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特别的审美习惯,蕴藏了一个民族深刻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博物馆保护的主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但由此带来很多的问题和矛盾。本文以汉画像石的保护和利用为例,提出解决当前博物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有关建议与对策,使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
《寻根》2016,(2)
正从《新安名族志》整理情况看徽州宗族的神异表现笔者通过对《新安名族志》的梳理,整理出神异事件38例,其中唐代5例,宋代8例,元代(包括元明之际)5例,明代17例。唐代以前无例可循,因《新安名族志》成书于明代,故明代以后没有记载。可见神异事件发生的情况除元代国祚较短之外,基本保持逐步增长的趋势。从神异来源看,孝行共有18例,保障乡里8例,善行5例,义行2例,其他5例。其中孝行约占所有神异表现的一半,可见孝行是神异表现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介绍了北川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青片乡概况,重点介绍了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论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是以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的.在流传中继承,发展、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面貌.如宝卷这种形式,从最初唐代寺庙里的俗讲,宋元讲经中的说诨经,到后来成为明清民间的宗教性说唱故事.江苏靖江的讲经宝卷,同其他明代宝卷一样,至少从明代中期开始,作为民间宗教做会中的说唱部分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遗产是由先人创造并保留到今天的一切文化遗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竞争力构成要素,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贺云翱:《文化遗产学初论》,载《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为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普及文化遗产知识,营造出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运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大学生上网的整体状况,通过对问卷的具体分析,讨论学生在利用网络方面的利弊得失,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眼于灾后北川在恢复和重构区域生态环境下,如何保护并活态传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议题,探索了将政府、企业、民间、学界等部门联合为有机整体来传承发展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模式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类型多种多样。其中,线性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一类。相对于其他文化遗产形态,线性文化遗产具有经历空域广泛、绵长,无法在点状或块状空间条件下予以保护和利用等特殊之处。但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串并能力,能够把保存在不同场域的各种文化遗产资源组织起来,进行综合保护和开发,提高整体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效能。另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赋予某一项具体的文化遗产以新的功能与使命担当,使之在继续释放新价值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延续生命周期,让这条文化遗产保护的红线不朽,在实际操作上进行相应的技术手段、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也是必然要求。文中结合大运河相关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已经成为目前旅游类型中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凉山彝族火把节就是一个代表。火把节的成功举办,既为民族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创造了极高的社会效益。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部分即原真性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出现了过度商业化、世俗化、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火把节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洪虹 《寻根》2016,(4):124-129
一明、清两代,徽州民间分家析产现象便十分普遍,分家析产通常会订立书面契约,记录家庭的概况、所生子女以及家产的阄分详情等,这种契约称作分家文书,还可称为分家阄书、分单、议墨合同等,正是由于徽州地区一大批分家文书的存世和发现,更加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州民间在父母在世时进行分家析产的现实,也为研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工作。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北丝绸之路"及"大运河"的申遗成功,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热度持续升温。保护并利用好这类集自然与文化资源、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遗产,对串联区域、整合资源、再现历史上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地区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线性文化遗产概念和研究进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茶马古道"雅安段遗产作为实地调研对象,对其遗产内容和保护与利用现状做相应的解读,并综合诸多建议模式,最终形成5个层次统摄下的保护与利用方案,亦对现阶段"茶马古道"雅安段文化景观的打造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南通蓝印花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其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有青铜饰纹的高古,汉砖瓦的粗犷,宋瓷的典雅,苏绣的细腻,剪纸的简洁,织锦的华贵,质朴素雅、含蓄优美之中,凝聚着艺人们智慧的结晶,饱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其简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性、权属特征和他国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为遗产地群众所有,以他们为核心主体建立多元化的保护与开发主体,他们也应该成为收益的主要享受者。其他利益主体则分别享有不同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15.
杜凯月 《寻根》2020,(1):98-103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制度,婚嫁习俗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代化推进的当下,对比过去的日常生活,传统婚嫁习俗有哪些变化?在变迁过程中又有哪些方面是不变的?在变与不变之中,所遵循的准则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进行探讨。2019年夏,我在东营杜家村就当地婚嫁习俗进行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该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习俗,只在某些环节适应现代需求做了调整,同时对比山东其他地区,大部分存在同质性,但是也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6.
17.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建设现代明城市和保护历史化遗产的关系,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历史化遗产,提高城市化品垃,已经成为人们迫切关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特定意义上讲,两者的地域空间相同,实施主体相同,目标一致。它们是互为依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涵盖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旅游过程中文化特质的融合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天然内核,是生产性保护的有效路径,文化旅游还要重视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涵养利用。本文指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中的优势与差距,从政府发展战略、部门工作推进、文化产业视野、企业市场定位,提出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 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孔子说:“士志于道”,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始终是他们的一个主题。从历史上来考察,维护传统价值观念是中国士人们的主流取向,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也!当然,和“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样的道理,士人们的精神风貌又随着历史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