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解读华兹华斯经典诗歌《丁登寺》,分析诗歌中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对城市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信念三个方面逐渐展示的生态共同体意识。诗人在人文的视野里用沉思的理性力量来调节面对大自然时内心深处涌起的强烈情感和丰富想象,向现代读者传达有关生态的启示,对人类在面临生态危机困境时被触发的身体问题和精神挫败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尹砥廷游唤民先生继《先秦民本思想》、《孔子思想及现代意义》之后,又推出《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它以爱国主义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情感特质、表现形态以及华夏...  相似文献   

3.
"绝圣弃智"是庄子的主要思想之一,对于"绝圣弃智"的相关论述主要集中体现在《庄子·外篇·胠箧》一文中。《胠箧》一文通过采用事物类比的方式对统治者治理国家,以及世人对待智慧的态度进行了深刻论辩。庄子认为,治理国家应"绝圣弃智"。本文立足《胠箧》且结合庄子"绝圣弃智"的思想来源,以及其产生时代的社会背景,探讨"绝圣弃智"带来的社会启示。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其和谐思想也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遗产,儒家和谐思想中的思维原则和价值理念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儒家身心和谐思想的基本内涵,并论述其在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庄子》与魏晋士人郭象的遭遇,既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又可以在人性的根源处找到依据。郭象注的《庄子》,最终成了郭象自己的《庄子》,这与他所采用的"寄言出意"的诠释方法密不可分。郭象运用这一诠释方法建构了"独化"的哲学本体,为当时的社会存在找到了合理的依据,使得"天人"之间,乃至"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得以解决。本文主要从"独化"的哲学本体论、"名教"与"自然"的调和、对现代经典诠释的启示三个方面阐释了郭象哲学中"寄言出意"这一诠释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和《雪虎》两部小说都是以"狗"的生命历程为线索来叙述故事情节。这两部小说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动物小说,其对人类社会意识和生存意识有深刻的启示。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环,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7.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旨在共同保护全球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区域和文化遗存.世界自然遗产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关乎地球生态安全.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有效保护了珍贵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  相似文献   

8.
儒家诚信思想是一种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其在封建传统社会中用来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稳定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家诚信思想在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今天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儒家"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其次分析了儒家诚信思想现代转型的现实依据,最后提出了儒家诚信思想进行现代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风景"第一次作为理论术语出现,本文第一次从文学角度考察了"风景"一词的衍生,从理论角度阐释了"风景"的特质与"形似"的价值,并通过比较古人与西方、现代学者对"风景"内涵的界定,说明了"风景"的古今通用价值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经典中一直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学界对于《周易》思想探讨已久、成果甚多,但很少对《周易》中"气"的思想进行系统论述,而"气"的思想在《周易》思想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意涵和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阴阳二气""精气""气之感应"三个方面对《周易》中"气"的思想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文献,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文献,在对《大学》、《中庸》的关键词进行训诂考证和文献思想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大学》的"明明德"、"格物"和《中庸》的"中"和"天命之谓性"等概念与判断的含义及其与文献思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赜索隐,阐幽表微,深刻揭示了这两部经典的宗教性内涵,系统阐述了在儒家哲学理论框架下,人之所以为人者只有在"天"与"人"的关系之中才能充分实现的根本道理。本文以先秦儒家由原始宗教向人文主义转型的历史脉络为依据,刷新了历代关于"格物、致知"、"中"、"天命之谓性"的各种观点,为现代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去做一个真正有根底、有理想、有道德、有践履的人,提供了重要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的启蒙运动系一种"前启蒙主义"思潮,表现出过渡性的思想特质.它所凭藉和倚重的逻辑基点在于极力强调信仰-情感解放的决定性作用,在其背后暗涌着一股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即作为对儒学"天命"观的反动,它将意志视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前启蒙"思想探索与情感趋向的深层潜隐着更为深刻的逻辑悖论,即对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误读"与二者之间内涵的互换转移.这也是一种抽象化的形式逻辑与实质内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结合相关史事,可知《小毖》产生于"周公居东"期间。考辨篇中关键字句,可见《小毖》是成王在先祖神灵前诉说内心忧闷的诗篇。篇中,成王以鸟儿自喻,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本文指出,内心戒惧,黾勉于事是《小毖》篇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   

14.
对《海的女儿》已有多角度观照,然并未穷尽对这篇经典童话作品内涵的诠释。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重读这部经典,尝试从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视角,来分析女性和自然之间独特的联系,揭示童话中深刻的生态意识和女性关怀,即作者意在重构一个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琅琊榜》《甄嬛传》是由热门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被誉为良心制作并受到了观众喜爱,《琅琊榜》更被誉为是"男版《甄嬛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两部剧的人物塑造、情感和心理变化描写手法,从男性和女性的视角全面探讨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并通过封建制度压迫下人性的反抗与灭亡,探寻现代剧作蕴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波 《文化学刊》2015,(3):137-138
李白的诗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除了诗歌,李白的辞赋同样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李白现存古赋八首,除《剑阁》《明堂》《大猎》为大赋之外,其他五篇皆为抒情小赋,其抒情小赋以"时间"和"生命"为主题,既与抒情小赋的传统继承有关,也与他个人的生命意识密切相关,表现了李白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这与李白诗歌中超越时间和生命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此,新时代下充分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历史渊源、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涵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孔子礼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重要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充分探究其历史渊源,理解其深刻内涵,挖掘其当代价值,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论语》为核心文本,对《论语》中蕴含的孔子礼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借以深入探究了孔子礼思想的起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突破传统古典主义诗歌的格律、韵脚、平仄等的束缚后,中国现代新诗从表现形式上体现出了"平民"的特点。在现代新诗的发展和流变中,诗人始终真挚抒写人的心理体验,但每一个时期的每一个流派所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不同的。本文主要从早期白话诗、新月诗派、现代诗派、"七月派"和"九叶派"具体分析了现代新诗的情感底蕴。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当今现代社会亦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主要分析了儒家治道思想要义,并从仁政思想有助于推进治国理政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德治精神是国家治理中的思想源泉、修身思想有助于培养公共管理者的素质三方面具体探讨了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爱"作为早期佛教中便已产生的思想,一直在佛教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杂阿含经》中详细的展现出爱支作为缘起法中的一支,在缘起法完善之前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十二因缘完善之后,联结各支的重要作用。同时,"爱"作为一种恶业,是苦产生的直接根源,因此在早期佛教中一直被予以断除,这一思想在《杂阿含经》中有详细体现。通过分析《杂阿含经》中"爱"的思想出现的原因和内涵,可以发现,"爱"不仅对缘起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在整个佛教思想体系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