孩子却认为"孝顺"一词早已过时。  相似文献   

6.
如果这位大学生真是因为父亲寒酸而将其拒之门外的话,那么他不仅要受到众人的谴责,自己的良心也会一辈子感到不安。可是真相真的是如此吗?从报道的新闻来看,这位"不孝子"并不是那么绝情。众所周知,"80后"一代是最累的一代,工作难找、老婆难娶,工资不高、物价不低。他这样做或许因为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妻管严",娶了城里的老婆导致自己在家中无地位,生活的无奈让他无地自容;或许是他在高房价的城市里买不起房子,甚至是租不起房子,只能蜗居在一个暗无天日的角落里,不忍让老父亲看到自己的窘迫生活;更或许是他在这个城市还没有立足之地,没工作、没老婆、更没孩子,他一直在对父亲说一个  相似文献   

7.
常听身边的同事们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做事情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作为一名小学生的父亲,我对此也深有同感。特别是每天早晨,我和妻子心急火燎地赶着上班,叫孩子起床成了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一遍一遍地喊,孩子还是不回应,好不容易连推带搡地把孩子弄醒了,等他睁开眼睛穿衣服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12,(17):11
在一个学习迟缓儿童学校的募款餐会上,人们永远忘不了其中一位父亲所说的话。他讲述了发生在自己的残障孩子西恩身上的故事:西恩和我在一个公园里玩,那里有些男孩正在玩棒球。西恩问我:"你想他们会让我一起玩吗?"我知道大部分的孩子不会想要西恩和自己在一个队,但身为一个父亲,我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同龄人和睦相处。我走近一个男童,不抱太大希望地问他,西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前段时间,学生都在议论一件事,说有"桩巴龙"在教室里"哭嫁"。班上有龙,且是"桩巴",却会"哭嫁",真有这样的事?这还得从开学初的一个周日说起。那天,我在校门口亲眼目睹一家人送孩子上学的情景;父亲打开车门后用手罩住儿子头部,爷爷忙着提出书包、吃货,母亲叮嘱"小心点",孩子却冷若冰霜头也不回地进了校门……看到这一幕,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内心一颤!这位母亲还对我说:"一个周末,丈夫不在家,她因重感冒躺在床上,盼望儿子放学回来能为自己煮碗粥、倒杯水。儿子回家后却劈头盖脸地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一个夏日的傍晚,我沿着南郊公园的曲径悠闲地散步,一只蝴蝶从我的身边飞过,落在了前面一颗山茶树上。一位小男孩欢笑着蹿到我的前面,想要捉住那只美丽的蝴蝶。不料,他脚底一滑,摔了一跤。我连忙将他扶起,把孩子交给他的母亲。那位年轻的母亲向我道了声谢后,对孩子进行了一番“全方位”的检查。当发现孩子膝盖处擦破了点皮,渗出了星星点点的“红色液体”时,顿时紧张得不得了:“走,快点回去看医生。”这位母亲拽着孩子的手,急匆匆地走了。目送这对母子的离去,我在心里想:这点  相似文献   

11.
又一个新学年到来了,许多为人父母者开始绷紧自己作为“督学”的神经,要为儿女的学业加油助威。殊不知,这时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关怀。去年新学年开学不久,我接待的一次心理咨询个案,相信能给大家深刻的警示。那是十月的一天,我接待了一对来访的父女。按照常规,我分别与他们  相似文献   

12.
宋继东 《辅导员》2013,(24):8-11
<正>据报载,美国一位年轻的母亲因幼儿园老师教自己的孩子认识英文字母而向法院起诉。这位母亲认为,当她画出圆圈,孩子可以说是月亮,是鸡蛋,而一旦教孩子这是字母"O",想象的翅膀就被剪断了——结果,这位母亲胜诉。胜诉的背后,传递给我们这样一种理念:想象的翅膀,淳朴的童心,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希望每个孩子能自然成长,而不要过早地受到"先导式"教育的干扰。在我们身边,很多家长抱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正大家都说父亲多陪伴孩子特别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作为一位女孩子的父亲,同时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希望能多带给孩子一些正能量。在实践中,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用女儿的话来说,爸爸官不小,是一个"五品"好爸爸。第一:做一个人品端正、有责任心的好爸爸我是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工作认真负责是我的本职所在。记得孩子刚上幼儿园那会儿,我的办公室大概是幼儿园中离女儿班级最近的了。但即便这样,在女儿班  相似文献   

14.
我小的时候,想到自己有一天终将死去,感到可怕极了。我无法想象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如何度过临终前的恐怖时刻。因为担心惹晦气,迷信的农村人从来不让孩子讨论死亡,甚至连说一句和死亡相关联的话也会被骂"呸呸呸,乌鸦嘴"。禁忌使死亡充满神秘气息,直到有一天,孩子渐渐长大,看过身边的  相似文献   

15.
近日读了员力勋同志《不是我没有当爸的风度》一文,感觉这位做父亲的坚持游戏规则、悉心培养孩子经受失败的行为,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于家庭幼儿人格培养有不少启发作用。首先,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自己言行的负责态度。如文中所述,下棋之前,父女约定用"剪、包、锤"的方法,谁赢谁先走,可第二次女儿明明输了,却想先走一步,做父亲的坚持不让,态度坚决。在妻子看来这是一个大人在与一个小孩子较劲,但实质上这体现了人对行为规则的尊重,对不讲信用行为的否定:也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尊重。从家庭教育的功…  相似文献   

16.
<正>不知不觉在教海虚度将近20多年了,曾以为自己已过了感动的年龄。偶然一次机会,和一位家长聊天,聊生活,聊孩子,没想到她说:"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你是大家的妈妈,你这位妈妈比我更了不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听了她的话,我心里顿时百感交集——我是大家的"妈妈",不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做老师,做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联想到平日里经常看到的一幕:当孩子有事急着想汇报时,他往往会脱口而出:"妈妈,……"发现自己喊错时,又急忙用小手捂住嘴巴偷笑;课堂上,当孩子抢着回答问题时,我们也往往会听到,"妈,老师"可爱的错误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单独进行活动,事事护着孩子,有些事孩子可以做的也不让他干,因此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当然,父母对孩子生活上关心是必要的,直至把全部感情和爱抚都倾注到子女身上,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事无大小,全部替孩子包办,这对孩子是不会有什么好处的。马卡连柯在他的名著《教育诗》中写道:“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可是,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是孩子产生意志薄弱和依赖心理的根源。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做身边的事情,这叫做自主;再逐步发展,也就养成了独立性。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去麻烦周围的人,这是培养  相似文献   

18.
爱的教育     
前几天,我班有一位学生连续请假几天,他的妈妈告诉我,孩子的父亲去世了。我愣住了:孩子还不到12岁啊,这么小,怎么……听筒那边,声音极压抑,传递给我的是那种欲哭无泪的哀痛。孩子的父亲正值壮年,失去了他,一家人的顶梁柱就没有了。我可以想象一家人的悲痛,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位母亲,只好说道:"您现在是孩子们的依靠了,不要太过悲伤,一定要节哀,要注意身体,要坚强……"此时,我自己都觉得语言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无力……放下电话,我的心情更沉重了: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  相似文献   

20.
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到公园去玩,目睹了一件有趣的事。一个七岁左右的男孩,无意中与自己的父亲走失,孩子急得大哭起来。孩子的父亲看到他时,没有叫他,而是悄悄地跟着孩子。当孩子走到公园的门口找到工作人员时,父亲才上前拉住孩子的手。孩子的脸上还挂着泪珠呢。看到这里,我为孩子父亲的机智暗暗叫好。当孩子走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孩子一边哭,一边走着时,他没有像有些父母那样,赶快抱起伤心的孩子,而是在身后悄悄跟着。他这样做,可能会有两种情况发生:第一种,孩子在经过最初的紧张之后,马上平静下来,找到公园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