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是科举制度的改革阶段,受理学蓬勃发展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显示出鲜明的理学化特色。一方面,宋代科举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与唐代有所不同,考试内容上更加注重义理的阐释,形式上偏重议论,在考试评判标准上也以涉理、论理为基准评判文章优劣。另一方面,宋代科举制度与理学的融合促进了隐逸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文学形式的多样化。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科举与理学及文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宋代中国是古代中国重塑对外秩序的重要时期,政治格局的改变无疑影响了宋代精英士人的对外思想与理念。本文将讨论的是,上层精英对政治局势的直接讨论,如何经由科举制度及其衍生品科举用书,使得在政治新形势下产生的现实主义对外观念与传统世界秩序理念一同成为一般知识阶层的知识与观念,并且如何参与重塑宋代中国人知识与思想中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是明清时期的优秀作品之一。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是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小说。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但看问题全面,既要看到科举制度不好的一面,社会黑暗,考场昏聩,到处都有不公平的现象;但同时也要看到好的一面,科举制度让许多寒门子弟有机会改变自己甚至是家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赵亚 《职业圈》2007,(4S):191-192
宋代传奇小说中的劝惩特点历来为人诟病。但劝惩不是简单的说教和议论,其中所体现出的对历史教训的重视和对题材价值意义的追求,充分表明了宋代传奇说对社会功能的重视。这是由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文学自身演变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由此。宋代的文学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趣味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清代科举世家与地方教育--以北方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科举世家。文中利用近年出版的新史料 ,以一向研究薄弱的清代北方地区为例 ,通过大量事实说明 ,形成科举世家的根本原因在于重视教育。以读书为“世业”的科举世家 ,不仅本家族在科举中人才辈出 ,而且成为地方教育中重要的师资来源。他们充分运用家族社会声誉、行政权力和人才优势 ,积极参与地方教育 ,填补了清代地方学校的匮乏也满足广大民众的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霞 《文化学刊》2015,(3):237-239
<正>陈寅恪为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作序时,曾言"中国史学莫胜于宋"[1],反映宋代史学之繁荣。作为宋代史料之渊薮——宋实录,系宋代官修史书的主要体现。宋代历经十八朝,除度宗后四朝没有修实录外,其余十四朝均修有实录,且《太祖实录》《神宗实录》《哲宗实录》经过多次修订,然而仅有《太宗实录》残卷二十卷(原书八十卷)传于世,但这并非说明有关宋实录的记载均已亡佚,而是散落在宋代及宋以后的众多史籍中。学界  相似文献   

7.
神秘的官窑     
汝窑、哥窑、官窑、钧窑、定窑,合称宋代五大名窑,享誉世界.巧的是,桐乡市也有一座"官窑",与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窑"同名同姓,可惜因为史书记载的缺乏,一直无人关注,桐乡官窑因此显得特别神秘. 桐乡官窑,首次出现于文献记载,是南宋人楼钥的《北行日录》.宋孝宗乾道五年即公元1069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一日,中国现代"光棍节",...  相似文献   

8.
金庸小说对古典小说的形式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继承与创新:在现代白话文基础上,有选择地继承了古典小说多用古语词、谦敬词、文言语气助词、文言短语及句式等语言特点;继承了章回体回目形式并开创诗词体回目;继承了古典小说引用诗词的三种方式,并将诗词符号化,使诗词承担更多功能。金庸对古典小说形式的继承及创新主要基于以下原因:还原古代情境与氛围;适应读者文体期待;作家的形式自觉;适应打斗描写和环境描写需要及提升回目可读性与审美价值。通过对古典小说形式的继承与创新,金庸小说形成了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承载力和民族性内涵的独特形式。  相似文献   

9.
蜡书亦称"蜜丸""蜡弹""蜡丸",是古代为防潮泄密,封于蜡丸中的书信。唐代就有蜡书的相关记载,至宋代显见于各类典籍著述中。文章就唐以后史书中对蜡书的记载做简要梳理分析,从传播途径、传播者、接收者几方面分析蜡书的传播与功用,以期进一步认识蜡书。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历史上,"南倭北虏"是对明王朝政权构成严重威胁的两大边患。"南倭"是指14至16世纪期间,由日本武士、海盗、商人、渔民和农民等组成的武装集团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我国东南沿海及朝鲜半岛长达数百年的骚扰和侵略的倭寇。晚明以"倭患"为题材的小说体式类型不一,其对"倭患"的书写方式也各不相同;"涉倭小说"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多重思想内涵、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代以前史传文集中对具有说唱因素的文艺样式的批评话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既为后世说唱批评家加深对说唱本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后世提高小说地位、推动小说发展的基本批评话语,一直绵延至清代。说唱批评强调小说为正史之补,通过小说附冀于史以肯定小说的价值,从而形成了说唱批评的基本观点之一。还有不少关于优人侍臣运用俏皮话、滑稽模仿表演等手法,以戏谑、隐喻等幽默方式嘲讽时政来取悦君主的批评话语,这实际上确立了后世说唱艺术的两大传统,这就是寓庄于谐、滑稽戏谑的表演传统与讽谏时政的传统,前者是说唱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和艺术风格,后者则是说唱批评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明朝陈侃编纂的《使琉球录》作为现存最早的出使琉球的记录,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本文试就陈侃《使琉球录》一书在为后世的册封使出使,册封使录的纂写,造船史、航海史,琉球的区域史,两国的政治关系史以及纠正此前书籍对其进行的错误记载等方面的史料价值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笔记小说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能拓宽取材范围,还能补正史之不足。在历史研究中,应树立广域的史料观,善用各类笔记小说,同时还应谨慎辨别史料真伪,力求接近历史真相。本文以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为例,试论笔记小说在历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科第世家是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江西是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大省,是科第世家集中的省区之一。明代,铅山费氏凭藉科场上的不断成功,而成为“西江甲族”、“科第世家”,在明中叶持续兴盛了近百年。本文旨在通过对铅山费氏的个案研究,就明代江西科第世家崛起的原因、过程及其在江西地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谈些粗浅认识,以期深化对明代科举制度史及当时地方政权基础状况的研究。一铅山县隶属江西广信府,地当闽浙吴楚之交,为东南巨屏,“自永嘉东迁,衣冠避地,风气渐开,历唐而宋,文学士间出,而南渡以后,遂为要区,人知敦本积学,日趋于盛…  相似文献   

15.
毕淑敏小说内容平实、贴近生活,并且尤其关注儿童、女性、病人及军人等群体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的生存意义。本文主要从人物特色、语言特色、题材特色及叙事特色等角度对毕淑敏小说创作特色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解析毕淑敏小说创作特点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延续了上千年,到了清代,科举制度发展到另一个高峰。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科举制度的内容和方法更加刻板,使得士子们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及方法都以满足应试为目的,严重影响了社会的风气和学习风气,因而对清代科举的研究也多从弊端入手,本文则从清代科举制度中相关的历史教育为切入点,探讨其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进而达到可供当今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旧《唐书》对颜师古的名、字记载不同,学界沿袭两书,至今歧异。明代朱由镐、清代顾炎武均曾注意到这一问题,然持论相反。现笔者据颜师古本人奏表及其子颜扬庭的奏表、颜氏墓碑等史料记载,结合古代礼制及颜氏三兄弟的命名规律,论定颜师古名师古字籀。《旧唐书》盖因袭旧史未加考辨致误。  相似文献   

18.
科举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进行多学科的、纵横交错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比较的科举研究,可以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创意。本文从科举学的重要性、广博性和现实性入手,详细分析了科举学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蹴鞠、马球、步打球、抛球、捶丸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和考释涉及宋代“球鞠之戏”的文献史料,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探究球戏在宋代发展至鼎盛的人文社会环境原因,立体化了解宋代球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剖析宋代球戏文化特征,进一步丰富填充宋代球戏研究版图。研究发现:(1)宋代球戏开展具有时间上的节令性、空间上的聚集性和参与人员身份多元化的特征;(2)用具制作中呈现专业化、球具样式多元化和球戏衣着服饰标准化的特点;(3)具备制度化球戏规则、规范化运作机制和创新性球戏规则。研究结论:宋代球戏文化呈现三点特征:创新性及发展性;娱乐性及兼容性;约束性及和谐性。  相似文献   

20.
李光庭的《乡言解颐》记录京津地区的乡言俗语,同时涉及到了清乾隆、道光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民俗风情,对研究清代京津地区的方言俗语、社会生活史、风俗史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