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桂金 《文化学刊》2010,(1):157-161
虽然宗教从本质上讲都源于人类在精神上对超自然的神灵的崇拜与信仰和在灵魂上对现世生存状态的超脱,但是中西宗教文化却存在巨大差异。具体体现在中国的宗教具有多元性、以人文本和重视现世生活的特点,而西方宗教却是一元的、上帝至上和强调来世永恒的。反映在社会政治生活上就是在中国教权臣服于政权,而西方教权则是积极主动参与政权。  相似文献   

2.
关于宗教和死亡关系的论述相当多,这是一个陈旧的哲学论题。但是一般的论述都是基于哲学家的相关思想和理论之上,和心理学基本理论相结合来讨论此问题的文章基本没有。本文就是基于马克思的宗教思想和心理学中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并采用现象学、形而上学的思辨和诠释学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并不仅仅局限于探讨宗教与死亡的关系,还探讨了人能否独立面对死亡,如何独立面对死亡的问题;将从自身世界之外的彼岸世界中寻找无限永恒的希望的传统,转变为从现世生活当中达到一种对此生的满足感,虽不是永恒,但也无需永恒。希望对相关的研究做出一点贡献。同时也希望人们能更加理智的看待死亡,更加积极地过好现世生活。  相似文献   

3.
《旅游世界》2014,(11):32-37
印度是个多宗教国家,佛教、印度教和耆(qi)那教这三个宗教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传统中儒、道、释的三足鼎立。三个教派都信奉“业报”与“轮回”,而修行方式不同,对生命的终极要义与极乐的理解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集先人的智慧,是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瑰宝,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古代兵书都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即便是放在现代而言,针对企业管理来讲,也起到了良好的借鉴效果。当代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将以人为本的特质体现了出来,企业文化中注重人、关怀人的特征日益明显。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根本设计及发展目标在于加强重视企业兴旺的总体发展方向,构建完善全面化的企业发展措施,促进推动企业现代化发展。文章将通过传统文化建设的主要意义以及企业文化发展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建设策略两个方向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构建科学化完善化的传统文化建设途径及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当然首先应该是体现当代中国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但是也必须和必然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基因根基。古老《周易》奠定的"天、地、人、(神)合一"三位一体的世界观,"天道、地道、人道、神道"四大道理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务实求实(务实求真、实干创新、厚实包容、实用求实)"的实学文化精神和"天、地、人、(神)合一"的"元道"整体思辩式的思维方式,应是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基因根基之主根。血脉相连,一脉相承,夯实传统基因根基,根深树壮枝繁叶茂,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到人们的心里和行为中。这是完善和落实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陈凤琴 《职业圈》2014,(28):41-43
文化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只有实现化人这个目标才算发挥了文化所应有的功效。化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使文化贯穿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落实到人们的行为习惯中,形成一种集体的人格。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把文化转化为职工的集体人格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重视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只有实现化人这个目标才算发挥了文化所应有的功效.化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使文化贯穿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落实到人们的行为习惯中,形成一种集体的人格.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把文化转化为职工的集体人格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重视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文化定势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都要受到这一定势的左右和影响。文化本是一个动化的流程,但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发展阶段,都必然存在一定的文化秩序、文化主流,它在这一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起着支配作用和指导作用。任何具体历史阶段的文化氛围,必然有这样一种思想意识中心或重心,否则,社会必然处于一种混乱和动荡状态。 个人的价值定向,是从人的主观活动上着眼的。任何个人的主观活动,都脱离不开社会现实,归根结蒂,是从这样或那样的社会现实出发,去规定和设计个人行为方式和个人行为目标。这种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目标,都必然与社会文化定势发生关系。当社会文化氛围是健康向上的,而个人的价值定向又与这一氛围相一致,那么个人的价值定向就与社会文化定势同步发展,在此范围中,任何具有创造性的个人价值定向,必然促进和推动社会文化定势不断前进和发展。这种前进和发展即包括文化量的方面,也包括文化质的方面,起这种作用的人类个体,除了本人的知识、能力、水平等条件外,应当首先看到,某个具体的人必然是从社会实践出发,对人本身所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实质性的客观存在有一种明智的认识和把握,并把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之间的那些客观的关系,溶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一部关于个人精神成长与幸福追寻的小说。简爱的魅力在于她触动了我们心中的梦想——追求人生幸福与人格完善。简爱的成长与摩西出埃及记有几分相似,但是他们最大的不同是:简爱的幸福不是外在的某个地点或人能给予的,她的幸福是其内在人格的成熟与完善,是灵魂对上帝位格的趋近。简爱成功战胜了自卑,实现了自我。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2,(1):168-168
梁其军在《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撰文指出,文化及文化环境是对德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软约束”因素,彰显着造就人道德心理与道德人格、规范社会道德内容和促进道德进化与完善的功能。而校园文化是具体的道德教育的内部因素之一,其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和魅力的自主性较强的高层次优秀文化,引领着社会时代文化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之一。其中,宗教文化对于洞察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 更有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文化传统现象中,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悠久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宗教不仅与人类文化在同时期形成,也是人类文化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在某些特定时期或特殊的文化领域里,宗教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直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例如,宗教文化对古代音乐艺术、建筑美术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中外许多建筑艺术的典范,是在宗教的殿堂里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构建民族框架的有机命脉,这些传统文化在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和转化升级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两者之间辩证关系的阐释,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弘扬之间的融合发展路径,通过产业融合、文化内核挖掘、整合资源配置等方式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为实现文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高度重视人格完善和道德养成,把至高目标与现实路径相结合,标准教化与自律慎独相结合,环境熏陶与虚心涵泳相结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道德养成路径。这种路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和践行具有重要的方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桥华 《文化学刊》2015,(1):171-173
神秘主义是一种独特而另类的人类思维与认知真理的方式,存在于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神秘主义以直觉而非逻辑的方式解释现象世界中无法理解的现象。神秘主义在宗教中的地位亦是举足轻重的,修行者都以神秘主义的途径去追求神秘的境界,以达到修行的圆满。以藏传佛教密宗修行的目标与方式简要论述神秘主义在宗教中的体现,探究神秘主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吴世旭 《文化学刊》2013,(5):111-115
1980年代以来的民间庙宇重修体现为一种权力互动的文化表征,在特定的学术话语中被表述民间信仰活动复兴的结果。实际上,庙宇重修的根本原因乃是社会性的,本文认为,庙宇之社会生命的维持既依赖于物质性的建筑,也离不开仪式活动的展演,二者都是地方营造的特定方式;正是通过这种地方营造,庙宇具备了将不同的人、事、物吸纳进来的资质,因此,庙宇重修实为地方营造在宗教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达,其根本意义和房屋的建造与重修一样,在于为人之存在提供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哲学——佛教,在中国大地深深扎根,其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在取名用字中有迹可循是佛教中国化发展有力的见证,也是中国人和中华文化对佛教包容与接纳的直观表现。这一现象记录了佛教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碰撞交融中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佛教特色的称谓符号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同时也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余永红 《文化学刊》2011,(3):166-169
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母体,由于特殊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民族历史文化,陇南地域的白马人主要信仰天地日月以及山河树木等自然神和祖先神,体现了古老民族宗教信仰以自然崇拜为特征的原初性,而陇南地域汉民族的宗教信仰也体现了相似的特征,这种相似性不仅体现在信仰的神灵大多相同或相似,而且信仰的仪式和祭祀的方式也基本相同,部分宗教造像中所传达的视觉形象也体现出趋同或相似的文化特征,这应是古代氐羌文化的白马藏族宗教文化与汉族宗教文化在陇南地域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吴文印 《职业圈》2013,(35):112-112
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曾说:“真正的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在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时说:你做团队的领袖,你的力量源自人格的魅力和号召力。凡是成功的管理者都知道:只有把自己具备的素质、品格、作风、工作方式等等个性化特征与管理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完成管理任务,实现管理目标。这其实就是人格魅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6至18世纪中国传统文化西传欧洲的历程也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被解读为没有宗教信仰、无神论的文化,形成了所谓的16至18世纪欧洲的"中国无神论"。探讨"中国无神论"的思想根源离不开当时欧洲社会历史的宗教属性,不同的认识产生于中西传统宗教文化关于宗教信仰认识上的差异,进一步表现为中西宗教文化传统对有神论与无神论认识上的差异,其根源为基督教一神论传统教义的绝对排他性。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观念,以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概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企业文化发展主要有四个阶段依次是企业家个人魅力文化、领导团队文化、企业文化和竞争性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是开发者对被开发者采取教育、培训、调配、使用和管理等有效方式,对特定群体或个体的内在素质和潜能的塑造和发掘,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人事相宜达到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