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生成化育、丰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大生态的变化,接续文化传统根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的民族文化生态,为弘扬和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提供文化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生成化育、丰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适应世界文化大生态的变化,接续文化传统根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的民族文化生态,为弘扬和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提供文化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文化形态的“雅”与“俗”,就难免不想到那些让中国当代文化人百思不解达三、四十年之久的话题,诸如大众化与化大众、普及与提高,等等。不过,好在我们现在总算可以从一个新的观点来考察这些问题了。没有必要在此对雅文化、俗文化作严密的精确的定性和鉴别,因为事实上每一个文化人凭着直觉也可以对这两种文化形态作出大致的划分。真正现实的问题在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主体是什么?中国当前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我认为,雅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主体,我们现在应大力提倡雅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脊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而其核心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导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基本精神,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大生命力,有助于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文化强国战略。在新时期,对于正在迈向全面小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文化的雅与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民族文化有雅俗之别,而礼则是传统雅文化的核心,是俗文化的升华。礼是不断演变和外向辐射的;礼与俗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礼不断外向辐射影响俗的变迁,俗则部分地不断上升为礼。雅与俗如果隔绝,就是民族文化衰败的前兆。在现代中国社会,任何时候都要自觉地为雅文化与俗文化按照其自身固有的互动规律进行沟通创造条件,并积极促进之,从而达成民族文化的"自觉",来回应全球文化一体化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极其重大而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正不是说文化也有雅俗之分么?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形而上是雅文化、形而下是俗文化?风花雪月是雅文化、柴米油盐是俗文化?是不是可以说:雅文化是书本文化,读书人的文化;俗文化则指非书本文化,不读书人的文化?我以为,雅俗之外,还有精粗之分。依照加工程度的粗细深浅,历史积累的多寡厚薄,而判为精文化与粗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从明代成化元年(1465)到清代宣统三年(1911)近450年的历史中,传奇戏曲的语言风格经历了由俗变雅、由雅趋俗、由俗返雅、变雅为俗的变迁。造成这种雅与俗的扭结状态的文化动因,其表层是明清时期两种审美趣味,即文人审美趣味与平民审美趣味之间的对立与交融;其深层则是中国古代两种艺术思维方式,即通俗化的现实思维与典雅化的经典思维之间的冲突与调和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中戏剧小品产生并呈现火热之势的文艺现象,在它的发展历史维度上,从雅、俗文化互动性角度来揭示戏剧小品艺术魅力所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石昭 《文教资料》2012,(25):14-15
李渔生活在明末清初,学识渊博,颇有才华和个性。在《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等文本中,他论述了文艺的"雅"与"俗"的关系,在"尚俗"的基色之上表露出"求雅"的情趣,从而展现了一种"俗中带雅"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是当代中国面临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形势所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彰显了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改善人民生存和发展环境,积极打造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的执政理念。"美丽中国"首先指称的是一种优美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又表征了一种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体现了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的有机统一。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生态文明为依托,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协同推进和全面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生态建设的必然逻辑,它必将推动中国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史上,“雅”、“俗”对立现象无过于元明之初。在元代,“雅”、“俗”二线尚属平行发展阶段,散曲与杂剧互不相扰,各自分头发展,而如《西厢记》之影响,元散曲中却是绝无匹敌;到了明代以后,“雅”、“俗”形成了尖锐的地立,俗文学得到了突飞  相似文献   

12.
安成林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45-46,64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体系不断完整,在这一过程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近代在保护生态自然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当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问题的热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仍彰显着它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其以"仁民爱物"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理念,以及"万物有生,万物一体"为基本原则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和谐社会、和谐生态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渊源和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雅与俗     
雅与俗就像一根同生的花朵与绿叶,相依相伴,融入历史、生活的方方面面。 历史中有雅与俗,你既可以从正史中了解君王的政治抱负,也可以从野史中读到后宫秘史;生活中有雅与俗,你既可以出入咖啡馆、高档酒楼,也可以出入菜市场、大排档;音乐中有雅与俗,你既可以听高山流水,也可以听玉树后庭花……  相似文献   

14.
“和美语文”是在借鉴古今中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想,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通过构建“亦雅亦俗”“雅而俗”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雅之美和通俗、实用之美,努力创造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境界,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和美语文"是在借鉴古今中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想,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通过构建"亦雅亦俗""雅而俗"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雅之美和通俗、实用之美,努力创造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境界,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美文化中雅与俗的分野和渗透的历史及现状,表明雅与俗的相参、交相为用,不仅符合艺术创作中的辩证法,而且对促成审美文化的下移,形成活跃的艺术氛围,实现雅俗互映的审美效应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文化思想凝聚了毛泽东对于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的思索和探讨,揭示其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内涵.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理论的构建和文化发展问题的解决,不仅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而且在把握当代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仍富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之根,其核心是群体的价值取向。近代中国由于经历了腐朽的封建统治和野蛮的外国侵略的苦难历程,并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传统文化被扭曲和破坏。当代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文化有必要进行重构,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元代盲诗人侯克中志趣广泛,社会文化交往面宽。他克服了自身的生理缺陷,致力于诗作、剧曲、《易》学、史学等,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有元一代两栖于雅文化和俗文化之间的卓有成就者。  相似文献   

20.
把雅与俗这一文学鉴赏理念引入汉语国际教育,是想用文学研究的成果分析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使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教学内容来看,可分为两部分:语言上的雅与俗、文化上的雅与俗。目前的汉语国际教育中需要加入一些“俗”的内容,但要进行选择,并与“雅”的内容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