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村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有利于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和农民增收致富。信息化与工业化可以"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也可以"两化"融合。抓住农村信息化跨界发展新机遇,走出一条"信息化武装农业,服务业助力农业,工业化提升农业,三产互动,网运互联"的新型农村内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层面的深刻探讨,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人民属性。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指导地位,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互路径,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信仰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让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3.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民精神生活的家园,它对弘扬和践行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意义深远,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推进乡村的文明风尚。本文将以浙江海宁为例,在研究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即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握群众需要、完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然后阐述了农村社区文化的特征,并对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现状做了简要概括,最后针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建议,旨在为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迈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引领旗帜,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深入分析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思想。"文化自信"理念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同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壤,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理性的有效论证。  相似文献   

6.
面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与"城市容纳力存在上限"的两重困境,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成为此两难情境下的重要实践之一。然而,农民集中居住并不只是农民居住形态由散居向集中的转变,更面临着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交往的部分断裂与重构等问题。本研究试图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四川成都市温江X社区的实地调研与分析,深入了解农民转变为新型居民后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社会交往等方面转变的现状,提出农民集中居住的文化适应是农民原有的乡土文化同社区城市文化相遭遇并产生冲突、调试和融合的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可开展的调试手段,以期为集中居住农民的文化适应研究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社区文化建设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趋显现,相关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区工作所面临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工作的总要求、总目标为指导,提高责任意识,认真研究社区文化建设;发挥政府指导、监督、管理责任,从长远考虑,基础着手,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发展;集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发挥文化、宣传、教育等部门优势和特长,共同建设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虽然经济建设仍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文化建设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其文化建设更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于提高居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困境,提出了建议对策,希望能为社区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认识和探索世界科学的理论,其内容的中国化有现实基础,也是迫切之需。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坚持正确的路径和价值选择,在回归内容最本真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文化转型和现代化建设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准定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可以有效增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更好地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推动立足于中国文化向度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希望和关键在于青年一代.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增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感和自觉性,要从培养合格接班人、巩固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和加强理想信仰教育等战略高度推进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积极探索实施"青马工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大众化,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满足我国改革发展需要的一种强大推动力。在大众化过程中,要切实注意三个问题:着眼实际"大众化"马克思主义;"通俗化"马克思主义;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反馈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之一的静安区,建设文化特色区既要借鉴纽约、伦敦、巴黎等全球城市的精神文化,更要凸显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并渗透于城区文化规划、设施建设等方面;在阐释"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提炼了静安文化特色的四大元素,形成了静安"城市建筑文化形态中西合璧、商业文化时尚高端、休闲娱乐文化品牌多样、社区文化繁荣和谐"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具有紧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理论支撑,给少数民族文化构建指明了方向.该文首先简单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及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现状,其次探究了协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义,最后针对马...  相似文献   

15.
目前,非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国有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专门的机构指导和管理.国企文化建设有各级国资监管部门设置的宣传或文化部门负责组织推动,而非公企业文化建设则处于"中间地带",没有专责部门予以指导、组织、扶持.宣传文化部门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但对非公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报道多,组织指导少;组织部门主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文化建设处于附属地位,涉及较少;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企业家(企业主),企业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关系不大;工商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制度检查多、事后处理多,文化建设更是擦边球管不着;各类主流媒体,在非公企业文化成果展示推介方面,更多地定位为商业行为,而非公益活动,对非公企业员工工作生活的正面报道较少,对非公企业家(企业主)形象缺乏客观塑造和正面引导.从"暴发户"到"富二代"等词汇的使用以及一些知名企业家从财经版"沦落"到娱乐八卦版,可看出非公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重视度、认可度、支持度有限.  相似文献   

16.
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研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其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合理性、主要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内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机制创新等。  相似文献   

17.
正浙江农村文化礼堂风情各异,吸引了不少游客。在一家村级美术馆,我遇到几位老外朋友,正跟着村民学剪纸。农村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尊重之上的引领。她融进了浓浓的乡土内容,无论节庆礼仪、教育培训还是文体娱乐活动,都有文化能人在大显身手,都有广大农民群众在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区团建要在社区党建工作的带领下,努力构建社区团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体系;健全社区共青团组织,抓好团干和团员队伍建设,加强和巩固团在青少年中的群众基础;以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和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广大社区居民生活,全面活跃社区共青团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中国农业的未来,其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水平。较之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有鉴于此,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学习实用技术,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有对社会负责的意识。本文分析探讨了农民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健全制度保障,强化政策支撑、坚持新型职业农民主体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的中华文化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构筑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旨归,科学回答了中华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如何用"等基本问题,内含着坚守中国立场、践行中国价值、锻造中国力量,构筑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价值内涵,是构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