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是指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修饰文词,使语言表达得准确生动。在讲解活动中,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设问、对比、排比句等,可以起到  相似文献   

2.
中国汉代留下了两部伟大的史书,一部是司马迁用手撰写的《史记》,另一部是石匠们用刀镌刻的史记——汉画像石。文字的史记和石刻的史记皆属呕心沥血的艰辛劳作,就艺术风格而言乃一样的深沉雄健,活跃奔放,它们也同样得到现代文化巨人鲁迅的关注与叹赏。他称颂前者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赞美后者为“汉画的图案美妙无伦”。近日,在鲁迅博物馆观看《鲁迅收藏汉画像展览》,聆听来自河南南阳、山东济宁等地的汉画像研究专家的讲解,陶醉于2000年前石刻艺人的杰作,有面对古人促膝恳谈的欢欣惬意,竟不知己身属谁,今夕何年?鲁迅对汉画像的青…  相似文献   

3.
李政道认为:“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和科学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在中国汉画像石中,有许多表现星空天象的图案,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探索。从中,人们感受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确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相似文献   

4.
<正>恰逢"盘龙城遗址"发现60周年,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大学、湖北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2月6日、7日在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举行。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元主持了开幕式,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黄陂区领导等在开幕式上纷纷致辞。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汇聚了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以及我国各重点高校、科研  相似文献   

5.
为拯救历史文化建筑,武汉市于2012年7月出台《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在原有的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青岛路片、"八七会址"片等10片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基础上,新增大智路片、汉正街片等6片历史风貌街区,使武汉市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达到16片。2012年9月25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012年12月3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先后通过和批准实施《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这一举措对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和保护武汉市历史风貌街区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近代英资建筑设计机构景明洋行在汉设计的部分优秀建筑作品及其设计思想进行解读,加深了解,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武汉历史风貌街区建设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冯敏 《中华文化论坛》2023,(2):15-25+185
唐朝军事实力猛增,政治、经济上的强盛和富庶,国际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持续增强,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快速形成。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胡汉民族之间的高度交流与融合的新发展,唐朝的胡汉融合,所涉及民族的范围、地域的广度及融合的深度都是空前的,这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关键历史时期。期间虽然也有类似“安史之乱”一类的反复和曲折,但总体上,这一时期胡汉融合的趋势和方向是鲜明的,其发展进程有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和巩固的关键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谭前学 《寻根》2004,(6):9-13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最早称雄于其势力达到鼎盛并控制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提起秦汉时期的汉匈关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战争。尽管当时汉匈之间曾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但这并未妨碍两地间的文化交流。一方面,战争固然是大规模的社会暴力行[(\316\252\243\254)87(\276\337\323\320\274\253\264\363\265\304\306\306\273\265\301\246\272\315\\270\272\303\346\327\367\323\303\243\254)][(\271\305\310\313\313\371\316\275)282.6(\241\260\325\275\325\371\326\256\272\363\261\330\323\320\320\327\304\352\\241\261)304.4(\265\304\313\265)…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多信《周官》为古文,徐复观《〈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理想性格》则从东汉经学家注《周官》仅称为“故书”而不称为《周官》古文,提出《周官》根本无古文,系王莽刘歆伪作。那么《周官》“故书”  相似文献   

9.
刘克 《华夏文化》2010,(2):46-50
南水北调源头的南阳,在西汉就以发达的农业和工商业“富冠海内”,是列侯士大夫争相谋取寄食之所。东汉时由于“帝乡”、“南都”的特殊背景,更成为皇亲、国戚、王侯和富商们的依附汇聚之地,贵族阀阅甚盛。据史载,东汉时有5位皇后、位贵人出自南阳,封在南阳的公主前后共达7人,封在宛地的列侯也多于西汉。这些人凭借雄厚财力,“生不极养,死乃崇丧”,大造地宫,将坟墓建得异常豪华气派。在他们的带动下,  相似文献   

10.
李智红 《大理文化》2014,(8):I0002-I0004
正6月24日至7月1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鲁迅文学院承办,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大理州文联协办的第11期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在大理成功举办。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钱小芊,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郑明,中共大理州委书记梁志敏,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何华,云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黄映玲,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剑萍以及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成曾樾,副院长李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1月16日,由北京博物馆学会、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协会联合主办的"博物馆保管专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市湖滨大厦召开。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刘超英、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崔学谙、中国博物馆协会保管专业委员会主任梁金生、湖北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吴宏堂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18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有:在文物保管工作中如何分类保护、分类管理及规范建档;文物交接过  相似文献   

12.
“光州固始”在南迁中原汉人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有为 《寻根》2009,(1):16-21
历史上的“光州固始”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东部,它北临淮河,南靠大别山。在中国古代,由于战乱和灾荒,包括光州固始在内的中原地区汉人多次大批南迁江左,其中不少人入居闽越。及至宋代,“闽人称祖皆日从光州固始来”。这既是一种历史真实,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光州固始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唐代光州固始人的南迁入闽两个方面,阐明光州固始在南迁中原汉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2月28日,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在该馆举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80周年纪念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武汉市文化局、武汉市社科院、武汉市地方志办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同时,希望今后要加强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做好文博单位与党史办、地方志办公室以及文博单位之间的馆际交流与合作。纪念国民政府迁都武汉80周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曾作为“国共联合执政的中央政权所在地”,对当前促进海峡两岸再次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杨盛龙 《寻根》2005,(2):25-29
新世纪之初,湘鄂渝黔接壤的湘西龙山县里耶一项重大考古发现轰动中国乃至世界。酉水河畔里耶发掘出一座战国古城,出土36000枚秦简及许多重要文物。国务院将里耶古城遗址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发现是继发现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蕴含巨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中国举办国际艺术比赛的策划能力和实施水平,有效助力各赛事机构开阔视野,南文化部外联局主办、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首期国际艺术比赛培训班”日前在青岛举办。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代会、中国作协九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关于云南文学大发展大繁荣的相关要求,由省文联主办、省作协与大理州文联承办的全省农民作家作品研讨会暨文学创作培训班3月24日至28日在我州举办.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27日—29日,由武汉市文物商店和武汉市文物监管品市场联合举办的"武汉2007年文物艺术品博览会"在长江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广东、新疆、台湾等2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余家商家和国有文物商店汇聚一堂。省市有关领导出席并参观了博览会。  相似文献   

19.
10月18日至20日,由湖北大学、湖北省社科院、湖北文献社(台北)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纪念武汉抗战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南京、香港、  相似文献   

20.
李竞恒 《中华文化论坛》2023,(3):106-121+190-191
朝鲜士人对“汉衣冠”与剃发有强烈的关注,他们看到清朝戏台上还穿着“汉官威仪”,并多次预言“后世王者起必取法于此”。辛亥革命后,朝鲜人的预言成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革命者以穿戏服表达恢复“汉衣冠”的行动。“汉衣冠”与头发,既承载了朝鲜人对明清交替的悲情投射,同时又成为朝鲜人自夸的一种想象符号。在朝鲜人笔下,汉人会为衣冠头发而哭泣,有人因见衣冠而提出想逃往朝鲜,还有人通过偷穿戏服、家藏旧衣或朝鲜冠服来体验“汉衣冠”。甚至满洲人也对“汉衣冠”表达出欣赏与向往,其中或有夸张与想象。到晚清,朝鲜人则配合清朝防范太平天国可能利用“朝鲜服色”,衣冠头发之悲,又指向了明治维新后改穿西装的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