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价值观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谓是重中之重。通过高校校园文化这一平台或载体的搭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是高校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契合是其融入的前提与基础;着力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其融入的关键;最后,打造"互联网+"的融入方式、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互动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是其融入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对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当代大学生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自身社会适应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并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价值。同时,高校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立足主流意识形态思想阵营,借助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积极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独特的大学生适应能力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是构建我国文化治理体系和增强我国文化治理能力的内在需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此也可更好地展示自我价值、表现自我优势,掌握适应岗位工作的关键能力。北大荒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全新内涵,作为黑龙江省独有的精神旗帜之一,将其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彰显办学育人的鲜明特色,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创业决心,引导学生弘扬传统、奋发图强、努力作为,为区域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该文首先逐一分析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北大荒精神新时代内涵,以及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然后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以期借鉴。  相似文献   

5.
冼夫人文化是岭南地区的名人文化,是集爱国主义及先进思想于一体的地域性文化。冼夫人文化作为茂名乡土文化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其中的“好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重要的精神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宝贵的价值。冼夫人文化早已不只是传统文化,已然沉淀为一种育人的路径。该文探索冼夫人文化融入医药类高校文化育人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旨在增强大学生的革命意识、奋斗意识和爱国意识,培养其优秀品质。冼夫人文化融入医药类高校育人工作,有助于提升医药类高校校园文化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力量的体现。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关键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文化软实力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部分高校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细化至课堂教学和各项文化活动中,希望真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然而,这种互动还是以班级为基础,但在高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学生自身对班级的概念已经淡化,宿舍、社团等平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影响力。因此,本文客观分析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及其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学校良好氛围的营造均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主导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以及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趋势为引导,结合本土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从而探寻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与实践经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和启示,为今后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案例教学法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教学,要实现教师从"传道者"到"引道者",学生从"观众"到"演员"的角色转变;要坚持案例选择基本原则,优化案例选择;要以价值观问题为抓手、以师生提问互动为推手组织好案例分析、讨论;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教学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0.
河东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孝友为先、勤俭持家、童蒙养正、诚信友善等丰富的教育思想,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平台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郁继军  刘继祥 《职业圈》2008,(18):143-144
文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高校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对如何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纵深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高校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对如何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纵深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是医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康复医学专业学生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践能力及以康复服务为理念的职业综合素养能力,其中德育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实践模式。文章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创新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以探索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国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传承中国精神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赖于中国精神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必然选择,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当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从高校和谐校园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建设.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强烈冲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挑战,我们十分必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视角大力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范畴、从大学生主体地位入手建设网络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16.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而高校作为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阵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今天追求多元价值观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的发展,并创新和探索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立保  张威 《文化学刊》2015,(4):126-127
高校工会目前主要停留在服务教职工、开展活动的层面,很难把意识形态教育融入进去。高校教职工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任。如何提高高校教职工的思想觉悟,让教职工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前高校工会组织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主要从思想、活动、制度层面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导、激励、规范高校教职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现代文明素质的有效载体。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轻忽的重要地位,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对提升校园文化质量、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加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则是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图书馆环境建设、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以及文化活动建设等方面,阐述图书馆功能对于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琦 《职业圈》2014,(17):105-106
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为出发点,对医院宣传工作进行限制分析,对现阶段医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院的改变进行简单的叙述,希望能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可以不断升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