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反复论证,可谓不言而喻。而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才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特优势。因为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复演科学家创新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科学家在科学创新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二,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千百年来,人类就是凭借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认识世界和利用世界,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信息功能的不断强化,导致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必须具有的社会生存的基本素质之一.教育信息化的中小学教师,要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后备人才,首先自己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担起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担.  相似文献   

3.
21 世纪, 世界面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面对激烈的竞争, 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培训高素质教师的一项战略措施。从我省的实际出发,如何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 本文从教育思想到健全制度、依法治教、组织保障等三个方面论述; 保证培训质量, 从培训目标, 建立新模式, 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等提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教育的神圣职责.如果说创新教育是中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教师的教学创新则成为创新教育成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教育的神圣职责.如果说创新教育是中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教师的教学创新则成为创新教育成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许金泉 《教育探索》2001,(12):72-73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直接关乎到素质教育实施的质量和效果.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是学者型教师素质的基本要素,创新能力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后盾,对教师素质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创新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都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打基础,担当此重任需要的是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创新性的人格特征、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来自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挑战创造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反复论证,可谓不言而喻。而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才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特优势。因为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复演科学家创新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科学家在科学创新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二,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战略,各国通过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为迎合这一潮流,通过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广泛的开展素质教育来提高文化水平.我国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础,正确认识与研究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特别是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素养问题非常重要,提高教师的素养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创新型教师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素质教育中,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传播知识,为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打基础,担当此任务需要的是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是:创新性的教育观念、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科研型的教学能力、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文化素养,就是教师在长期的职业行为过程中不断汲取社会道德和其他文化因素的营养,经过积淀、整合和提炼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教师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学术风范和职业道德.它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进行自我修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1]由于现有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是在中学文理分班、大学专业分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起来的,这致使一些中小学教师专业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养不高,进而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影响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影响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要高屋建瓴,正确认识提升文化素养的必要性,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信息和科学成为世纪的主导,科学教育也成为各国教育的重点问题,这是培养发展型人才和创造型人才的基础。科学教育和科学老师的培养无疑成为教育的制高点。本文将主要论述科学教育和科学教师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灵  宫君美 《教育探索》2011,(9):153-155
韩国教师教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完成了转型,实行了教师培养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一体化,即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提供多样化的师资培训项目、严格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和教师录用制度等,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学习和借鉴韩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经验,对于提升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要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富有创造力的接班人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素质。未来的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15.
一、英语教师职前培训的教学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教育的迅速发展 ,人才素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当然就离不开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在教育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加入WTO对我国的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冲击和挑战。这就迫切需要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尤其应该在培养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抓起。英语教学法课正是高师中直接担任职前培训的一…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世界经济大潮的挑战,赶超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培养出适合国情的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又取决于教师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人际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组织行为,它对学校组织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即积极性和消极性.有效地对教师人际冲突进行调控,将人际冲突的消极作用化为积极作用,可以调动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高质量、高效率地培养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专业水平的需要,是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需要实实在在,做出成效。新的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核心是科技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必须依靠先进的教育,教育先进则国强,教育落后则国弱。教育是治国之本、强国之路,这一科学正确的认识正在深入人心。这种趋势,也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而现代教育又必然对我国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正是这种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及经济的迅速发展,面对世界…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学质量和品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把提高教师的质量作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国家教育机关立法保障教师权益,制定了各种选拔教师标准,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试比较国外中小学教师的聘任条件及进修培训并作评述.一、国外中小学教师的聘任目前,在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都高于一般公务员.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教育行政体制、师资审核条件和培训制度以及教育传统存在着差异,但对教师的选拔和考核都是非常严格的.本世纪50年代前,各国小学教师大多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中学教师由高等师范院校培养.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教育的发展,国际竞争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传统的不同等级教师需要不同等级的学历观念在发达国家已被打破.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求具备本科文凭,有的还要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尤其在发达国家,妇女教师多是硕士学位.因此,在国外申请当一名中小学教师非常困难,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在美、英、日、法、加拿大和德国,凡申请任职中小学教师,除应具备本科毕业以上文凭外,还需持有《教师许可证》或者《教师合格证书》.在法国,小学和初中普通教师分别由省属师范学校和专门教师  相似文献   

20.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从教育硕士培养、骨干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及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入手,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培养具有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