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0~21页例1,“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运用千米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测量、比较、推算等活动中初步了解千米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量感和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60~61页。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很抽象,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千米和吨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材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第二次出现。在第四册相应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着重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千米”和重量单位“吨”的概念。这部分教材分三部分安排:一是“毫米、分米的认识”,二是“千米的认识”,三是“吨的认识”。与通用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实际观察和推算,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千米、吨的认识。因为,千米和吨都是较大的计量单位,给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和“1吨重量”的观念困难较大。为了突破难点,全面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全部长度单位后设计的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测量实际物品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认识,丰富长度单位的表象;体会测量的实质,选择合适的标准表示物品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感。长度单位的认识与运用是学生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是让学生初步感悟测量本质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的种子内容。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60~61。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的长度,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让学…  相似文献   

6.
吴春菊 《考试周刊》2011,(60):94-95
一、教学目标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后继学习内容,是学生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长度单位间进率、图形测量与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发展关于“长度”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7.
<正>“认识米”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教学的,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本节课教学,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创设比赛情境,自然引出长度单位“米”,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米尺上“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借助两种不同的“身体尺”,从多个角度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60~61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很抽象,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某些物体的长短。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作为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婷  冯慧珍 《山东教育》2005,(25):43-44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学生在学习了比长短,初步感知了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时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千米”是学生在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其进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长度单位。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第三...  相似文献   

12.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陈雪之(上饶市第五小学)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八、第九页。教材简析:“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节教材是这套教材教学法定长度单位的开始。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厘米不多,因此时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  相似文献   

13.
龙青 《云南教育》2007,(9S):35-35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设计思路: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初次学习时更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鉴于此,本节课欲通过学生称、掂、估、猜、说等一系列有效的操作活动,联系课前学生“逛”商场对质量单位的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较深刻地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相似文献   

14.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五年制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二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是对“千克”这个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因为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只靠观察是不能真正建立起重量观念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等实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创新,较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下面仅撷取几个片断加以介绍。片断一: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  相似文献   

15.
"认识千米"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然而,虽然千米也是长度单位,但是它与其他几个长度单位的学习又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像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这些单位都是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测量工具,如直尺、三角尺、米尺等直接测量得出,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够比较直观地得到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445页。[教材简析]《千米的认识》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跑步比赛等生活经验。因此,教材通过四幅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感知千米。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在运动场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感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认识重量单位吨。3.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毫米、分米、千米。毫米是用来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教材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概念。分米虽然不是常用的计量单位,但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建立升的概念是有用的,因此教材对分米也作了介绍。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千米这…  相似文献   

18.
倪敏 《小学数学教育》2022,(Z4):119-120
<正>“厘米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度量长度”的知识,与后续认识米、分米、毫米等知识相比较,“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有其独特性,它是长度单位“知识链”中的起始课,是学生认识度量的“种子课”。学生需要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对比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选择单位测量的过程中初步建立对度量单位的整体感知,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回顾与反思中形成结构化思维,  相似文献   

19.
熊露  杨丽 《湖北教育》2022,(9):76-77
<正>“厘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长度单位。教材先简要介绍了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生活中,学生虽然已经对长短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基于此,笔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认识厘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培养空间观念,提升估测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10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探究等活动,学会看米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了解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探索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建立l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内容和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