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同解释学历史观有着历史相对主义的共同源头。历史虚无主义在理解历史、诠释历史上,无限放大历史解释“先见”,放大历史著述的主体性,解构历史,彻底陷入主观化泥潭;在历史方法上,由于其历史观本质上的缺陷,使其同解释学一样无法祛除形而上学的弊病;在政治属性上,尽管历史虚无主义通过隐晦的话语,号称“价值中立”,但基于“效用历史”角度的主观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修辞,恰恰鲜明地反映了其价值取向与潜隐的意识形态属性。解释学历史观是历史相对主义的典型。基于批判解释学历史观的视角,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三维透视,为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辨别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根据调查,高校师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并有影响程度呈问题上的差异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程度高于教师、认同历史虚无主义与认同新自由主义呈正相关关系等特点。高校师生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是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迷惑性、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存在不足、社会思想氛围和社会现实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因此,要从改进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宣传和信息管理、深化理论研究等多方面努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前沿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出场,不单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简单调整,更意味着整个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领域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出场对原有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策略构成诸多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有批判的可持续性、精准性、实效性与合理性,致使原有批判失灵、式微。因此,应对其出场,不仅要完善具体的批判措施,更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转变中观层面的批判策略: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常态化和长效性批判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开创各方协同的大批判格局;激发内生动力,开辟“外推+内生”的批判进路;明晰批判边界,形成融入日常生活的批判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侵蚀人们的价值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意图达到其不为人知的政治目的。面对这一思潮的滥觞,从明、破、立三重维度出发,明确历史虚无主义在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载体三个方面的演变历程,破溃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观防火墙,加强网络监管的抵御理路。  相似文献   

5.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披着学术理论外衣来研究历史,捏造事实、解构历史、抽离文化的伪科学。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非但没有消停,更没有绝迹,而且发生了更加“软性”的转向,在政治立场上呈现出了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在话语叙事上更加地柔性化,在虚无手法上展现了隐形化、软性化的特征。在新时代,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有必要从哲学角度去揭示历史虚无主义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实质,揭秘新时代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当代特征。必须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加强青年群体的“四史”教育,打造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强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保护和传承好中华优秀文化尤其是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打好这场无硝烟的政治战争。  相似文献   

6.
当前,受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网络空间中的话语传播主体、传播向度、传播方式和传播效能等均已产生重要变化,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全新传播语境。在这一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主体、受众、内容、方式和影响上呈现出多重样态变化,加剧了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历史文化认同风险、网络安全生态风险。因此,必须分析和把握新传播语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样态变化和现实风险,构建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综合治理体系,从而全面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网络传播带来的消极影响,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7.
在本次新冠肺炎引发的重大疫情中,虚无主义围绕"疫情"这一热点议题,以"网络舆论"为伪装,隐蔽渗透、扩大影响,主要反映于历史虚无主义、政治虚无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三方面。其渗透模式可以概括为以负面话题诱发负面情绪,以大众叙事骗取大众认同和以虚无观点植入虚无主义3个环节。为此,当前应从"立""破"两个方面开展网络舆论治理工作",立"主要包括完善叙事框架、突出政治底色、加强内容生产和优化话语方式",破"主要包括管控"生产"、管控"渗透"和管控"扩散"。  相似文献   

8.
历史虚无主义以主观建构设置理论陷阱、以“客观”重评贬损革命、以“现代化”重构冲击道路自信。其之所以能产生影响,原因在于信息碎片化扰乱历史认知,官方话语滞后消解历史情感,历史教育不到位弱化价值信念,媒介娱乐化动摇政治评价。要通过加强唯物史观教育以增强历史认知,掌握历史话语权以提升历史自信,加强意识引领以坚定政治立场,强化网络阵地监管以净化传播环境,从而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陷阱。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重新泛起,并呈现出形式日益隐蔽多样、危害日趋严重之势,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维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理论维度上,剖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实质、政治本质和价值特质;历史维度上,厘清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脉络;现实维度上,指明了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整体策略。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对于廓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既误导现实运动,又消融中华民族精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体来说,在政治上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学术上揭露批判其错误、教育上加强全民的历史知识,从制度、理论、知识上分别切断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传播与影响,为国家的稳定和现代化的推进营造繁荣、先进的文化大环境.  相似文献   

11.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受到多种错误思潮的青睐.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成为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和帮手.这不仅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满足了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需求,而且因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具有相通性,在阶级属性、哲学基础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同一性.因此,批判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必须鲜明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国际和国内众多原因,致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群体影响的研究、要加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特点的研究、要加强大学生接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心理的研究、要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大学生的辨识是非对错的能力,做到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历史虚无主义是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重新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现出自身新特点:打着"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旗帜出现;以网络媒介为载体,做课堂讲授;自身带有明确的政治意向和诉求。西方学者借助MOOC平台,通过网络授课方式向全世界学习者宣扬和推销历史虚无主义,其影响面大,危害极深。加强对MOOC学习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文化虚无、价值虚无、民族虚无以及政治虚无之中,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调侃英雄、丑化伟人,割裂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不仅弱化了高校大学生的历史认知、解构了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认同,而且淡化了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消解了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对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此,高校要通过不断增进大学生历史认知,加强历史教育;提高大学生价值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等研究领域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已成为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回溯历史虚无主义的40多年演变史概貌,历史虚无主义主要呈现为政治化形态、时尚化形态和学理化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3种形态。特别是学理化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无论是历史观的"范式转换"还是实证史学方法的包装,均违背了基本的学术规范。当前应当进一步加强史学批评,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否定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鹄的之谬论,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加以批判和引领。近年来,学术界研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特点的著述较多,归纳历史虚无主义宏观危害性的成果也颇丰。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哲学地位和内容边界及其与哲学虚无主义的关系,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对于社会各阶层的微观影响,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历史观消极影响的特点、规模、深度等方面的质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用新的方法从不同维度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精细化理论研究和广角度实践探索,已成为相关研究的一种新需要、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唯心史观为理论基础,通过否定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因、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手段,侵袭和攻击“四史”。唯物史观是“四史”教育的立论基础与实践意旨,也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赖以生存和建基的唯心史观之根本有效武器。在新时代,我们要通过“四史”教育大力弘扬唯物史观,不断推进“四史”教育的话语体系和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四史”教育机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和运用唯物史观,坚守历史本真,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8.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对客观的历史事实加以抹杀否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虚构臆造历史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潮。它对“纲要”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其消极影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反动势力为“西化”中国加强思想渗透的原因,也与国内社会转型期矛盾冲突加剧映射在人们心理上的不平共鸣;既因为教育体制上轻视历史观的培养促长了历史虚无主义趁虚而入的可能性,也与历史虚无主义利用了现代媒体进行隐蔽性传播相关。  相似文献   

19.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客观性,实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抵制思想界重新泛起,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无疑会成为最有价值的思想遗产。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源头上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本质,集中批判了作为历史虚无主义经济根源的资本逻辑,并指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从根本上终结历史虚无主义,实现人的最终解放。  相似文献   

20.
历史虚无主义借多重叙事手段,对中共党史研究中的许多定论进行荼毒和颠覆,严重遮蔽了党史的内在逻辑和意蕴.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消极性历史叙事否定革命意义,以片段性历史叙事抹黑党史人物,以极端性历史叙事质疑中国道路,严重干扰人们的历史认知,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运用唯物史观剖析虚无主义的叙事话语,可以发现,其对党史的书写与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