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全称是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它是这中美两所名牌大学10年前共同创办的教学和研究机构,旨在培养从事中美事务的专门人才和有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每年,“中心”都在中国招收近50名硕士或相当于硕士水平的学生,由美国聘请来的教授上课;从美国和其他国家招收50名国际学生,由中国教授用中文上课。中国同学和国际同学彼此之间是同学,更是朋友,“中心”也因其特殊性被称为“不出国的留学绿地”。我曾在这里学习了一年(1996—1997学年),对“中心”教学方面的特色以及中美教学方法的不同有着很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形象建构的宏大叙事中,全球瞩目的大型体育赛事书写着独特的篇章,世界杯足球赛是其中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部分。在全球拥有30亿观众的赛事,是参赛队伍进行国家形象塑造的难得机会。但在当下网络传播下,更多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是基于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而是关注更丰富的个体,再从个体叙事升华至国家形象。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存在着多个碎片化的个体叙事,而这些个体叙事构成了国际传播丰富形态,为国家形象建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2,(1):57-57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在《文化研究}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批判的和多元的文化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综合的方法,能够被应用于很多文化产品。它的综合视角包括了政治经济学、文本分析和受众研究,提供了批判的和政治的透视,使个体能够仔细剖析主流文化形式的信息、意义和影响。文化研究因而成为批判媒体教育学的一部分,它使个体能够反抗媒体操控,增强他们的自由和个性。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12,(1):38-38
纪海英在《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撰文指出.以往西方主流心理学忽视文化、过分强调实证方法造成了一系列发展困境,主流心理学哲学基础的动摇及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等,使得文化因素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被遗忘的角落变为被关注的中心。由此,心理学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契机,即文化转向。主流心理学哲学基础的动摇及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使心理学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价值在于交流。中美之间由于文化的不同导致两个国家在过去发生了不少误解与冲突。文化交流是消除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当下,随着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新形态和格局变化,中国渴望了解世界,同时,中国文化希望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与重视。作为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画家陈逸飞,在上个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在大洋彼岸求学、传播中国文化,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由于文化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家庭价值观。要想更好地理解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差异,就必须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美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对中美两国家庭价值观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增强中美两国人民进一步的交流,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误解而引起的不必要冲突。  相似文献   

7.
叙事背后是文化,对于叙事的研究其实质是对文化的透视和思考。就叙事学十分关注的诸如“形式”与“文本”而言,分析目标不仅限于叙事人称、时间等,其文字中蕴涵的国家形象、文化身份更值得审视。同质文化下产出的文本内容会得到其文化群体认知上的理解,跨语境的文学作品容易造成文本理解困难。以跨文化视角对叙事文本的创作方式、视角进行分析,会发现中德文化的殊异决定了其文学作品内容和叙事手段的差别。跨文化背景下的中德作家会以何种角度诠释并展示不同国家形象,跨文化叙事者对本国和异国的解读和想象的特点,其叙事方式如何带着深刻的跨文化意蕴,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跨文化的中德文学研究从来不应是一个被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在大众获取信息渠道中的重要性将逐渐消减,新媒体赋予了人际传播以新的意义,并对文化传播提出了新的可能。美国等国家不仅有效利用微博来传播国家以及城市形象,而且还精心策划,设置了微博传播的议程,引导公众关注有利于其国家城市形象的话题和信息,成功地打开了国际传播的大门。由于城市形象研究开始逐步得到重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无疑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如何通过新  相似文献   

9.
以往人们多关注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关注教育与地域文化之间关系的文章很少。文章通过考察"关学"的兴起、宗旨、特征及在地方社会传播的机构等,阐述和论证了关学理论及其传播对于地方文化传统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为地方村落中个体的"德行",也表现为村落整体的特征,更表现为关中地方社会的特征。正是因为"德行",地方社会村落的再生产才得以继续,关中地方社会也得以成为独立的文化区域。  相似文献   

10.
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170多年的中美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也记录了华裔移民在异国他乡的艰难奋斗历史。作为美国主流社会文化中的少数族裔文学之一,华裔文学走过了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目前地占据一席之地的发展转变。纵观其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华裔群体的共同文化空间,即唐人街,一直是华裔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书写要素。文章梳理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及唐人街的形成历史,细读具有代表性的华裔文学作品中的唐人街书写现象,以此解读华裔群体的共同文化空间——唐人街及其文化情结。唐人街是华裔移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展现的是一种区别于美国主流社会的不同生活方式。它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各种外在表征,是浓缩在异域地理空间里的中国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1.
美国第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 Inc)5月29日对外宣布公司已同意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将其收购。该消息一经发出受到了中美两国媒体的密切关注。美联社和路透社在得到消息后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滚动报道,美国其他主流媒体也在收购消息公布后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宗收购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对中美家庭教育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利距离、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及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等五个文化维度的差异进行探讨,旨在正确认识跨文化交流中的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以期为两种文化有效交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吴江 《文化学刊》2009,(3):131-131
吴江在《百家杂谈》中撰文指出:不可否认,山寨文化确实起步于对主流文化的模仿,毕竟,当主流已经树立起它的商标,甚至形成市场的垄断时,模仿并嵌入几乎是唯一的途径。然而,更应看到的是,山寨文化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而更有超越和创新。山寨产品的物美价廉,以及对主流垄断市场的冲击,不仅是“山寨”创新与超越的证明,更是驱使主流市场不断进取的一条不可或缺的“鲇鱼”。  相似文献   

14.
尹超 《职业圈》2008,(14):106-107
文章通过文化讲述挖掘了青岛建筑沧桑的过去,并且分析了建筑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当时主流思潮体现及其影响。不仅看到建筑背后的各个政府对青岛的政治经济定位,更着眼于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和中国主要建筑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形象即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名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各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对其他国家在该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和韩国不仅地理位置上邻近,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外交等多方面也互有影响,韩国主流媒体如何向其国民展示中国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韩国三大报纸②之一的《中央日报》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工具,检索了《中央日报》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上半年有关"中国"的所有报道,借此研究韩国主流媒体《中央日报》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并依据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中美经贸关系又成全球关注的热点,坊间对中国企业投资美国也多有期待.1月6日,正在美国"探路"的中国外长杨洁篪在出席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午餐会致词时披露,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国企业对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44亿美元,为美国经济复苏和保障就业作出了贡献.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眼下中美日益增多的共同利益的大局基础上,在合作始终是中美关系的主流框架前提下,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文化不断积淀,代代传承,日益博大精深,对任何一个民族或任何个体而言,认识自我尚且困难,认识异质文化更是不易。西方看待东方,认识中国和中国人如雾里看花;中国认识西方,了解西方文化同样困难重重。但是,在全球化的当下,文化交流势不可挡,它是团体、民族、国家之间合作交流的基础;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能缓解意识形态间的冲突,能弥补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的不足,更能扩大交流的层次和范围,因此  相似文献   

18.
集体与个体的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型时期"(1895-1925),前后出现着戏剧性的变化。在前期里,集体意识曾经以"群"的概念为主流知识分子所讴歌,而相对于"群"的、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概念,则受到相当的贬抑。但是到了转型时期的后期阶段,即是进入"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5),集体意识受到了主流知识分子猛烈的攻击,其中作为"群"核心观念的国家与家族,尤其受到严厉批判。而以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思想的出现——个人主义观念,则受到主流知识分子广泛的回响。近代中国的转型时代由"群性"探索到"个性"追求的价值转换,对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将透过新文化运动时期主流知识分子对家庭与家族制度的反思与批判,探讨近代中国从集体意识走向个体意识之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和2006年夏季,美中两国分别遭受了飓风“卡特里娜”和强台风“桑美”的袭击。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本国发生的自然灾难的报道是很不相同的。本文以自然灾害发生后1周时间内《人民日报》对“桑美”的报道和《纽约时报》对“卡特里娜”的报道为对比样本,通过对两家媒体报道内容构成、侧重点、新闻价值体现、对待政府的态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论证新闻文化不同对媒体的报道影响;并基于此对国内媒体的“对外报道”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文化讲述挖掘了青岛建筑沧桑的过去,并且分析了建筑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当时主流思潮体现及其影响.不仅看到建筑背后的各个政府对青岛的政治经济定位,更着眼于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和中国主要建筑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