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闻阅评     
劳教人员不可称犯罪嫌疑人北京某电视节目今年5月11日播出一条题为《假警察行骗再次进班房》的新闻,内容是曹某冒充警察行骗被处以劳动教养一年零三个月的处罚。该新闻多次将受到劳动教养的人员称为犯罪嫌疑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处罚,并非是刑事处罚,尽管其  相似文献   

2.
韩雅冬 《视听界》2010,(2):103-103
一.民生新闻的误区 1.对民生新闻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民生新闻采编人员视野狭窄,眼睛只盯着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像交通肇事、打架斗殴、偷窃行骗、房屋漏水等边缘化新闻。  相似文献   

3.
当前,冒充记者行骗,特别是冒充电视记者行骗,已成为骗子的“拿手好戏”。据最近一伙在海丰被抓获的冒充广东电视台记者的骗子(见南方日报4月23日一版报道)说:去年以来,他们流窜于湛江、惠州、惠阳、东莞、陆丰等地进行诈骗活动,得款10万元。如果不是这次落网,这出“人间悲喜剧”肯定照样演下去。 据了解,这些形形色色的新闻骗子,凑合成伙,挂着什么新闻中心公司、服务部的牌子,背地里却打着权威新闻机构的旗号,欺世盗名;有的利用与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订立播出协议,即借用其名“瞒天过海”,到处行骗;有的受新闻单位中个别人的雇佣与指使,名为宣传,实是“创收”……尽管形式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骗钱。  相似文献   

4.
清扫假记者     
已经搜集到手的1995年假记者行骗被捉的新闻有12件,据披露,共抓获假记者60余人。其中行骗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要数《羊城晚报》报道的在郑州物华大酒店抓获的一对贼男女。男的叫张林群,是北京某公司业务员;女的叫常华,是由内蒙古进京“闯世界”的女混子。二人自1992年勾搭起来走南闯北一路冒充记者行骗,转悠了20多个省市。  相似文献   

5.
行骗了一辈子,但何金城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被“骗”上警车,然后在行骗的大本营长沙市宣告诈骗生涯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传媒业竞争日益加剧,五花八门、令人瞠目结舌的假新闻甚至成了某些媒体应对竞争的“杀手锏”。在时下一些报纸的“社会新闻”和“特别报道”等专栏内,经常看到一些离奇的假新闻。炮制假新闻的人多是以文行骗的骗子。从形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闻媒体上不时报道某地抓获假记者行骗的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每当看到这类报道时,心情就特别沉重。为什么一些人热衷于冒充记者行骗,恐怕与现实生活中少数真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吃、拿、要成了惯例不无关系。近日读报,看到一则标题为《识别假记者的“秘诀”》的消息,不禁眼睛一亮,我认真将它读完。该消息说的是某乡来了两个自称中央某新闻单位的记者,这在穷乡僻壤之地的乡领导眼里,无疑是件大喜事,于是酒肉相待殷勤备至。可不久,乡领导就看出了破绽,将两个扭送到派出所,一审,果不出所料,这两个人是刚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冒牌…  相似文献   

8.
李大春 《云南档案》2007,(11):71-72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建立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我国的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该制度的运行在实践和理论上存在诸多缺陷。本文从分析劳动教养制度的现状入手,从宪法学的角度作出了若干思考。制定一部劳动教养法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公民权利特别是人身权利的法治保障状况。  相似文献   

9.
沈太福及“长城”公司(简称)非法集资、独吞巨款的骗局已被揭露。他们的行骗与某些新闻媒介的推波助澜有关。秦泽的《“长城”大骗局:新闻如何走人误区?》一文从新闻业务的角度,围绕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的缺乏、传统宣传模式下打“官方”牌的心理效应和报道典型习惯“往好里说”的单向思维等问题作了冷静而深入的讨论,新闻界也许能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大观周刊》2012,(11):30-30
本文对劳动教养制度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倡采用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法对当今的劳动教养制度进行完善.使劳动教养制度更加趋于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更加符合法治要求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地方经常有一些假冒记者出现。这些怀揣着伪造的某某通讯社、某某电视台、某某报社记者证或介绍信的“记者”,打着采访的幌子,向企业和单位及个人行骗,其目的是骗取金钱财物。这些假冒记者的出现,不仅给一些新闻单位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危害了社会。 这些犯罪分子为什么要以“记者”身份来干违法的勾当呢?细细想来,恐怕也有我们新闻单位自身的问题。 近几年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沉渣泛起,也使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个别人或多或少地染上了一些不正之风。有的记者、编辑利欲熏心,见钱眼开,往往利用自己的身份到处伸手索取钱财;有的记者在采访中不是  相似文献   

12.
叶铁桥 《新闻界》2013,(16):31-33
<正>"颠覆性",是许多人看了南方周末8月1日对唐慧案的一组报道后,最想说的3个字。作为唐慧案的报道者之一,我没法不关注这组报道。正如报道所言,事实上,社会上笼统地将跟唐慧有关的案件称为"唐慧案"并不准确。当过唐慧委托代理人的胡益华说,"唐慧案"事实上包含3个案子,一是唐慧11岁女儿乐乐的案件;二是2012年8月2日被永州市劳教委劳教后,唐慧对劳动教养决定提起的行政复议案;三是湖南省劳教委撤销了永州市劳教委的劳教决定后,唐慧诉永州市劳教委的行政诉讼案。唐慧由地域性的新闻当事人成为了全国瞩目的新闻当事人,是从第二个案子开始的,她被劳教的消息在微博上传开后,她就走到了烈度越来越大的  相似文献   

13.
重庆开县3名农民工在上海蒙冤被处劳教,后经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撤销劳动教养决定。上海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赔偿3名民工5万余元,该赔偿金目前已经兑现。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新闻策划,在我看来,其实应该叫新闻宣传策划,是在报道过程中对新闻内涵的一种挖掘和对新闻外延的一种拓展。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新闻在先,策划在后。新闻是基础,策划是建立在新闻这个基础上的,是以新闻事实为依托的。  相似文献   

15.
虚假小广告搭乘合法报纸发行渠道的“便车”行骗,眼下正在安徽的一些地方流行。在这过程中,媒体或蒙在鼓里毫不知情,或睁只眼闭只眼任其所为,以至于成为实际上的“同谋”。  相似文献   

16.
最近,深圳市中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发布《关于依法处理非正常上访行为的通知》,明确提出非正常上访的14种行为,并规定对多次非正常上访者可以实施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17.
刘铁生 《军事记者》2002,(10):59-60
图片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它包含着两方面问题,一是新闻图片的作用、地位问题,二是新闻摄影的素质问题。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实在新闻实践中,这两方面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至少没有解决得很好,但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重视新闻摄影,掌握新闻摄影手段,对新闻从业人员非常重要。在新闻的道路上多一种手段、也就是多一只新闻摄影翅膀,多一只新闻摄影的轮子,新闻从业人员应努力成为图并茂的两栖记。  相似文献   

18.
去年冬,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吴礼明诉上海郊区报社的“新闻官司”。这是一起侵害名誉权的讼案。《上海郊区报》在一则启事中说有一个“自称吴礼明者”假冒本报记者行骗,吴礼明认为这则启事损害了自己的名誉,诉至黄浦法院。黄浦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吴的诉求。吴不服,已上诉至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本案对新闻工作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担任新闻记者职务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据吴礼明在上诉中称,他“至今”“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从未有一天离开过”,共在9家报刊担任记者、编辑,在“离开郊区报后”,也“一直在新闻工作岗位上”。本刊未及一一核实,若吴所述与事实有出入,有关单位可来函说明之。现将有关材料刊登于下,有删节处均于注明。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不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目前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新闻有术无学”,缺少完整的体系,不是一门科学。有一部分同志虽然并不否认新闻是一门科学,但不承认新闻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有的说新闻是政治学的一部分;有的说薪闻从属于社会学;有的说新闻是学的一个支流;有的说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党的学说的组成部分。如此等等,总之不承认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动态新闻,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动向的一种新闻体裁”。每篇只写一人一事,内容情节比较集中,篇幅短,语句凝炼,强调时效,突出“动”感。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每天都能见到听到的一种新闻体裁。与一般新闻相比,它的时效性最强,是新闻中的“热货”。这种体裁的范围广泛,诸如人物新闻、经济新闻、会议新闻以及一些简明新闻都属动态新闻。动态新闻的体裁特点是一快二新。它犹如清晨的露珠,稍纵即逝,因此非常强调时效。因其篇幅短小,每篇只有百十字,最多也不过几百字,所以采访、写作都比较迅速,也易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