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发展,前人的优秀品质被后人继承和发展.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因此即使在现代,儒家思想也有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当前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和思政德育环节,有助于减少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对大学生思想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分析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谢永梅 《文化学刊》2015,(2):228-230
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非常深刻,儒家、法家、道家、程朱理学等思想均包含在其中。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泰一生通过文学创作,探寻俄国社会的未来出路。他一方面主张用人性善的本质去宽恕恶;另一方面反对以武力革命抗恶,主张博爱。仔细研究便会发现,托尔斯泰晚期思想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孔子和老子,对托尔斯泰的影响巨大,这从他前后期的经典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其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5.
彭小军 《职业圈》2014,(15):122-122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形容,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叹。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不偏不倚,融会贯通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凝炼萃取,作为新的文化传承于未来;作为政治思想工作者,我们要善于运用有浓厚历史韵味的传统文化思想,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和现代管理。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自 1 91 9年的五四运动以来 ,已成了几代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时人的中西文化论争作为近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昭示着历史转折中所蕴含着的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需要中西融合、激浊扬清。1 .当人类即将告别 2 0世纪的时候 ,美国的社会学家托夫勒、未来学家奈斯比特都处心积虑地谋划着关于 2 1世纪的未来 ,东西方国家面对着跨世纪的转折 ,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着自己的发展前途和命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们或许已经意识到 :昔日的农业文明已成了落日前的一抹余辉 ,工业经济中的某些产业已滑过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8.
潘朵  王晓华 《文化学刊》2022,(7):178-181
宝座在传统家具中属于独树一帜的品种,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独特的造型、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及意义都远超其家具本身的高贵。论文的重点以我国传统宝座为主要对象,并综述利用文献数据搜索、历史探究、个案剖析,以及归纳总结等科学方式,对各个时期中国传统宝座的历史发展、设计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现代家具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信息的全球化传播和交流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文化领域自然也不会例外,尤以美学之间的碰撞最为突出,西方美学凭借着自身的文化,逐步蔓延到国内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拥有着多姿多彩且绚烂纷繁的传统文人艺术,在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时,古老的中国也需要认真分析自己面临的困境。文章将以全球化为视角,分析全球化给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复兴带来的问题和冲击,并给出了突破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雕艺术是从泥土中走出的民间艺术,展示着民族文化的魅力。它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独特的艺术珍品,不仅走进了豪宅深院,也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很难想像,大自然的泥土中蕴藏着鲜为人知的奇形异状的美。那些被忽视的、被抛弃的各种乔、灌木及竹的废根,和自然界的景物一样,同样具有幽雅的形态,蕴藏着生命的内在活力。根雕艺术创作追求的是自然天趣的美。罗丹曾说过:“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发见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到它内心的‘真’。这‘真’也即是‘美’。”信奉自然应是根…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同样也是企业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一个企业没有了文化就等于缺失了灵魂.凡是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成为近年来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1,(2):106-106
杨莉、伍敏在《湘潮》2010年第11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性所在,是中国人民自我认同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提升文化吸引力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构建文化尊严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构建正确尊严观的核心。面对现今中国社会文化尊严的缺失和错误尊严观,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最佳文化尊严和正确尊严观的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便有独特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使得"家"的地位超越个体,凌驾于公共事物之上,在人生中甚至具有"根"的意义,然而,随着西方社会工作的引入及近年来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家"文化与舶来的价值观并未得到更好的整合。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我们要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根据中国社会具体情境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运用到社区实务中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因此,在建立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管理化,又要汲取中国传统丈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5.
贵立义 《文化学刊》2010,(4):96-100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法律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维护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传统文化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仅就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与法治、重教化轻惩罚、富而后教及宽猛相济等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与心理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古老的东方哲学、宗教文化、古代医学之精髓。中国禅宗文化之人性观,集中吸收了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心理健康思想之精华,从人的心性角度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探讨与阐释。在心理治疗方面中西文化的存在差异性,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应当在借鉴西方心理治疗理论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探索中国民众的性格特征,创立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媒体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新媒体的到来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它可以将传统文化通过新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体育文化在其中的比重非常巨大,而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可扩大其影响力。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阿拉伯人有的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经由(大食国)半岛到达中国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有的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广东省广州市;有的则通过香料之路到达中国的泉州、扬州、杭州。他们起初落藉在城市外围,之后便渐渐定居在城市里。从汉代到清代,阿拉伯人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社会、建筑学及医药学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哈桑  董国炎 《文化学刊》2016,(4):233-235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随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流入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发明、茶叶、瓷器、丝绸等,对阿拉伯文化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促进了阿拉伯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而言,现代化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不断深入地运用,以及由此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全面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涉及到文化在器物层次、制度层次、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变化,还特别涉及到人们在心理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方面的转型。虽然从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范围上看,现代化过程肇始于17—18世纪的英、法两国,19世纪才扩展到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美地区,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化却构成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并且延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特别是促进了人类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发展。因此60年代以后,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建设而言,普遍面临的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就是,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接轨。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界也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学者们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现代化的意义、价值。我们认为,在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任务时,无论如何都不能不把传统文化与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关系包含其中,因为从历史因果关系上看,现代化是伴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得到不断运用并促进了工业化文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