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孙犁,从他的诸多作品里,我们都可以发现儒家学说的影子。无论是他早期作品中体现的"和谐美",还是其晚期文字散发出来的强烈的现实关怀、"刚"性体现与忧患意识,或是他始终坚守的人格尊严,都是与儒家正面影响的融合。但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不可避免的精华与糟粕同在,它所强调的现实关怀超越了一定的度时,则极容易转变成对功名利禄的热衷与追逐。因此千古儒者步入官场之后,大多随波逐流,溶于世俗,人格独立与尊严不再。而在孙犁的身上,我们看不到儒家的这些负面因素。无论时势如何变迁,孙犁始终是我们所熟知的形象,始终是具有白洋淀荷花般高洁品性,散发冀中平原土地朴素气息的智者。  相似文献   

2.
教育超越论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关于现实教育最为重要的学术批判与建构之一。“无人”问题,即教育疏离人以及人的整体生活的问题是超越论反思与批判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超越论对教育“无人”问题的反动,以构建“实践人”的人性论方案为根基。超越教育“无人”问题之要津在于使教育立足人之实践本性并使人成为超越性存在,实现人在“自我”与“社会”双重向度之超越。就此而言,我们将超越论视为重塑教育之精神与人之可能生活的一种努力。作为对教育“是其所是”的辩护与允诺,具有“智性诚实”高贵品质的超越论对于破除教育中的假象与偏见、反省时代教育状况、辨明教育发展之路向都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重思超越论,是过一种好的教育生活之理性自觉,也是过一种可能生活的一种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是鲁沽教授的学术高产期,也是其最重要教育思想--超越论教育哲学发轫、建构的重要阶段.超越论思想的发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90年代中后期鲁洁教授一方面将研究视角从德育功能研究转向对整个教育本质的思考,另外一方面则努力将超越论建基于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之上.她不仅论述了德育的超越性本质,而且完成了对全部教育活动之超越性、价值性的独特阐述.鲁洁教授对于德育、教育超越性的论述所针对的不仅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针对的是传统教育学思维的诸多方法论误区.因此,超越论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建设上都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教育人学思想是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教育理论的宝贵财富。人的超越性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人性假设,它源于马克思的人之二重性假设,基于这一假设,教育要培养人之超越性,更要坚持自身的超越性。道德的追寻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价值追求,因为人之超越的过程也是人之意义的实现过程,作为成人之道的道德为意义的实现指明了方向,相应地,这种指向“成人”的德育是充满魅力的,在人之卓越的实现中,德育也具有了一种享用功能。生活的回归是教育人学思想的实践要求,因为道德是在人的生活之中不断建构的。21世纪以来,鲁洁先生基于知识人和知识论德育的反思建构了生活论德育,并在德育新课程中进行了“回归儿童生活”的实践探索,彰显了教育人学思想的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5.
静水流深见“气象”——鲁洁先生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洁先生的贡献在于对教育问题一以贯之的关切和睿智的思虑。对教育公共理性价值的孜孜以求,构成了鲁洁先生卓然的人格和教育品质,即有精神、有境界、有道理、有正气,是为气象。鲁洁先生学术气象的养成之道,概有四者:一是立乎其大的学术视野;二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三是知行合一的精进功夫;四是居敬涵泳的人生态度。鲁洁先生之教育研究气象,于其自身而言,实有其独特性,不可摹仿,难以复制;对所有有志于教育研究以至于学术研究的人来说,又确具一般性,是一个值得悉心领悟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道”是上帝的话语,是道路、真理、生命的象征。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便是智慧,其存在有两种形式,即超越与临在,分别表征为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特质,而两者的结合点便是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并外化为爱。  相似文献   

7.
“教育爱”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也理应是教育学中的一个核心性范畴,但在当今的教育学理论中却鲜少对此的直接探讨。“教育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所施予的一种爱,因其明确的教育性意向而具有相对独特的内涵。结合一些经典的爱的理论论述,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明确爱的实质内涵及“教育爱”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8.
深度学习和双线融合教学是新时代教和学的新常态.探讨了"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阐明了"1237""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以《教育学》课程为例,阐述了"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过程、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等举措,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学习策略落...  相似文献   

9.
1.户县方言以"着"字煞尾的祈使句里的"着"字,常常可以用"上、下"两字来替换,但是"上、下"两字局限于出现在"把"字句里.2.户县方言具有表示将然、已然时态的"V 着 V趋"式和"V 的 V趋"式.3.户县方言的"住"字也可以表示持续意义.4.户县方言的"动宾短语 开/起"式的变体还有"动宾短语 行"等形式.  相似文献   

10.
11.
"生活教育"学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最核心的内容,"以人为本"和"以生活为本"成为这一学说最显著的特征;为了"人"的教育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的高尚人生境界和教育家情怀,其饱满的激情与丰富的内涵,其前瞻性、科学性和本土性、实践性特点,不仅成为中国教育史的重要精神财富和理论宝库,并且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更具有指导性、应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浮士德知识悲剧的成因在于尘世之爱的缺失,他在正确处理尘世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关系的过程中跨出了知识悲剧的泥淖;但他还必须克服尘世之爱中所潜藏的悲观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才能最终完成对知识悲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15.
超越论——面向21世纪的教育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教育理论界非常关注主体性教育,而“超越论”为其理论问题的纵深发展拓宽了视野。“超越论”的时代背景是“人的危机”,“超越论”的实质是主体性的弘扬,“超越论”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6.
爱需要体会,更需要传承。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独享着亲人们的爱,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得不到或满足不了自己的愿望就会埋怨父母,甚至于有些孩子会赌气离家出走。问题出在哪里?究其原因,亲人们给予了孩子爱,而没有让孩子体会到爱。如何让孩子感受爱?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孩子感受爱的存在,感受到身边有爱的存在,是多么的美好。  相似文献   

17.
昆德拉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女主人公萨比娜个性丰盈、形象立体.一方面,萨比娜通过对"他者"的颠覆、对福柯式"圆形监狱"的逃离、对"媚俗"的反叛,执着追寻女性自我主体和本真灵魂;另一方面,她不断叛离、打破一切却又无所构建,最终成为了精神的流浪者.萨比娜的形象分析或可为现代读者探寻生命存在价值、追求人生幸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论述了音乐审美关系的构建问题以及审美主、客体的审美把握问题.作者认为<乐记>中不仅区分了"声"、"音"、"乐"三者的概念,并将其与"物"、"心"概念相结合,分析和讨论了音乐审美主、客体的审美把握问题;此外,<乐记>还通过"物-心-声-音-乐"这一结构关系,描述了音乐审美关系的构建脉络.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的学问之途,历经了由"举子事业"向"圣贤事业"的转向.冯梦龙大半生都在为科举奔忙,其科举教育以<春秋>文法之学为中心,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体现了科举应试教育同儒学素质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直到崇祯三年循资出贡,冯梦龙才摆脱科举的负赘,心灵得到解放,也为性命之学的发展留出了空间.冯梦龙的"克己复札"论便集中体现了其情理观,且与阳明、李贽具有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20.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伟大文学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目前市面上其中文的译本很多,每一个译本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本文将以著名翻译家刘重德所提出的“信、达、切”为标准,对张谷若的译本和吴笛的译本进行比较,试论各自的得失,从整体上判断谁的译本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