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徐楠 《文化学刊》2023,(10):23-25
闽东畲族传统服饰作为闽东畲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畲族文化历史传承过程中一直是一处耀眼的存在。本文以闽东境内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畲族传统女装为样本,从服装的样式、颜色、纹饰图案等方面着眼,探索闽东不同地域畲族传统女装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当今旅游市场日益火爆,游客对具有纪念价值和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把畲族服饰元素运用到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理白族服饰蕴含着本民族历史、民族审美、民族信仰等文化内涵,白族人民创造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艺术。本文将从大理白族服饰的面料样式、色彩风格、图案装饰等多个艺术视角剖析白族服饰的艺术特征,由此归纳出大理白族服饰的文化特质与艺术审美内涵,以期为世人更加深刻地认识白族服饰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底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旅游职业教育中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让更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成为当今旅游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广西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中优势明显。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主要有: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民族传统文化新课程;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从中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5.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服饰是民族文化之一,可以直观地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审美情趣及价值观念等。本文以阐释日本传统服饰中的和服为中心,通过追溯和服的起源和发展,归纳和服的种类及特征,分析日本服饰文化中表现出的日本人的自然崇拜和神权信仰等宗教意识;日本人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重视并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以及日本人以崇尚闲寂古雅、纯粹风流为基调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婚姻礼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被传承与遗忘。从婚姻形态、婚姻观念、婚姻方式以及婚姻习俗等方面来探讨畲族的婚姻礼俗,不仅可以揭示出该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而且对整个人类历史文化的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寻神秘的畲族,将被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所折服.如果说畲族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史书,那象征凤凰图腾美丽的畲族头饰就是其经典的篇章,记载着畲族渊远流长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高校艺术教育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艺术文化知识,更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责任。现阶段,大多数的高校艺术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没有恰当地处理好民族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间的关系,致使民族文化传承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及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推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广西古老的土著民族,拥有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当代社会城市化的推进,壮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与壮族传统文化大相径庭,因此,壮族文化的传承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文化传承是民族群体的一种自我完善;其次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民族文化传承人;最后在保护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创新,使文化开发和传承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余小沅 《文化交流》2008,(12):61-63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传递仪式上,一位来自浙江省温州市的畲族姑娘雷小珊接过了火炬。她作为代表56个民族形象的中国"民族体育之  相似文献   

11.
畲家婚俗     
农历三月三是浙南山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畲族的传统节日。在丽水地区云和县雾溪乡坪阳岗村,正在举行一场极富畲族特色的婚俗表演。 畲族婚俗,是畲族人民生活习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祖国民俗大花园中一朵小花,它仪式隆重,特色浓郁;比歌赛舞,妙趣横生;彩带凤笄,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2.
作为民族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民族工艺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占有关键地位。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传统民族工艺正逐渐被迫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传承与保护民族工艺成为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本文将以甘肃省Z中学为例,分析唐卡工艺传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根据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畲族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少数民族,一千多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畲族人不断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在服装、发式、头饰等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刻上了畲族独特的烙印,当我迈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当即被畲族的美丽震撼了。  相似文献   

14.
该文深入剖析了民族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领域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得以世代延续的生命线,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历史积淀的总和与精神追求的框架。在此过程中,设计创新发挥着连接古今的关键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构,使其在现代社会语境中焕发出激越的生机。该文着重解析了故宫博物院在立足核心文化资源基础上,实现其文化元素向创新性商品转化的策略与路径。并基于案例的启示,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的三大核心策略: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形成系统性认知;运用现代设计语汇进行文化重新编码;明确市场定位与差异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中的融合应用,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及现代设计的创新性转化,方能实现文化认同唤起与商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晋华 《旅游世界》2023,(11):64-71
作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蒙古族中又分了许多不同的部落,而这些部落因为所处地域环境的不同,服饰、饮食、民俗又保留了不同的特色。就以蒙古族服饰为例,2012年,我国首部民族传统服饰地方标准《蒙古族服饰》正式实施,其中就包含了28个部落的服饰。今天笔者介绍给大家的厄鲁特服饰,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大省,云南正在不遗余力地打造民族文化强省,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如何既可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让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云南文化产业化的现状及重要意义、产业化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文化产业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陈烁 《文化学刊》2016,(4):101-103
道家美学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美学观念,创始人是老子,庄子为重要的继承和发展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美学主张人随自然。除了对中国的文学、绘画、音乐等有很大的影响,道家美学对中国服饰的发展也具有很大意义。本文将从色彩、材质和样式三方面分析彭丽媛的服饰,品味深厚的中国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道家美学对中国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媛 《文化学刊》2012,(4):102-106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近年来侗族以其独特的歌唱形式和歌唱文化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由此,侗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大山登上了舞台,那它就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个体,而是牵涉各种因素的文化共同体,关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对它的保护、诠释和传承都将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势必关乎人类文化、民族文化的经营和发展。本文拟贵州黔东南地区侗族为例,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去探讨侗族歌唱活动背后深层的文化功能.以期揭示侗族这一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特性,并试图勾勒出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和理想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9.
周宛 《文化学刊》2024,(3):189-192
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知识、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研究图书馆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还对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探讨了图书馆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组成分支,蕴含了博大精深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历史,本质上是民族审美意识和理想美感的集中化体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美育指导进行结合,不仅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学生拥有更强的民族情怀。该文首先分析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其次介绍了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和原则;最后从形成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精心设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内容,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组建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策略,以期给相关研究带来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