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堪称明清小说中的"结拜双典"。本文以作为历代风俗与社会现象的兄弟结拜为切入口,首先推源溯流,呈现出通俗小说史上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与世情小说(《金瓶梅》《歧路灯》)代兴背景之下,结拜叙事的互文状况与演变特点——着重体现在结拜者反目绝交的情节上;其次从情节叙事角度,挖掘出世情题材小说兄弟结拜描写的意义;最后通过梳理明清以来官方与民间对于结拜的舆论态度和观点主张,探讨了相关小说叙事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影《黛绿年华》是根据郑慧原著小说改编,但它实质上有着明显的张爱玲小说痕迹,影片在不少地方参考借鉴小说《第一炉香》,如二者所描述的基本场景、情节、人物等颇为相似,这也是电影《黛绿年华》与小说《第一炉香》》得以比较的重要基础。但电影导演对小说《第一炉香》的人物命运等进行了适当地改编整理,两个作品在故事基调、人物塑造与结局主题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对二者进行比较探析,以期更好地展现不同艺术表现手段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流行于大陆网络的拟古世情小说,在言情之外,也对其虚构的历史图景中的社会规范,加以明确的突出和强调。小说通过强调遵循体制内礼法秩序的意义,塑造出一系列可为时代借鉴的人物形象;也通过对与历史相类的事件情状描绘和价值评判,积极利用并调和体制内的规则以达成目标,重新定位传统儒家思想在新型社会价值观中的位置。拟古世情小说的这种表现,除了来自于民间的群众性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所规约的艺术立场,还在于它们灵敏领悟到当前有所恢复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价值观念中出现的新保守主义,并先于当下国家意识形态,在网络文学创作上加以反映。  相似文献   

4.
文言话本体小说逐渐形成的一见钟情、诗词传情、私约私订、几经波折、终得团圆的结构框架,对应的是《莺莺传》、《娇红记》、《贾云华还魂记》、《钟情丽集》等篇。由于《娇红记》被误断为“元初宋梅洞著”,造成了小说史的割裂。把《娇红记》的著作时间考证准确,才使被砍断了的明代世情小说史的链条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5.
《歧路灯》是明清时期为数不多的教育小说,虽是教育小说,但书中有大量关于人情世态的描写,所以也可以将其归类为世情小说。它以"浪子回头"为主题,描述了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谭绍闻堕落败家后又幡然悔悟,最终浪子回头重振家业这样的警世故事。其中,文化劝喻的丰富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相辈有一批古字画传到我的手中,尽管我把它作为心爱之物妥善珍藏,但总未有暇细览和品味。 去年偶然翻阅刘光祖所著的《写竹百家》书,遴选中国自五代到现代画竹名家百人,邑人画家林兰八主其内,可想见其画竹技艺已非一般。读了此书,忽然想剑我所珍藏的字画中似乎也有林兰作品。于是赶忙回家检索家传旧藏,竟发现有品相完好的一组林兰的《墨竹四条屏》。画中,林兰将谦谦君子之形画得栩棚如生,无论是晴竹、雨竹、风竹、新黛,均墨色饱满酣畅,笔势灵动遒劲,尽得文与可和郑板桥之遗风。  相似文献   

7.
《喜福会》是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其自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广大观众及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小说主要讲述了四位华人母亲和自己女儿因生长的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摩擦和纷争,因此,基于跨文化视角,具体分析小说中反映的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霍小玉是蒋防创作的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是法国作家小仲马代表作《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两人都是典型的风尘女子形象,爱情最终也都是悲剧收场。本文将立足文本,从社会、家庭、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对两人的悲剧性命运以及造成该种悲剧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家,《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其扛鼎之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其短篇小说《格林威治姑娘》也充分体现了黑色幽默小说的主要特点。本文将结合情节、人物、语言,从喜剧形式,悲剧内容、反英雄式的人物、反讽的艺术手法三方面来分析《格林威治姑娘》的黑色幽默及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李志宇 《文化学刊》2023,(8):188-191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之一,它的语言有着独特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和作者的价值取向。从它的语言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从文学形式以及艺术审美上可以对小说进行传承,还可以对当时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胥吏文化对《水浒传》的人物构成、主题思想及故事模式等层面的渗透,意在说明作为中世纪英雄传奇的《水浒传》,其世情化描写之所以表现出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跟其人物构成向着诸如胥吏阶层等更具世俗性的社会群体下延,存在着十分紧密的逻辑关系。而类似林冲等人物之所以被成功塑造为艺术典型,《水浒传》之所以被称为世代累积型小说的典范作品,亦可由此得到多个层面的较为确凿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儿女英雄传》中何玉凤身上有着不同于传统侠女形象的新特点。从十三妹到安家媳妇何玉凤的角色转换,曾引起较大的争议。这个人物的身体是由旧小说各种人物模式重新组合叠加而来的,建构这位晚清侠女身体的材料在小说史上历历可循:超越常人生理局限的神性身体来自唐宋剑侠小说;神勇的血肉之躯出来话本中的绿林世界;治家贤妇的形象是明清世情小说人物的优化组合。晚清侠女的这种多重建构的创作方式,宣示着旧小说在新的时代来临前一次无力的突围和真实的衰落。  相似文献   

13.
樊瑞娟 《文化学刊》2024,(3):141-144
《金锁记》是张爱玲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对女性意识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处境和追求。本文以《金锁记》为例,探讨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文化内涵。首先介绍了张爱玲及其作品的背景,分析了她作为女性作家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和表达的重要性。接着概述了《金锁记》的故事情节,其中女主角曹七巧作为一个新女性形象,在家庭、婚姻和社会角色中面临种种挑战和制约。女主角的经历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并体现出张爱玲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批判。然后重点分析了《金锁记》中女性意识的表达,曹七巧对自我独立和自主选择权的追求成为她意识觉醒的源泉。最后分析女性意识的文化内涵,总结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金锁记》展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并提出了对传统观念和社会期待的批判。文化背景对于女性意识的形成和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社会角色和权力等方面也是女性意识的重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4.
亨利·詹姆斯以其心理现实主义小说著称,他被认为是西方文坛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过渡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多处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旧交替时期,反映现代性对人们思想生活的影响。本文从现代性角度出发,解读小说《专使》中“向内转”的写作手法、民族国家思想以及现代化的影响等问题,揭示出作品中隐含的现代性线索。从詹姆斯的生平及欧美社会发展背景等方面进入,结合小说的情节重新还原出亨利·詹姆斯现代主义写作背后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汉书·艺文志》最早赋予"小说""类"的意义,并将其溯源至稗官。秦汉简牍表明稗官系具有附属性质的低级官吏,但"小说"源出稗官之说难以坐实。《汉志》所著录的"小说"大多与黄老、方术有关,战国以降兴起的黄老、方术有一部分滑向"小传统",并被归入"小说家"。《汉志》中的"小说"更多的是价值定位,其内容定位与文体定位相对模糊,且没有确据表明记事是小说家的特征所在。目录学意义的"小说"所确立的价值取向与内容取向,又为作为文体的"小说"奠定了重要基础。由于"小说"标准的不确定,《丹》《泰原有死者》《妄稽》《赤鹄之集汤之屋》等简帛文本是否是"最早的小说"引发学者争议。《丹》《泰原》与后世的志怪小说相似,然而形式与功能仍有差距。《妄稽》虽是俗赋而非小说,但为认识小说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线索。《赤鹄》与"书"类文献关系密切,"书"的叙事与战国时期涌现的叙事文本一道,反映了中国叙事传统的萌兴。  相似文献   

16.
溟北 《文化交流》2003,(4):11-14
用小说沉淀“危机”记忆,即将诞生的一部长篇—— 作家柳建伟要创作一部反映非典时期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萨斯危机》,我得知这一消息并不吃惊。因为这位以对社会变化发展异常敏感而  相似文献   

17.
韩国小说《单纯的真心》是一部深入探讨社会问题的炙手可热的文学作品。该小说中一个既具有文学深度又具有社会相关性的角色是“■”。“■”作为主人公,在寻找自己姓名真实含义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还揭露了被领养这一群体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真实性和情感联系的重要性。该研究通过探讨《单纯的真心》中主人公名字“■”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论证了该名字对于推进文学文本叙事和丰富文学内涵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所体现的“门柱”“灰尘”和“纹宙”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主人公追寻自我与寻找名字真实含义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和《雪虎》两部小说都是以"狗"的生命历程为线索来叙述故事情节。这两部小说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动物小说,其对人类社会意识和生存意识有深刻的启示。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环,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9.
小说《沙地屯》是奥斯丁创作晚期的未竟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个人经验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采用新的叙事题材与形式进行创作,进一步发展她的小说风格。研究以申丹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为关照,聚焦《沙地屯》的叙事题材与形式,发现小说分别描写了英国摄政时期医疗进步与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旧冲突,两种冲突一明一暗,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小说叙事中的显性情节与隐性进程,共同反映作者对英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混乱与断裂的体验与批判。通过这种混乱与断裂的体验,奥斯丁在创作中开始使用一种新的移动变化的视角对现代化进程进行观察与描绘,使《沙地屯》呈现出强烈的实验性质。  相似文献   

20.
《换位》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戴维·洛奇的重要小说之一,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各种时代主题。本文尝试对小说《换位》写作手法进行篇际互文性研究,从篇际互文性的转换方面和链接方面来分析小说《换位》的篇际互文性艺术,以此来加深对该小说的语言艺术和社会涵义的赏析和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