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磨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过程,是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求索与历练。"认识角"一课的磨课过程,就是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发现、在合作交流中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样教育也因信息技术而改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识时间”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认识钟表和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并为以后学习“秒的认识”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在教师使用智慧黑板,每一位学生拥有一台平板电脑学习终端的环境下进行的智慧课堂教学,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师生即时互动。在学生解答问题后,  相似文献   

3.
《认识时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1时=60分。由于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应在有效情境中展开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针对"有效情境"谈谈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一、在童话情境中展开新课  相似文献   

4.
<正>“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比较两个数量的关系时,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相差问题),另一种是比较它们的比率关系(倍比问题)。“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第一次接触比率,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深入理解“倍”的本质,是本节课教学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下面呈现两次典型的教学过程及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核心素养“深入师心”,教师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1]”,让学生在真实且有意义的情境中生疑—析疑—解疑—再疑……如此经历阶梯式螺旋上升的思维过程,把接受式学习变成基于理解的深度学习,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李淑芳 《教书育人》2002,(11):15-16
“同构对应”是格式塔心理学用来解释审美经验形成的重要原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鲁道夫·阿恩海姆,他认为外在物理有场,而人的内心在心理也有场,两个场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心理———物理场”。外在事物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知觉和美感,是因为外在事物的力的样式、方向、强度同主体心理的力的样式、方向、强度之间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人们既可以利用外物来表现情感,也可以从客观物象中体验到情感。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心物同构对应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诗经》的“昔我往矣”,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直至清人恽格的“春山如…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认为如果一名教师,一辈子从未参加过一次教学大赛,那得多么幸福,但是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遗憾的,不经受磨课的煎熬和失败的痛苦,就不能体会教师这一职业带来的挑战和快乐,所以同事们曾经笑谈一句话:“如果想减肥,就上××杯。”的确磨课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也是一次收获之旅。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哈尔滨市数学苗苗杯”教学大赛,整个过程的艰辛不言而喻,但我还是想和您一起分享我成长的过程。我把整个的磨课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本节课是人教版四上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一课时。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第二阶段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以及会画垂线后,从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到形成概念,进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逐步深入。回顾本次磨课历程,我们最早的教学设计开课由生活引入,让孩子发现平行四边形揭示课题。紧接着让孩子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从而去验证特征。在认识平行四边形特征之后,才开始教  相似文献   

9.
教“三角形的认识”时,在认识了三种三角形以后,可以设计如下的练习环节:   1出示教具 1。横线下面的部分用硬纸挡住,只露出一个钝角。问:如果给你看三角形的一个角,你能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吗 ?学生回答:钝角三角形。教师表示认可。   2再出示教具 2。一块三角形板,用纸板遮住了下面虚线部分。问:你能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吗 ?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教师依然表示认可。   3最后出示教具 3,虚线为遮住部分。问:你能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锐角三角形。教师追问:你能断定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结果是不能断定。…  相似文献   

10.
一次磨课,就是一次"历劫",是一次学习、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也是一次合作、反思与教学创新的过程,更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分数的再认识"的磨课中,逐步深入概念本质,让课堂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自我走向实际,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11.
<正>“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称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教材在编排这一教学内容时,先创设了“分苹果”的情境,再提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分数:问题1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一半,认识表示一半的分数是1/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考试题的分析和情境教学的理论探讨,阐述了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进行情境创设教学的必要性,并且通过举例,说明在复习课中进行情境创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世间万物千变万化,但背后都或明或暗地相互关联、形成结构,数学学科尤其如此。数学知识之间纵横交织、前后关联,形成了一座全面立体的数学大厦。但这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又以一册一册教材、一课一课内容的形式呈现。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将数学知识拆解后进行螺旋上升式编排,虽然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渐进地学习,但也让数学知识变得零散,发展脉络变得隐蔽。学生通过教材逐课时地开展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并且系统认识射线和直线、平行和垂直以及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在抽象平行四边形概念、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相似文献   

15.
2016年6月14~16日,浙江省小学数学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在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举办。我在活动中要执教研究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9的认识”,教学对象是借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上课。接到上课任务后,首先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看教学对象,要体现幼小衔接。幼小衔接要做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的衔...  相似文献   

16.
"面积单位"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认识了面积的意义,并且有了运用正方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经验。面积单位的学习一方面要联系第1课时的经验,让学生自觉产生运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意识,自主生长面积单位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与以前所学习的单位之间的关系,运用研究其他单位的方法研究面积单位,积累计量单位的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一块粗糙的矿石,需要经过仔细打磨才有可能变成细腻光彩的宝石;一堂好课,需要无数次的试教,才能打造成精品课。古人有云:铁杵磨针,事在人  相似文献   

18.
一块粗糙的矿石,需要经过仔细打磨才有可能变成细腻光彩的宝石;一堂好课,需要无数次的试教,才能打造成精品课。古人有云:“铁杵磨针,事在人为。”同样,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上出一节精彩的课,用心磨课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只有用心、耐心,才能在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情境中钻研出释放教学生机与活力的精彩一课。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8页。【学情分析】从生活经验来说,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购物体验;从知识储备来说,已经学习了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够熟练运用;一年级上册1-10各数的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的整理都给学生呈现出了什么是有序罗列,学生有了一定的体验;而在不少加法习题的设置中,也向学生渗透了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小)和也随之变大  相似文献   

20.
<正>“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运用转化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体会转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是以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转化的问题为载体,感悟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的转化方法;例2是以分数运算的问题为载体,感悟算式与图形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