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题简称《集王圣教序》,下简称《圣教序》),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与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的序、记、答敕、笺答;二是玄奘所译《心经》;三是题款:署《心经》润色者、勒石者、镌字者的职官、姓名,建碑时间.原碑现存西安碑林,年代久远,剥蚀严重.清代梁(山献)《评书帖》早已指出:“宋拓怀仁《圣教》锋芒俱全……今石本模糊,锋芒俱无.”所以本文讨论问题,是以文物出版社1978年5月版《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为依据.《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后附出版说明:“关于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过去曾有过不同的看法.周越《书苑》说:‘唐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诿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宋代黄伯恩以碑中的字与王羲之帖中的字‘纤微克肖’(“微”原作“维”,据他本改),因此认为《书苑》的说法是可信的(见《东观余论》).而明代董其昌则认为圣教序是怀仁临仿王羲之字体写成,并说‘集’字应解为‘习’字.”(董说另见题跋)  相似文献   

2.
<正>【导语】《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是唐代书法家李北海(李邕)的名碑。他的碑有两块:一块是陕西蒲城桥陵的《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另一块是岳麓山的《岳麓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是他的代表作,线条比较细劲,是行书作品。李北海是唐代著名的行书书法家,他的作品非常有特点,他没有机会接触到王羲之的墨迹,是通过王羲之的《集字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行书《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成绩卓然而立碑表功,由怀仁和尚以王羲之众多书迹中集字而成的经典作品。其特点是结构多变、动静结合,用笔方圆互用,正侧兼施。特别是字数多,达1900余字,且字字精妙为学书者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4.
古代碑刻既是保存历史资料的重要文物,也是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陕西关中历代名家名碑,从《石台孝经》到《孔子庙堂碑》,从欧阳询《黄甫诞碑》到高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从篆书《美原神泉诗序》到行书《慧坚禅师碑》等,不仅完整再现了中国古代文字篆、隶、楷、行、草的发展轨迹,记录了中国汉字的书写史和风格演变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修禊",会上每人作诗,由王羲之作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全文共28行,行11、14字不等,计324字。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至宝,并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正>《李思训碑》,唐碑刻,又称《云麾将军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全称为《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唐开元八年(720年)六月刻立。碑为竖方形,高约400厘米,为唐碑中之巨制。李邕撰文并书,行书,30行,行70字。碑现存陕西蒲城县西7公里的麦田中。碑下截已漫漶不清,上截亦布满石花。碑文内容为李邕为  相似文献   

7.
行书《圣教序》是怀仁集王羲之字所成,而非王羲之亲自所书。怀仁集王字确实是形神兼得,《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极好范本。临习《圣教序》要掌握行书的几个基本特征:藏露结合,中侧并用;省减点画,书写快速;牵丝映带,连贯流畅;方圆兼得,静动自然;改组结体,笔顺自由。  相似文献   

8.
行书的学习建议从王羲之入手。在学习了《圣教序》的基础上,可以临习二王的尺牍。学习行书,可以学习王羲之的小草作品《十七帖》,以增加行书的变化和流动感。颜真卿楷书法度谨严,行书"有篆籀气",著名的有《祭侄稿》《湖州帖》等。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用笔圆润、含蓄、精到,多用侧锋,变化多端,结字自然生动,笔墨浑厚而爽朗有神,以气韵见胜。临帖的方法:对临;背临;意临。  相似文献   

9.
人书俱老     
近日看书法名帖。一看再看天下行书前三甲,第一为王羲之《兰亭序》,二为颜真卿《祭侄文稿》,三为苏轼《寒食帖》。正逢雨季,阴雨连绵。一个人卧于阳台上红沙发里,整个人陷入了一场与书法的爱恋与纠缠。这哪里是书法?分明也是人生。三幅行书均为草稿,据说他们也试图再写,把那草稿上的瑕疵和涂抹去掉,居然再也不能。绝品都难以复制。那是怎样的心情写就的?兰亭的阳春三月,文人聚集在一起写诗画画,雅嘱王羲之为序。他喝到半醉,一挥而就,文与字都美到不似人间。虽然后来没了真迹,但是,连复制品都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0.
行书人生     
楷书严整,草书狂放;行书既有楷书的工整亦有草书的恣肆。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行书巅峰之作。唐太宗对他的行书情有独钟,亲自作《王羲之传论》,说“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据说太宗后来是用了一点小计谋,演绎了“萧翼赚兰亭”的故事才把那真迹弄到手;驾崩后,还把它作为殉葬品带进了昭陵。  相似文献   

11.
正《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序,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作记。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此碑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又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  相似文献   

12.
说“隔并”     
乾隆年间出土的后汉安帝元初四年的《祀三公山碑》里有“隔并”一词: ①吏民祷祀,兴云肤寸,偏雨四维。遭离羌寇,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对此词有考释。他根据《后汉书·陈忠传》李贤注并征引其他例句,指出《三公山碑》  相似文献   

13.
韩碑考实     
刘真伦 《天中学刊》2002,17(1):93-93
李商隐《韩碑》一诗,记录韩愈《平淮西碑》的撰写、刻石及被毁情况,对研究韩文的流传和影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过,有关韩碑本身及其在后代流传的情况,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考察,今草成此文,以就教于海内方家。 据韩愈《进平淮西碑文表》,韩愈《平淮西碑》进献于元和十三年(818)三月二十五日,书丹上石,当在此后不久。其后宪宗命段文昌重撰,并下诏磨去韩文另刻段文(见《旧唐书·韩愈传》)。所以,此后传世的《平淮西碑》石刻为段碑。董逌《广川书跋》明确记载所跋为段碑[1],《宝刻丛编》据《复斋碑录》著录云:“唐段文昌撰,…  相似文献   

14.
浅谈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艺术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一直是书家学习行书的入手法帖。本文试从传播学的几个基本要素对王羲之《兰亭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行书之道     
行书,又称“行押书”,是最生活化的书写字体,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唐张怀璀在《书断》中说:“按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讹(“讹”一作“伪”,有所变异之意)。勿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王情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钟元常善行押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  相似文献   

16.
<正>《兰亭序》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以下简称《圣教序》)被推崇,有其时代背景及原因。王羲之、王献之、钟繇、张芝在东晋之后,被各朝代推崇为"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的"四贤"。但是,东晋、南北朝、隋朝都为"四贤"中谁是第一争论不休。至初唐时,唐太宗李世民一锤定音,认为王羲之第一,并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相似文献   

17.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它影响了一代代书家,使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次次高潮。美术系本科书法课程中的行书教学中,也应选《兰亭序》为范本。认真研究兰亭序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王羲之行书刻本王羲之的行书,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酷爱。其后唐代诸帝亦都好王字,于是集字刻石之风盘极一时。著名的有唐咸亨三年刻的《怀仁集王右军书三藏圣教序》、开元九年刻  相似文献   

19.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至今人们仍然把它看作行书的最高楷模。那么王羲之为什么能写成这样的作品呢?请同学们4人一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有关王羲之的事迹,讨论后回答。"课堂上,在学习"‘书圣’王羲之"这一内容时,我适时抛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大家分组讨论。学生们反响强烈,展开了热  相似文献   

20.
行书     
王羲之(303~361),东晋时瑯琊临沂(今属山东省)人。他自幼爱好书法,广学名碑和名家书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锐意求新,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他总结、吸收草书及楷书的用笔方法,创出行书。他的名作《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流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