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网上飚红2016年新春,导演萧寒在著名弹幕视频站Bilibili(简称"B站")注册了一个账号,想看看他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能不能受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欢迎。没想到,刚注册成功,还未发布任何内容,就涌进来上百号粉丝,网友们纷纷表示看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不过瘾,请求导演赶紧拍续集。很多人看完一遍,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根本停不下来。在"B站",《我在故  相似文献   

2.
正为寻找行将消失的中国传统手艺,展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张景历时三年拍摄一部纪录片,上网展播后迅速走红——张景卖掉房子用三年时间拍了纪录片《寻找手艺》,开始被多家电视台拒绝。他破釜沉舟上网免费展播,一夜之间红了起来,网友好评如潮。随后迎来了鹿晗加盟、央视签约、电影节评选入围等一连串好事。这个过山车般的"起  相似文献   

3.
栗子 《文化交流》2016,(5):12-16
近年来浙江纪录片出品繁花似锦。该文以大型纪录片《南宋》和《艺术:北纬30度》为范本,展现制作团队的思想碰撞、融合和艰辛的创作历程,以全球化视角解读全人类的文明。《一本书一座城》《人文深呼吸》《中华好故事》等优秀纪录片,硕果累累,点赞频频,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和浙江故事。  相似文献   

4.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日报,肩负着“传播中国,影响世界”的责任。其2018年以来持续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丰富内涵。在文字与影像的交织中,空间的单位信息量增加、表现力增强,空间成为提升叙事效果的重要手段。《中国日报》系列纪录片通过引入外籍主持人、平衡细节与宏大场景、自然呈现摄制后台等方式,丰富了空间的叙事层次与内涵,不断加深海外观众对中国的认知与认同。这揭示了国际传播的空间建构是一个多方参与建构和阐释的动态过程,应鼓励多元文本、多重参与、多媒联动,从而进一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2月27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地理频道、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新加坡海滨别墅影业公司、德国NDR联合出品的英文纪录片《鸟瞰中国》荣获第五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国际传播奖。大美河山、华彩人文,纪录片《鸟瞰中国》用它特有的视角抒写出中国壮阔、多元的人文地理。鸟瞰的角度是全知全能的视角、是宏大的视角,能以这样的创意统领作品全篇,实属非凡。历史上下五千年,纵横捭阖八万里,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的故事、中国的历史,绵延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如果想完整呈现这个古老神秘而又包容开放的文明进程,岂是几集纪录片就能承载的了呢?而2016年1月21日至2月25日在英国广播公司二台(BBC 2)播出的六集纪录片《中华的故事》以尊重多元文化为基调,站在现实的场域里追溯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进程,讲述了别样的"中华故事"。这部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共同投资的纪录片《中华的故事》(The Story of  相似文献   

7.
沐羚 《生态文化》2007,(6):F0004-F0004
《森林之歌》大型纪录片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于12月1日至11日在央视一套与观众见面了。《森林之歌》由中央电视台、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联合摄制,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记录森林版图的自然类纪录片,填补了我国生态纪录片领域的空白。该片阐述了森林与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关系,生动展现了人、动物、森林和谐共生的世界,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纪录片界,著名纪录片制作人孙书云是一位中国故事的成功讲述者。孙书云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在英国从事独立纪录片制作,其著名纪录片《西藏一年》曾以“罕见的深度”呈现了一个西方人所不知的西藏。近年来,她又涉足中外合拍纪录片领域,先后与中央电视台、BBC等中西主流媒体合作制作了《中国艺术》《喜马拉雅的天梯》《天河》等中国题材纪录片。  相似文献   

9.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其作品千姿百态,获得了诸多奖项。麦克尤恩后期的小说逐渐转向对现实主义的回归,大胆展现英国社会风尚和历史文化。《追日》是其21世纪的经典力作,既保留了英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要素,对社会的"恐怖"和"病态"进行揭露,同时又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其现实主义新的元素,为人物、环境细节的真实刻画增添了批判色彩,其写作手法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实验革新。  相似文献   

10.
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央视纪录片中心联合推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首次向世界介绍中国"诗圣"杜甫,然而,这部纪录片在国内外遭到的评价褒贬不一。本研究对该片的豆瓣影评进行了量化和质化分析,发现中国受众在解读这部由"他者"参与讲述的中国题材纪录片时,多数采取了对抗和协商的立场,其中原因既有语言的壁垒和文化观念的差异,也有社会背景、受众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杜甫》在中国的多元、分化的接受情况对于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策略具有颇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电影《后会无期》制片人方励自费在英国三大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只为还原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今年夏日,有一位中国人自掏200多万元,在英国三大报纸《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卫报》上刊登"寻人启事",寻找1942年"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中的英军战俘和他们的后人,他计划把这段快被人遗忘的历史拍摄成纪录片《The 828 Unforgotten》,预计在明年10月26日上映。他叫方励。他对"里斯本丸"念念不忘方励,电影《后会无期》的制片人,  相似文献   

12.
华裔美国作家哈金在尊重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创作了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作品《南京安魂曲》,并赢得了各界的赞誉。在人物塑造上,这部作品突破了作者屡屡遭批的"东方主义"的诟病,将民族经验飞跃为了国际经验;在写作风格和内容上,哈金以纪录片一般真实的细节使民族的创伤和灾难的历史发出了真实的声音,实现了从沉默到发声的飞跃,对于当今一些扭曲历史的现象提出了挑战;哈金以道德和人性为衡量标准,秉持着真实客观的原则,成功地让这部作品实现了从历史到文学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五集大型纪录片《春晚》登陆央视荧屏;次年2月,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重新剪辑的50分钟时长的《春晚》国际版Inside China’s Biggest Gala(《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在其所覆盖的26个亚洲国家播出①,成功实现了这一国产纪录片的对外播出,也开启了2013年中国纪录片"走出国门·讲述中国"的步伐。2013年12月29日,第三届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闻天下网制作的12集纪录片《南非人在中国》于2015年6月24日在北京正式上线发布。该系列纪录片是为庆祝2015南非"中国年"而拍摄制作,旨在促进中南两国的民间交流,增进两国相互理解和友谊。除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官网英闻天下网、中华网、优酷、腾讯、YouT ube等平台推出之外,该系列还在北京卫视纪实频道和南非最大的商业电视台ETV播出。《南非人在中国》系列纪录片采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5.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09,(7):63-63
《辉煌60年—共和国纪事》大型文献纪录片(12盘VCD) 本片通过大量弥足珍贵的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共和国从诞生以来60年间的巨大变化,是迄今为止反映共和国历史最为全面完整的大型文献纪录片之一。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教学应用价值和珍藏价值,在文献纪录片中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并播出的重大外宣纪录片《东京审判》,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东京审判开庭70周年、国家公祭日、"七七事变"纪念日等重大节点,在美国、加拿大、中国等海内外多家电视台和网站播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第一时间主动回击了日本NHK播出的同名纪实剧集《东京审判》中的错误史观。该系列纪录片共为两季,每季三集,每集48分钟,先后斩获第21届亚洲电视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大奖、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7.
2016年1月21日,英国广播公司二台(BBC2)开播纪录片《中华的故事》,笔者随即前往伦敦玛雅视觉国际(英国以制作历史和文化题材为主的纪录片独立制作公司)总部,对该片的主创团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钮骠 《文化交流》2013,(9):38-40
前不久,央视播出了8集电视纪录片《京剧》,向广大观众展现和解读京剧艺术。我作为一个从1948年开始学演京剧、至今已有65年的京剧人,当然倍加关注,殷切期待。认真地看了首播之后,心情是欣喜的。喜的是,央视以京剧为表现对象,精心拍摄出这样一部大型纪录片,这种做法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并且将这宗国粹艺术向世界推介,其意义重大。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纪录片《西藏一年》(A Year In Tibet)以独立制片的模式,由旅英的华人纪录片制作人书云于2006至2007年在西藏拍摄了十三个月,2008年制作完成。该片是近些年最有代表性的西藏形象文本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多重话语空间下的不同价值诉求,体现了西藏形象的话语权力新的秩序结构。如今,不论是国内还是域外,对西藏的陌生感已经大为减少,但不同的话语主体对西藏历史、传统和现实都有着不同的认识。一方面,官方话语、个人话  相似文献   

20.
影视作品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除了走出国门的电视剧和电影,优秀国产纪录片也在积极发挥作用,讲好中国故事。CCTV4纪录片《传承》介绍了海峡两岸多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讲述他们真切动人的故事,向国内外观众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解说词含有丰富的文化负载词,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外国观众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程度。该文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研究纪录片《传承》解说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和方法,希望为中国文化纪录片解说词英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