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着手,其中实践教学是重要抓手。鉴于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地位和作用,针对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新工科对传统工科专业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一型六化”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实际给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新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讨了在新工科建设中,通过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BIM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夯实校内实训中心及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工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新工科背景下电气类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育人平台、实践教学,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跨领域联合的师资队伍,从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建设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标志,符合"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创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打造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一个庞大的工科专业群,如何响应新工科需求,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未来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关键。本文从国际视角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电气电子信息相近专业设置,以这三个国家的七所世界一流大学为例,探究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特色,最后总结了我国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新工科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科学研究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等实践进行探索,通过实践教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科研支撑新工科新生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阐述,希望对新生工科实践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理工科高校为例探索高等教育在创新和完善德育与智育的基础上,将体美劳教育融入新工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其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方法;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体美劳教育融入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路径,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创业能力、跨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批判性思维等多维度核心素养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8.
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以兰州市五所高校工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社会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实践类课程的关系,以兰州城市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金工实训课程为例,结合CDIO理念,建立以"知识、实践、创新、素质"为内容的四维课程体系,得到了适合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类课程新方案,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强化信息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1)设计层次分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2)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合培养体系;(3)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最后,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新工科建设及创新创业教育为例,详细阐述新工科背景下信息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及成果,旨在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技术专业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是目前各高校尤其是地方省属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探讨与思考的问题。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区域发展特色,提出了基于OBE理念并结合PBL项目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广东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该模式的具体应用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提出的新工科建设计划,结合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如何开展综合创新实验的研究,总结分析了目前高校机电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依托多学院现有实验资源和先进实验器材的配置,构建了新工科机电创新硬件平台。通过实验室交叉联合运行机制,设计开放性创新实验,开放实验室,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为国家储备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重视实践型、复合型、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强调工程、科学、人文等的相互交叉,意在推动专业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机电工程专业作为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理应跟上时代步伐。本文通过分析新工科背景下的机电专业特点与实践教学理念转变,以专业实践课程、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设计3个典型的实践环节为例,逐步深入,阶段推进,重点把握学与教、实践与创新创业、产教融合,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视域下,传统的高职工科专业教育模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市场对于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期望更高,这决定了高职工科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更为系统。“三创”型人才指的是具备较强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为培养“三创”型人才,要创设和优化学习平台,以课岗赛证教育来提升“三创”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打造全链条的“三创”教育模式、打磨新工科教育试验机制并为“三创”实训体系化教育服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各地高校开始探索"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针对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新工科视域下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包括:专业结构布局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效课堂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以期高职教育计算机类专业能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业态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发展,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实现专业基础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为满足民族地区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结合实验室优势(L)与学生需求(S),提出了基于SL-CDIO理念的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5个模块+3个层次+3类实践"(5·3·3)教学体系.基于课程知识模块与应用方向,通过"5...  相似文献   

16.
孙玲  解乃军 《教师》2022,(5):90-92
电工实习是一门普及电工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科,其所涉及的内容是各工科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相关电工学理论和实践知识,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文章对新工科人才培养背景下如何改革电工实习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评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工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一代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工科院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学科竞赛促进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科教协同平台、融合工科专业特色打造新型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科教协同、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模式可以更好地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培养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建设呼唤高等工程教育实验平台的改革创新。"校地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打破了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藩篱,构建起跨界与跨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业交叉融合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验平台,构建专业群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实验平台,搭建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素养的实践平台,为地方高校培养未来产业和行业发展需要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涉农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是涉农高校办学育人的神圣使命,是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客观需求。在问卷调研、座谈访谈、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涉农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科学设置“新工科”理论课程体系、有效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科学整合“新工科”人才资源融通、优化升级“新工科”人才双创师资队伍四个方面加强涉农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工科背景下ICT技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提升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高职-本科衔接“3+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ICT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师生共创、校企合作、专业竞赛、学科融合、评价激励等角度探讨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探索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复合型新工科ICT人才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