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耀华先生在<金翼>中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一个家族的发展变化过程,但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天命观和风水理论的角度来探讨<金翼>中两个家族的兴衰史,探寻金翼之家兴盛背后的文化动力,进而我们可以看出天命观和风水理论这两种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快速发展中涌现出地毯式开发和碎片化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既保留村落独有的空间格局、山水景观,又能延续传统文脉,扩大民俗文化影响力,催生传统村落在发展中强大的内生动力,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基于共生理论,以浙江省丽水市鸬鹚村为例,采用景观基因分析法,以物质形态标准作为分类依据,剖析景观基因特征及其与村落发展的深层次联系,进而构建出传统村落活化保护和共生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耕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农耕地区乡土文化的核心。以耕养家、以读兴家的“耕读相兼”方式承载、见证、完成了一个个村落家族的延续,因而耕读传家也成为很多村落家族的家规家训。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地区的玉坡村是典型的具有耕读文化传统的古村落。该文通过对玉坡村落进行调研,探讨该村落耕读文化的内涵及时代价值,以期优秀的耕读文化在传承中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伴随云南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丽江纳西族的民族文化也声名远播,让很多人以为纳西族同胞就生活在云南.其实不然,在川渝地区这片土地上,藏匿着一个小小的纳西族村落,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传统,并且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里,他们还保留着古老的文化习俗,这个村落便是四川凉山地区的俄亚大村.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资源,具有多元价值。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本文将从重塑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吴越  戴宏杰  张平 《中国名城》2023,(11):81-87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较高价值及传承意义的村落,悠久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落的发展、保护进程中,囿于诸多因素,大量的传统文化、建筑和村镇空间格局遭到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基于叙事空间理论,梳理传统村落叙事要素,分析空间的叙事条件,把叙事方法融入空间设计的过程。通过叙事空间营造,让村落成为文化感知载体,形成文化场,保护传统文化,激活村落内部活力。以墨戎苗寨为例,整理村落的叙事要素,分析公共空间叙事性,从叙述者、受述者、叙述媒介和叙述内容4个方面,提出叙事空间营造方法,为当代传统村落的文脉延续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和古人生产、生活的传统智慧。将安徽省内五批次共400个的国家级传统村落纳入分析范围,分别运用SPSS进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等描述性统计分析,ArcGIS进行最邻近距离、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等地理空间分析,探讨五批次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演进的过程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安徽省传统村落呈现非均衡凝聚型的空间分布特征,集聚形成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形成两大核心区。②五批次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演进与高程、坡度、坡向等自然地理条件存在密切关联,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缓坡、阳坡的地区。③五批次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演进与所在城镇GDP、道路交通等社会经济方面,集中分布在经济相对滞后地区,靠近道路和城镇的地区。④各个批次的传统村落各个形成年代均有之,其中隋唐五代形成的村落随批次逐渐减少,宋、元、明、清代随批次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林耀华先生笔下的《金翼》采取小说体的形式记录了黄东林和张芬洲两家人的家族兴衰。风水观念作为这部小说的一个暗线贯穿始终,对两大家族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风水作为大自然的潜在规律,对今天的现实生活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扎实技术支持。该文分别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内涵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阶聚类方法,从自然特征、文化特征和民族特征3个方面选取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因子,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71个传统村落进行景观类型初步识别.聚类结果表明湘西州传统村落景观共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湘西州南部苗族特色乡土建筑村落景观、中部苗族土家族特色山地梯田村落景观、中部苗族土家族特色山林滨水村落景观、北部土家族特色民族...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传统村落文化包含着多样的文化源流与多彩的人文魅力,然而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却面临诸多难题。为此,只有坚定文化自信,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调查,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以人为本,积极调动广大民众参与;战略提升,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纳入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等,才能促使福建省传统村落文化的心理传承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王雅琨 《文化学刊》2012,(6):108-113
村落演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乡村文化生态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演剧不仅创造和影响村落的口头传统,而且参与塑造村落信仰的基本面貌,强化其内部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戴彦  平楠 《中国名城》2024,(2):80-86
快速的城镇化给传统村落保护带来了多重困扰,我国传统村落面临村落主体衰败和文化价值损失的双重压力。传统村落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展示出应对外界扰动的能力,保证了村落系统稳定和文化延续,适应性可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新的着力点。通过明确传统村落适应性的内涵,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重庆地区传统村落作研究实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水平差异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适应性策略,增强传统村落面对外界扰动时的适应能力,以期促进传统村落保护。  相似文献   

14.
岭南地区的广东省内,广府、潮汕、客家和雷州四大汉族分支民系形成丰富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以村落空间为载体,岭南传统村落营造形成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的教化空间.教化内容与空间形态相契合,体现多重文化价值.具体表现为:环境教化空间,传递生态文明价值,建构和谐人居环境;伦理教化空间,体现社会治理价值;德育教化空间,蕴含美德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塑造创客文化是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号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创客文化的塑造需要政府制定与实施更多相关的政策,包括对创客文化主体和成果的政策鼓励与保护,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创客文化,加速创客文化的传播,扩大创客文化的影响,使其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王东  刘恒 《中国名城》2020,(3):86-91
以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五批共67个安顺市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与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安顺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顺市传统村落整体位于中北部的平坝区、西秀区以及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其中沿滇黔古驿道两侧高密度分布,其他县域则零散分布。总体空间布局特征为"大集中,小分散"。从地理环境、交通干道、历史文化三因素探究安顺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旨在为安顺市传统村落的地域性保护与开发提供前期依据。  相似文献   

17.
琴江村位于今福建省长乐市,为清代八旗驻三江口的水师营垒,其地理位置和历史遗风,无论是从闽江海防整体的军事意义,还是从琴江满族村在海西文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来看,对福建民族村落的建设和研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琴江满族村的军事、教育和人文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其文化发展脉络,正视本真,以史为鉴,以期打造福建民族文化精品,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皖南传统村落作为我国最具地域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之一,以其保存面积之广、完好程度之高、类型之众,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而闻名于世,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以深受徽文化影响的核心地带黄山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梳理、资料整理,结合地域文化对其传统村落的空间网络特征进行研究,揭示了皖南传统村落具有山环水抱、发展演进、树状分布的物质空间网络特征和兼收并蓄、宗族教化的非物质空间网络特征,并通过案例实证,总结了空间网络特征的形成主要与自然环境、人口迁徙、社会经济和人文历史四种影响因素相关,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宏观整体性的传统村落保护思路,以促进皖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村落根植于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其价值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村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聚落遗产群,是记载古代社会变迁、文化融合的恢弘史诗,是当今世界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中国传统村落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保护中国传统村落需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以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资源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本,是古村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后房寨作为威信县古村落之一,以苗族居民为主,不仅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还具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天然的石居环境,有极大的保护和开发价值。目前,后房寨作为威信县传统村落的建设单位,不仅是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交融之地,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该文基于田野调查,从地理环境、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特色4个方面指出了后房寨的发展价值,以期为探究古村落文化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