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家都市报推出一组城市建设成就报道,气势恢弘,图文并茂."有一座城市,她视绿色为信仰,打造人居诗意的家园;她将古典与现代交融,飘逸出海洋气质的独特风格……"被这段优美的导读牵引着,我耐着性子把15个整版看完.如此庞杂、如此大信息量的报道,记者是怎样采访、怎样写出来的?他们说:"这类报道,哪需要采访?哪有时间采访?每个人的电脑里都储存一些材料,网上可搜集一些材料,再到有关部门要一些材料,包装一下,编排一番,就成了."  相似文献   

2.
在如今的全媒体模式下,纸媒怎样在体育报道方面彰显出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电视台、电台以及微信、微博等多方媒体相抗衡?要想赛事报道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全面兼顾"深"与"广"两方面,就必须与其他记者团体作战,分工合作使力量发挥到最大。根据现场动态信息灵活变更报道侧重点,从体育竞技中挖掘人文精神内容,使报道更有"人"味儿。  相似文献   

3.
林上军 《中国记者》2012,(3):109-110
作为"三农"报道的重要组成,关于渔业、渔村、渔民的报道似有淡化、弱化的迹象。这不仅仅表现在"三渔"报道数量少,篇幅小,除涉及渔业生产或渔场环境的重大灾害危机之外,一般"三渔"报道上不了重要版面、时段、位置,有分量的报道难登"大雅之堂"。是何原因?怎样改变?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是呀,认同感在哪里呢?以我十多年的记者工作经验,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孤独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出差,在火车上凝望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心中还在琢磨怎样接近采访对象、怎样获取证据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强烈."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这固然有江湖豪气,但记者毕竟不是独行侠,面对充满未知的采访,支撑你坚持的力量在哪里呢?同时,作为一名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你的报道可能很难获奖,也许还会面临诉讼的麻烦和风险,推动你前行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边区,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突然又变得那么富有魅力。一批又一批记者扑向过去很少涉足的省界接壤地区。中央、省、地市级新闻单位不断推出一组又一组反映边界地区的报道。边区,成了记者的“黄金走廊”;边区,成为编辑侧目的“富矿区”。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概念——边区新闻。边区新闻界定边区新闻,一个典型的模糊词语。因为边区是相对的、可变的区域,还有特指、泛指之别。边区无疑是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可是,边区新闻中的“边区”,其外延要比历史概念大得多。有行政区划上的边界就有边区。  相似文献   

6.
2007年岁末,一位英雄的名字感动了金华,传遍了大江南北,他就是跳江救人英勇献身的解放军驻金华某部机要参谋孟祥斌。在被评为2007年度"浙江骄傲"年度人物、荣获"2007山东年度新闻人物特别奖"之后,孟祥斌又当选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孟祥斌事迹之所以能在全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新闻报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次报道的成功对今后开展典型人物报道又有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7.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2012,(6):8-9
导读·当前,无论是南海问题、朝鲜半岛局势,还是中东、北非地区的持续动荡,国际热点频出、复杂多样。怎样理清复杂形势、做好这些备受关注的国际问题报道?怎样以此提升所在媒体及国际报道本身的竞争力?详见本期内文第30页。·"扫街"记者是在路上的记者,是离新闻最近的记者,毫无疑问会比其他摄影记者付出更多。但不少人自得其  相似文献   

8.
包玉青 《今传媒》2012,(8):38-39
"PM2.5"是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专业概念,也是2012年两会和政府工作中环保议题的焦点。而对于媒体而言,有关"PM2.5"的报道突破了传统环境报道的原有范式,呈现常态化、理性化趋向。本文以上海市党报《解放日报》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报纸媒体中的环境报道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创新之处?记者在环境报道中肩负怎样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姚博 《中国记者》2012,(1):78-79
媒体在报道这类案件时到底做错了什么?在最后把人们的情绪推向高峰的"小悦悦事件"中,应该检讨和承担怎样的责任呢?媒体在报道这些案件的过程中是如何影响到社会风气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伴随着广场舞在大陆城市的风靡,"广场舞大妈"逐渐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那么媒介究竟呈现出怎样的"广场舞大妈"形象?这样的呈现是否合理?形象建构的背后反映出怎样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广场舞大妈"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媒介报道为例,以"百度新闻"为搜索平台,通过标题关键词的抓取和报道类别的划分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有关两会的常见错误用语有哪些?怎样规避?如何正确使用规范用语?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梳理一番将有助于相关的报道工作。 1."×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全国政协×届×次会议"这两个会议名称中"×届""×次"的位置不同,不要写错。"两会"一词因使用较广,可不加引号。"十五""十一五"均应加引号。 2.不要随意使用简称和略称。"政府工作报告"不要简写成"政府报告"。 3."提案"与"议案""建议"。全国人  相似文献   

12.
站得高一点     
新聞报道怎样才算有思想性?我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个問題弄清楚。过去有这样两类稿件,是被人們认为思想性不强的:一种是就办法談办法,就經驗談經驗,即所謂就事論事。这种稿子的任务好像是叫人們去单純地模仿別人怎样做。而不是从思想上启发和推动大家;另一种就是我們常說的主題一般化的报道,如像某某大队坚持了民主办社的方針呀,某某大队贯彻了勤俭办社的方針呀,等等。有許多这样的稿件,只是多次重复已經报道过的东西,而沒有針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們的思想动向,提出新的問题,給人以新的认識。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报道中,热点、难点、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有很高的收视率,一般新闻却难做得有声有色.记者在日常报道中怎样实现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认为,要找准观众"兴奋点",立足"感"字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首席记者最初的定义是指新闻机构派驻国外的记者,首席记者除了自己从事采访报道外,还指挥其他记者的采访活动。担任首席记者的一般是采访业务熟练的资深记者。近年来,国内各家媒体纷纷建立首席记者岗位,"首席记者工作室""首席记者作品研讨会"不断涌现,成为培养"名编""名记"的重要举措。首席记者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担当采编业务工作的领头羊,是深度报道、重要报道的主要采写者;二是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带领年轻采编人员完成采编任务。今天的首席记者制在新闻队伍培养、建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首席,对个人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首席记者?一家报社有多少首席记者合适?如何考核?当了首席记者之后,还有什么长远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本刊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四月的中国,北方笼罩在扬沙、浮尘中;南方则饱受泥雨困扰。新闻媒体以高度敏感作了充分报道。为此,本刊组织了一组特别报道,请几位参与这次沙尘暴报道的记者编辑从我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说开去: 1、近日连续出现的沙尘天气使你首先想到什么?你认为一个敏感的记者首先应想到什么,敏感记者的眼光视角、思维习惯、报道面会与别人有哪些不同?怎样把自己的关注面扩展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外? 2、今年你报道过哪些与风沙天气、植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环保等有关的报道?从什么角度切入的?你觉得你的报道有哪些地方与别人不同?3、你觉得夸年关于天气变化的新闻报道与往年有何不同?有变化体现在哪里?没变化原因是什么? 4、与电视气象报道相比,报纸应怎样深化和改进气象服务报道?当前新闻报道的热点问题中,有哪些应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报纸怎样开创气象服务、气象报道的新思路? 我们期望从风沙天气报道看新闻工作者的报道视野、新闻敏感和综合把握能力,探讨新闻工作者面对这类事件应有的综合反应能力和报道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发生的贾君鹏事件,高考"作文门"事件、谷歌涉黄事件等,引起了笔者对新闻媒体报道的深思,在新的时代记者应该怎样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7.
包玉青 《新闻传播》2012,(8):159-160
每年的"高考"报道,对于媒体而言,如何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与眼下的受众关注度,如何把握好舆论宣传角度与受众接受程度,是历久弥新的课题。本文以党报《解放日报》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报纸媒体中的高考报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报道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8.
赵鹏 《新闻战线》2015,(3):98-99
就当下中国的现实来看,如何进一步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如何实现中国梦?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搞好利益分配?怎样加快改变破解各个区域、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都应该是深度报道的重点。什么是深度报道?为什么而"深"?从体裁上看,深度报道至少是通讯一类的长篇报道,字数往往在3000字以上。但长度不是关键,关键是内容。人物报道、事件报道、主题报道都有可能是长篇报道,但一般不能算是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9.
读罢《由"X面粉"报道引出的反思》,感慨颇深:本属正常报道,却出乎众人意料,酿成轩然大波。其中有什么教训?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应该怎样处理?反思起来,多数还是记者不够细心所致,并非故意所为。在强调新闻的准确性方面,中外新闻名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舆论战、信心战、信息战。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流媒体如何扛起责任与担当考验着媒体人。特别是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党台、党网,怎样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本文结合抗疫报道中媒体的成功案例进行了一些探索。就"主流媒体怎样主动作为,影响新媒体?主流媒体中的新媒体怎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影响自媒体?媒体怎样正视存在问题,回应群众关切,让真相走在谣言前面?"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